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之所以会这样问,因为TA还没有明白佛法的离苦得乐是什么意思,以及那为什么是正确的。
所谓苦是情不自禁,是不得已,是非要怎样怎样才行,是心念和情绪的不自在。比如一个人总是这样:我非要做某件事情,不然很难开心。我非要不做这件事情,不然很难不痛苦。那么他的心念和情绪自然就等于受制于他非要做的这件事。也就不会自在。比如,常人总是想要身体健康,合家美满,财富充足。那么自然他的心念和情绪,便总是围绕着这些事情进行运作,受这些事情牵扯。那么,反之,常人总是不想要身体伤病,家破人亡,倾家荡产等,那么同样那么自然他的心念和情绪,便总是围绕着避免这些事情进行运作,受这些事情牵扯。
我们先不说,人们该不该为了前者的发生而努力,为了后者的避免而努力。无论,该不该,事实是,这些事情的发生,虽然可以被人的努力所左右,然而,却并非完全受人的掌握。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想要的事情一直发生,而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从来就不会发生。这就导致了另一个很悲催的事情,那就是不但人的心念和情绪在被这些事情牵扯,而且由于这些事情本身的发生不能被人完全掌控,所以,这些事情的发生与否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从而导致了人的心念和情绪,同样也是不稳定的。于是,一旦被这些不稳定的事情牵扯,人的心念和情绪就会被动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平静,就如牵线木偶一般。
有人会说,无所谓,反正人死如灯灭,这种被动或情不自禁也不过是被动几十年或顶多一百年左右。然而,他真的能保证自己死亡后什么都不剩下吗?先不说,一个人全面的观察和思维当下的共性,就能发现死后不会断灭的必然,就从是否有人可以真正证明人死如灯灭的角度来说好了。
谁能真正不作任何世界观的预设,就能推测出人死必然如灯灭呢?也就是说,谁能证明,不需要任何生命意识的参与,那么无生命就可以随机变成生命体呢?这个证明有两个难点,第一,是没有任何生命意识参与。而一个东西是否有意识,并没有绝对的分辨方法。人只能知道自己是否算有意识,却无法说别的东西是否有意识。第二,随机。事物是否真的绝对随机,也没有绝对的判定方法。因为所谓的随机,都只是人类在没有找到所谓的规律解释下的一种说辞,除非人类能达到全知,不然,这个说辞的嫌疑是永远排除不了的,而人类目前为止明显并不全知。所以,所谓的人死如灯灭,只能是某种世界观,比如唯物世界观预设下的想当然推论而已,并不能被真正的证明。这也就留下一个不能被否定的可能,那就是人死后并非断灭。
而一旦,人死后并非断灭,那么也就无法排除,人会继续被动下去,且自己不摆脱这种被动,就永远会被动下去的可能,而这个可能一旦成立,也就是所谓的牵线木偶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单单的这种牵线木偶,已经不能说不是一种被事情奴役的苦了,而一旦牵扯到永远的被牵线下去,自然便是苦上加苦。
正因为如此,佛法首先就是要摆脱这种被各种事情奴役的被动,或说情不自禁,并以这种摆脱后而出现的心念自在为乐,而这样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无论如何,哪怕仅仅是今生摆脱这种奴役,死后什么都没有,那么也可以说今生真正的达到了心念和情绪的自由,也就是快乐不再由任何事情说的算,而是自己全全做主的,所以,何来害呢?
