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吧 关注:1,850贴子:28,051

浅谈战神韩信(二)韩信为什么不造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一篇从历史的角度看韩信为什么必须死,这里顺带说说韩信为什么不造反。
http://tieba.baidu.com/p/6015534426?share=9105&fr=share&unique=710FA3276293585409336C5BC757A78A&st=1548210568&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9.9.0&sfc=copy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1-23 10:30回复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1-23 10:32
    回复
      话说当年韩信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可以说是声势扬天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1-23 10:33
      回复
        当时的天下,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都苦战不休,僵持不下,于是一向傲慢自大、极好面子的项王也对他的这位前帐前门卫产生了畏惧感,派盱眙人叫武涉的,到当时已是齐王的韩信处游说:武涉游说韩信的大意是: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应当说武涉给韩信做的分析还是相当透彻的,韩信有反刘邦的资本,有三分天下的实力,可以不用做屈服于刘邦下面的一个臣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1-23 10:34
        回复
          而韩信身边谋士,蒯通劝韩信反汉自立的言论又更深了一层,原文很精彩“足下戴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蒯通话说的更一针见血,你韩信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刘邦对你赏无可赏,这样是最危险的,就算你不反,刘邦对你也不会好哪里去,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如果还犹豫不决不肯反汉,那就是“天予弗去,反受其咎”。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1-23 10:35
          回复
            最后,韩信还是没反汉自立,结果也如同蒯通给他分析的那样,功高震主后兔死狗烹。
            那么,为何韩信当时没有选择反汉自立呢?真的如韩信所说的那样,是“汉王遇我甚厚”韩信知恩图报不忍背叛?还是是韩信“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对刘邦抱有幻想?
            这两点肯定都有,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点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1-23 10:36
            回复
              最后,韩信还是没反汉自立,结果也如同蒯通给他分析的那样,功高震主后兔死狗烹。
              那么,为何韩信当时没有选择反汉自立呢?真的如韩信所说的那样,是“汉王遇我甚厚”韩信知恩图报不忍背叛?还是是韩信“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对刘邦抱有幻想?
              这两点肯定都有,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点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1-23 10:37
              回复
                第一点——韩信政治资历
                有句话叫英雄不问出路,这句话用在秦末却不适用。春秋战国本就贵族政治当道,而在秦末天下纷乱之时,能称霸一方自立为王的人,大致是两类人:第一类,反秦有功之人。第二类。六国之后。
                反秦有功之人,很好解释,秦国暴虐,所谓人人得而诛之,你打起了反秦大旗,就是有了政治号召力,你反秦并真的和秦国军队打了,你就有了政治资本。陈胜一个耕田的,能称王,就是因为他第一个起头反秦,并点燃了燎原大火,所以他刚“陈胜王,大楚兴”。
                六国之后因六国遗民的拥戴称王故国就更理所当然了,名正言顺,霸王项羽都要借助他们的旗号安定天下。
                所以,在反秦第一阶段,当时天下称王的,都是这两类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1-23 10:39
                回复
                  那么,我们可以来看下,韩信属于这两类人吗?
                  很可惜,韩信两者都不是。
                  首先,从陈胜起义到刘邦入咸阳接受子婴投降,这一反秦阶段,韩信都是只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一开始是项羽的门前侍卫,就是转投了刘邦门下,也是不被重用,险些再跳槽,要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都不会被刘邦拜为大将。
                  可见,在反秦阶段,韩信是没有作为的,相对应的,也就没有政治地位和声望资本。
                  而六国之后韩信就更不是了,韩信也不是张耳陈馀那样的六国豪杰,当年穷的要吃漂母的饭,被乡间喽啰欺负受胯下之辱,韩信是纯正的*丝出身。
                  所以,韩信因为既不六国之后,也不是是反秦功臣,那么他的政治地位和威望就可想而知的低,所以当年刘邦隆重拜将韩信时,“一军皆惊”——怎么是他,而且刘邦派韩信单独领兵,还派张耳做名义上的一把手。“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1-23 10:40
                  回复
                    “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1-23 10:41
                    回复
                      而韩信虽然靠着自己的军事才华,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依然改变不了不属于这两类人的身份。
                      反秦有功之人类似二战的反法西斯联盟,是正义的代表,能在二战后享有话语权,六国之后更是有遗民的支持。韩信即便战功卓著,也是楚汉相争阶段的战功,对于六国民众而言,他既不是反抗暴秦的有功义士,也不是六国之后,他的统治是建立在刘邦汉王的身上,是建立在那个打入咸阳接受子婴投降的刘邦身上。
                      如果韩信背汉自立,丢掉刘邦的名头,以韩信自己的微薄政治声望,能镇的住自己打下的地盘吗?
