实验中所用的蟑螂都是没有交配过的雌性,科研人员们首先比较了一只雌性和一对蟑螂情侣(一雌一雄),发现它们的生产第一个卵鞘的时间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单独的雌性在生二胎(第二个卵鞘)的时间上明显落后于蟑螂情侣,这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然后科研人员比较了一只雌性与一组雌性(包括两只一组,三只一组,五只一组)在产卵时间上的差别。结果令人吃惊。生活在一起的雌性比单只雌性的产卵时间短很多。更神奇的是这些生活在一起的好姐妹们在产卵时间上步调非常的一致,同一次产卵时间前后差别特别的小。似乎生活在一起的雌性蟑螂发现没有雄性的存在的时候,就纷纷商量好在同一个时间生孩子玩一样。而且生活在一起的雌性数量越多,她们产卵的时间就越早。

实验中,科研人员还验证了蟑螂性别和雌性激素对于孤雌生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一只雌性蟑螂和一只或者两只被阉割的雄性蟑螂放在一起饲养,同时观察那一只雌性的产卵时间。结果显示,正常的雌性和被阉割的雄性在一起的时候,它的产卵时间会比聚集在一起的雌性的产卵时间晚很多。说明这种聚集在一起更快生蟑螂的现象只发生在雌性群体中。非雌性个体的出现不会加速这个过程。
研究人员又为雌性个体定期提供雌性激素,来造成它们生活在群体中的假象。但是雌性激素并没有欺骗单独的雌性个体,它们的产卵时间并没有被提前。显然,只有当雌性个体真的生活在一个完全由雌性组成的群体中的时候,它们的产卵时间才会被提前。科研人员推测,蟑螂需要雌性散发特有的化学信号才可以完成孤雌生殖,并非因为性激素或者其他非挥发性的化学信号的参与。
虽然孤雌生殖产生的卵鞘的孵化率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卵鞘的孵化率低,但是,雌性蟑螂只通过孤雌生殖就可以维持它们的种群。研究人员在2013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饲养了15只没有交配过的雌性个体。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孤雌生殖繁殖,这15只雌性蟑螂把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到300多只,跨越了四个世代。

很多时候,我们利用雌性激素来诱捕雄性蟑螂,希望用这种方法来消灭家里蟑螂。可是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只通过雌性,蟑螂们还是能保持它们种群数量的稳定。再加上蟑螂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更大,生命周期更长,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让它们更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彻底的清除它们似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好的理解蟑螂孤雌生殖的诱发因素,可能会为将来我们更好的控制蟑螂带来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