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吧 关注:25贴子:31
  • 1回复贴,共1

为何广东的车补政策要搞悬殊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于年底前完成。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广东车改的补贴标准,即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5月12日《新快报》)
按照中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广东省将正厅级(相当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正局级)的车补用足130%,算出了1690元这个准确数字;正处级1000元,基本达到130%这个标准。对于最低级别的科员以下,那就不是130%,而是变成50%,只有250元了。将1690元与250元相比,两者差距达到6.76倍。
(参照云南省车补方案:省级部门厅局级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950元,处级补贴1200元,科级及以下补贴750元,机关工勤人员补贴650元。各州市(滇中产业新区)以省级部门标准为上线制定交通补贴标准,同一州市执行统一标准)
广东车补差距这么大,主要原因是级别分得太细。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只有司局级、处级、科级及以下共3个级别,而广东则分了7个级别,特别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同一个级别“科级及以下”中,广东又分出了4个级别,而且一个级别比一个级别低,处于科员以下这个级别的,车补当然就很少了。
在地方、在基层,级别有必要分得这么细吗?差距有必要拉得这么大吗?我看未必。一者,这是人为制造三六九等,人为制造不公平;二者,这是官本位思想作怪,哪怕只是一个副科长,有个“长”字就是“官”,就要比“员”高一等;三者,职务越高的官员难道出门公干就一定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难道就代表出门越少?此前就有人质疑,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现在看广东的车补,完全是“益了长苦了员”,这是不是鼓励大家削尖脑袋也要拼个官当当?
公车改革,喊了20多年没有实质进展,广东敢于吃螃蟹,车改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单纯以级别的高低来确定车补的标准,既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可能违背车改的初衷。大家知道,车改的目的一是减少浪费,二是削减特权;而广东的车改,减少浪费可能做到了,而特权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强化了。官员的特权早就广受诟病,广东车补差距达6.76倍,属于人为强化官员的特权,显然不会受到百姓欢迎。车改能否成功,车补发放是第一步;第一步没走好,以后的步子肯定难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1-20 11:33回复
    同位科级的车补差距就有300块,如果这个标准是中央制定的估计人民意见还没这么大,问题在于全国那么多个省份都按照中央的办法来做为什么就只有广东搞差异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1-20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