                      这是第一点。韩信既没有在反秦阶段打下政治资本,又本身出身低微不是六国之后——如果背汉自立,韩信对地盘的控制力堪忧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1-23 10:41
                      回复
                        第二点,也是控制力——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
                        时间镜头调到公元前204年,那一年,韩信大起大落,先喜后悲。
                        喜的是韩信当时离开刘邦单独带兵已经一年了,攻下了魏国赵国,特别是赵国之战,韩信背水一战收服军心。
                        韩信战术布置的时候,布置故意不说清,就很自信的说“今日破赵会食”——今天打赢了赵军再吃饭。诸将是“莫信,佯应”,等韩信背水一战,出其不意的攻赵军背后,并胜利,诸将诚恳的请教韩信所以然,韩信才娓娓道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名言。那时的情况就是“诸将皆服:非臣所及也。”
                        韩信带兵,从一开始拜将时的“一军皆惊”,到出征初期需要张耳镇场子,再到后来攻赵用能力降服诸将,诸将异口同声“非臣所及也”的敬服之声。韩信渐渐的在军中树立起了属于他的个人威望,这个,是韩信喜。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1-23 10:43
                        回复
                          那么韩信悲呢?
                          韩信伐赵之后,渐渐树立起他军内威望后,刘邦来了。
                          那时刘邦被项羽打的灰头土脸,在成皋被项羽围困,“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兵败逃命,还是只带着一个人个渡河逃命。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
                          文描述的很简约,当时情况却是好莱坞大片一样的跌宕。
                          请各位注意,刘邦带个亲信去韩信军中,是怎么进的?
                          时间是早上,很早的早上,以至于韩信张耳都没起床。
                          方式是自称汉使,不报汉王大名,伪装成汉使进去。
                          而且是“驰”入赵壁,“即”其卧内,“夺”其印符,“麾召”诸将。4个动作,迅雷之势,行云流水,等韩信起床反应过来,已经是“汉王既夺两人军”。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1-23 10:44
                          回复
                            怎么样。大家懂了吧
                            刘邦不愧是老江湖,姜还是老的辣。
                            他帝王心术,本质上不会安全相信任何人。特别是他兵败落魄到只有一个人陪着,他能相信拥军而重的韩信看见他落魄而来不会起别的什么心思吗?
                            所以,刘邦这一夺权行动,充满了老辣的权谋。
                            早上去,还是很早的早上以至于韩信你都没起床,这的时间选的好,甚至是刻意选的。而且伪称汉使者,不说是汉王,因为你说是汉王,那就打草惊蛇了,大家都起床来迎接你这个落魄汉王。进去后,在没和韩信打招呼的情况下,入室夺印召将,动作一气呵成,用时之短以至于韩信都起完床就发现军队被夺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1-23 10:45
                            回复
                              这是刘邦第一次对韩信的夺权,这次夺权,其实已经暴露出了刘邦对韩信坐大的不信任。
                              更大的暴露就是,韩信之前靠着背水一战伐赵战役树立的军内威望,在刘邦面前,竟然是如此的脆弱!
                              当韩信睡眼惺忪而又张大了嘴吃惊的看着帐中的高坐的汉王和帐下恭敬的众将时,韩信心里肯定是翻腾着苦水。
                              从一开始我需要张耳镇场子,到前面伐赵,你们这些人一脸拜服的对我说“非臣所能及也”,我以为我终于控制了这支军队,没想到今天,刘邦他一个人站在你们面前,你们就眼中只有他了!刘邦就这样容易的夺了我的兵权!
                              这次刘邦夺韩信兵权之时,正好在韩信靠伐赵树立军内威望不久,这让韩信加重了悲伤——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力竟然如此!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1-23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