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只软妹花茶的吧 关注:29贴子:3,840
  • 15回复贴,共1
在海月的虚空中,纵身飞过秋凉的时鸟。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1-23 00:54回复
    关于尼莫点(Point Nemo)
    尼莫点,地球上最寂寞的点。它是距离陆地最远的地点,位于南太平洋,与世界上任何大陆的距离都超过2500公里。这儿不仅没有人,也鲜有人能抵达,因此也被叫做海洋难抵极。
    在拉丁语中,“尼莫”(nemo)意味着“没有人”(no man) ,这很好地概括了该区域的特点。其实,尼莫点不是一个有标记的点,而是大海中一片虚拟的区域。
    尼莫极点在南纬48°52.6',西经123°23.6'的位置上,孤离于陆域、船舶航线及洋流之外,其所处海域的人类活动及其他生物踪迹稀少。距离尼莫点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是位于400千米高空中的宇宙空间站。
    尼莫点还被称为“航天器的坟墓”。自人类开启航天时代以来,己经有260多个航天器残骸安息在这里。其中俄罗斯的最多,有140多艘飞船,6个礼炮号空间站,还有鼎鼎大名的和平号空间站。


    IP属地:上海2楼2019-01-24 20:25
    回复
      关于即视感(déjà vu)
      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眼前的事明明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样的熟悉感。就连面前物品的摆设、人物的对白都好像曾经发生过。“啊,好奇怪,刚才这一幕,我好像曾经在哪里见过,甚至在梦里都有印象!”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这种感觉叫做déjà vu (Already Seen)。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
      这是一个法语词汇,最初是由法国的一位物理研究人员发现的。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某个场景,却感到在什么地方见过或经历过这个情境。
      在《科学美国人》的调查发现中,人群中超过2/3的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感觉,大约有1/3的人有过多次类似的体验,特别是15-25岁的年轻人。在报告中,第一次出现Deja-vu的时间多在6-10岁之间。
      研究者认为,很多时候,“一见钟情”其实也是一种Deja-vu。有时候,当你遇到一个人时,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吸引力,你觉得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是你所熟悉的,因此会很容易想要亲近对方。
      那为什么会出现Deja-vu这种情况呢?
      目前,脑科学尚未对于Deja-vu产生的原因有所定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研究者认为,Deja-vu是一种错误记忆(false memory),是因为记忆的存储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导致大脑把刚刚得到的信息当成了久远的回忆。
      根据脑科学研究,这种感觉可能有以下来源:
      1、与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相关。
      神经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视网膜有自己的通路可以把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看到了什么之前,就已经在脑中“登记”了眼前出现的图像或事物。在一个实验中,学生被要求观看电脑上以毫秒的速度闪过的陌生单词,结果他们却在无意识中记住了它们。
      2、Deja-vu也可能与大脑中的“海马回”体有关。
      MIT的研究认为Deja-vu和我们大脑中的一个负责储存长期记忆的“海马回”(hippocampus) 有关。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过去经历相似的情境时,脑内处理过去那段经历的神经元就有可能同时产生冲动。此时,海马回体会在记忆中寻找相似的经历,从而将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
      关于Deja-vu产生的原因,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说法,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也许它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神性的时刻,正是这些时刻的存在,阻止了我们在生活中陷入平庸,那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事呢?


      IP属地:上海3楼2019-01-26 14:51
      回复
        神迷路了 著〔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译 刘 洁
        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到她生命中的爱人。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她没有年轻到天真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正播放着这首歌时,手机地图在她耳边提示:前方50米右转。这个红衣女孩边走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转了。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在这个女孩向右转的45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他是男人,认识路。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T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色T恤。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在刚好的时刻,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她曾想象过101次和他的交谈。他曾想象过101次和她的交谈。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不需要了。手机地图已经不再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但是他已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他在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才智。她在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Facebook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白天他们在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话。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Skype(网络电话)煲电话粥。你真是太完美了,他对她说。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他们经常相互取笑。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得了吧,你呢?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的盒子。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什么?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一个导航仪?你在开玩笑,是吗?他憎恶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地址。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件上面发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已经准备好了。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但他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导航仪开始说:你要去巴塞罗那奥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13号。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
        两人互相看了看,微笑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最长的。她吻了他,因为爱是最好的迷路方式;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因为迷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就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像古典美人一样的漂亮女孩,和一个高大有型,聪明而有创造力的男孩,永远地迷路了。


        IP属地:上海4楼2019-01-26 14:58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6楼2019-02-01 21:23
          回复
            承载着少女“想要回到那一天”的愿望。
            ——在心底重复了一年半还没动笔的rpg剧本()
            应该是那种……触发剧情的关键道具的描述?