更何况,这种摆脱根本上,只是把错误的认知事物的方式,纠正成正确的而已,也就是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罢了: 因为世间一切东西都是在生灭(不断的变化)啊,而且是以刹那这样一个极快的速度不断的同步生灭,所以,一者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抓住,二者什么东西都不可以真正困住自己,因此,还担心什么,还恐惧什么?还贪求什么?这是在人类认知下本来就在发生的事情,只是人类被各种假想事物是稳定不变的先入为主所困住,所以忽略了这个本来就在发生的事实。所以,才会为躲避或追求各种自己假想中所谓稳定不变的事物,而在学佛者看来,正是这种妄自的躲避或追求,让人与原本就在的自由失之交臂。
而这种假想已经到了人类的意识深处,所以产生各种躲避或追求事物的情不自禁,比如,拿到烫的东西,会情不自禁的缩手,看到美食,会情不自禁的分泌唾液,这种情不自禁多了去了。而如果意识深处是明了所谓的烫是在不断的生灭,根本不需要躲,所谓的美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根本半点都不持久,还会有这种情不自禁吗?所以,一旦彻底认清事物本来的刹那生灭,从而不再有任何情不自禁。真正的做到,想用就用,不用就不用,也就是说可以自设目的去拿起滚烫的东西,而不再缩手,可以看到任何所谓的美食,美色不再被吸引,同时,也可以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也就是不会总是去触碰滚烫的东西,也不会总是去躲开所有的美食和美色,这才叫真正的自由。即如何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怎样的行为,完全由自己决定,不再受环境影响。而在这个情况下,认清事物本来面目的人,就不会因为所谓的情不自禁的追求或躲避做任何事情。要做事情,完全只是出于自己是否想要做而已,和那样会获得什么,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当下自由。
而这就是离苦得乐的乐,也就是离开因为自己意识假想而导致心念被各种事物的奴役,获得认清事物本来面目,去掉意识中的假想而发现的心念本具的自由。
而从这个角度说,也会发现苦的不值得啊,因为所谓的苦不过是因为自己意识中的假想,而导致了自己的心被奴役,而并非心原本就只能这样。所以。这有任何值得保留的吗?而此时,若拿这种假想,让自己以为事物有所谓天然的苦乐属性,难道不傻吗?而如果明明知道自己在拿假想,还认为这种假想值得保留,不该去除,不是傻上加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哪怕人死如灯灭,当一辈子傻子值得吗?所以,佛法讲的是智慧,所以,佛说众生愚痴,所以,佛悲众生。因为明明众生可以不傻,却偏偏很多愿意当傻子,还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在当傻子,有什么比这个更悲哀?
所谓苦是情不自禁,是不得已,是非要怎样怎样才行,是心念和情绪的不自在。比如一个人总是这样:我非要做某件事情,不然很难开心。我非要不做这件事情,不然很难不痛苦。那么他的心念和情绪自然就等于受制于他非要做的这件事。也就不会自在。比如,常人总是想要身体健康,合家美满,财富充足。那么自然他的心念和情绪,便总是围绕着这些事情进行运作,受这些事情牵扯。那么,反之,常人总是不想要身体伤病,家破人亡,倾家荡产等,那么同样那么自然他的心念和情绪,便总是围绕着避免这些事情进行运作,受这些事情牵扯。
我们先不说,人们该不该为了前者的发生而努力,为了后者的避免而努力。无论,该不该,事实是,这些事情的发生,虽然可以被人的努力所左右,然而,却并非完全受人的掌握。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想要的事情一直发生,而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从来就不会发生。这就导致了另一个很悲催的事情,那就是不但人的心念和情绪在被这些事情牵扯,而且由于这些事情本身的发生不能被人完全掌控,所以,这些事情的发生与否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从而导致了人的心念和情绪,同样也是不稳定的。于是,一旦被这些不稳定的事情牵扯,人的心念和情绪就会被动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平静,就如牵线木偶一般。
有人会说,无所谓,反正人死如灯灭,这种被动或情不自禁也不过是被动几十年或顶多一百年左右。然而,他真的能保证自己死亡后什么都不剩下吗?先不说,一个人全面的观察和思维当下的共性,就能发现死后不会断灭的必然,就从是否有人可以真正证明人死如灯灭的角度来说好了。