            IP属地:上海7楼2019-02-16 22:58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2-21 22:55
              回复
                关于心理学的趣知识
                1、吊桥效应(Drawbridging Effect)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时,她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她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从而产生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这就是情绪受到行为的影响,也说明了在危险或刺激性情境下可促进彼此间的感情,寻找安全依靠是人的本能。
                2、黑暗效应(Dark Effect)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黑暗环境中,彼此不需要伪装,表情不需要安排,情感自我流露,感官功能降低,人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希望在黑暗中抓住同伴,获得安全感。这时黑暗效应就产生了。
                3、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霍桑实验,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的表达。
                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当青春期的时候,发觉暗恋的人可能在注意自己,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或加大自己的行为动作来以求关注。
                4、鸟笼效应(Birdcage Effect)
                一个人在房间里挂上一个空鸟笼,最后他会忍不住心理上的别扭给鸟笼“配套”上一只鸟。
                让我想到收纳术中的一个观点:去使用最让你心动的物品吧,不要舍不得。你的举动会反作用于你的潜意识,你相信自己完全配得上这么好的物品,那么你也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收拾出一个更有品位的好环境,会不会也顺便“配套”出一个更有品位的你呢?
                5、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
                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恋爱中被分手的那个总是记得更久,校园里面总是被欺负的那个一直记着对方。所以,遇到什么事情别逃避,坦诚一点,不然你会一直记着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2-23 02:12
                回复
                  Romantic的柏拉图式恋爱
                  其实说到这里基本也讲完了我对《终将成为你》吸引人的特色的一个视角的解构了,但这个视角几乎全程构建在七海灯子这个角色形象上的,并且都是在解读这个角色自私和疯狂的本质,显得我就跟死黑子一样。所以想从侑的视角出发非常简短的再去呈现一下《终将成为你》蕴含的一个观赏价值。
                  看到这个小标题,可能读者会感到不屑————前面不是说灯子和侑之间的关系没有恋爱基础?现在光速自己打自己脸?
                  这里我想引用仲谷鳰老师的一句话:
                  “不以恋爱为前提,而是登场的角色做出是否要恋爱的选择,以及其中的种种纠结”
                  她们的关系确实不以恋爱为前提,而是一种扭曲的依赖性心理为基础下构成的,而后续不可控的发展是侑在这个灯子单方面自私的自我满足的过程中,却逐渐开始领悟到什么是“喜欢”且喜欢上了灯子。这段关系中侑和灯子形成了自我符号的反差性互补,这是什么意思呢?回答一下以下四个问题便恍然大悟了
                  灯子单独在侑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
                  灯子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
                  侑单独在灯子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
                  侑在外人面前是是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水落石出,这种在不同场合互相攻受转换的强烈反差,也是这部作品颇有意思的看点之一。
                  在上面提到过,《终将成为你》其中一个特色看点是如何维持这份仿佛一碰即碎的关系的平衡,而侑从不懂得喜欢到逐渐明白喜欢的情感补全的过程,大大的加剧化了故事的矛盾冲突以及把角色的关系网紧紧拉扯到濒临断裂的危险点之上。但是因为灯子的问题,侑内心所异化出的被补全的情感与侑所理想的与灯子的社会性关系的维持形成了对立互斥,侑的第六感产生的危机意识让她意识到安全感的丧失。所以侑为了成为秩序的维持者与秩序下关系的享受者,她采取了一种柏拉图式的做法。
                  柏拉图式恋爱,或者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恋爱,是一种仅停留在精神表面的理想式恋爱。
                  柏拉图认为:“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终将成为你》的动画中,多次出现侑想要触碰灯子的身体而不敢触碰的镜头
                  侑最后犹豫再三都把手缩回去了,侑对灯子的喜欢转化为了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状态,默默的守候,付出,呵护,无可奈何的仅把喜欢局限于心灵上的依偎,内心空洞的互补,暂时知足于对方只要在自己身边。就像动画第一集的标题
                  “我无法触及的星星”
                  由于柏拉图式恋爱压抑了其他而转化对精神的深度追求,致使侑渴望打开灯子的心扉,渴望更加了解灯子,更渴望让灯子接纳真实自我。而假若灯子完成了自我接纳,那么之前种种不同社会性关系网络中扮演的自我符号将会分崩离析,从而将二人的关系推向另一个地步。
                  一方倾心付出,另一方贪婪索取,柏拉图式的浪漫,及其所附带衍生的东方式含蓄,内敛,青涩的美学符号,为《终将成为你》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少女心的美丽面纱。
                  晚霞,河道,对面的二人,无言的世界,却俘虏了我的心
                  或许这就是《终将成为你》的魅力
                  知乎 @观察繁星的星象馆


                  IP属地:上海11楼2019-03-01 15: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