谁能真正不作任何世界观的预设,就能推测出人死必然如灯灭呢?也就是说,谁能证明,不需要任何生命意识的参与,那么无生命就可以随机变成生命体呢?这个证明有两个难点,第一,是没有任何生命意识参与。而一个东西是否有意识,并没有绝对的分辨方法。人只能知道自己是否算有意识,却无法说别的东西是否有意识。第二,随机。事物是否真的绝对随机,也没有绝对的判定方法。因为所谓的随机,都只是人类在没有找到所谓的规律解释下的一种说辞,除非人类能达到全知,不然,这个说辞的嫌疑是永远排除不了的,而人类目前为止明显并不全知。所以,所谓的人死如灯灭,只能是某种世界观,比如唯物世界观预设下的想当然推论而已,并不能被真正的证明。这也就留下一个不能被否定的可能,那就是人死后并非断灭。
而一旦,人死后并非断灭,那么也就无法排除,人会继续被动下去,且自己不摆脱这种被动,就永远会被动下去的可能,而这个可能一旦成立,也就是所谓的牵线木偶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单单的这种牵线木偶,已经不能说不是一种被事情奴役的苦了,而一旦牵扯到永远的被牵线下去,自然便是苦上加苦。
正因为如此,佛法首先就是要摆脱这种被各种事情奴役的被动,或说情不自禁,并以这种摆脱后而出现的心念自在为乐,而这样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无论如何,哪怕仅仅是今生摆脱这种奴役,死后什么都没有,那么也可以说今生真正的达到了心念和情绪的自由,也就是快乐不再由任何事情说的算,而是自己全全做主的,所以,何来害呢?
更何况,这种摆脱根本上,只是把错误的认知事物的方式,纠正成正确的而已,也就是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罢了: 因为世间一切东西都是在生灭(不断的变化)啊,而且是以刹那这样一个极快的速度不断的同步生灭,所以,一者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抓住,二者什么东西都不可以真正困住自己,因此,还担心什么,还恐惧什么?还贪求什么?这是在人类认知下本来就在发生的事情,只是人类被各种假想事物是稳定不变的先入为主所困住,所以忽略了这个本来就在发生的事实。所以,才会为躲避或追求各种自己假想中所谓稳定不变的事物,而在学佛者看来,正是这种妄自的躲避或追求,让人与原本就在的自由失之交臂。
而这种假想已经到了人类的意识深处,所以产生各种躲避或追求事物的情不自禁,比如,拿到烫的东西,会情不自禁的缩手,看到美食,会情不自禁的分泌唾液,这种情不自禁多了去了。而如果意识深处是明了所谓的烫是在不断的生灭,根本不需要躲,所谓的美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根本半点都不持久,还会有这种情不自禁吗?所以,一旦彻底认清事物本来的刹那生灭,从而不再有任何情不自禁。真正的做到,想用就用,不用就不用,也就是说可以自设目的去拿起滚烫的东西,而不再缩手,可以看到任何所谓的美食,美色不再被吸引,同时,也可以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也就是不会总是去触碰滚烫的东西,也不会总是去躲开所有的美食和美色,这才叫真正的自由。即如何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怎样的行为,完全由自己决定,不再受环境影响。而在这个情况下,认清事物本来面目的人,就不会因为所谓的情不自禁的追求或躲避做任何事情。要做事情,完全只是出于自己是否想要做而已,和那样会获得什么,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当下自由。
而这就是离苦得乐的乐,也就是离开因为自己意识假想而导致心念被各种事物的奴役,获得认清事物本来面目,去掉意识中的假想而发现的心念本具的自由。
而从这个角度说,也会发现苦的不值得啊,因为所谓的苦不过是因为自己意识中的假想,而导致了自己的心被奴役,而并非心原本就只能这样。所以。这有任何值得保留的吗?而此时,若拿这种假想,让自己以为事物有所谓天然的苦乐属性,难道不傻吗?而如果明明知道自己在拿假想,还认为这种假想值得保留,不该去除,不是傻上加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哪怕人死如灯灭,当一辈子傻子值得吗?所以,佛法讲的是智慧,所以,佛说众生愚痴,所以,佛悲众生。因为明明众生可以不傻,却偏偏很多愿意当傻子,还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在当傻子,有什么比这个更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