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胡伟成
一.思考 -- 建立策略
学科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不会有学科的发展,不会有学校的发展。我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抓科组的建设,如何加强科组建设呢?现在结合我校的实际说说我们的想法。
目前我校专任数学教师19人,30岁以下教师占35%,30岁—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40岁—49岁之间的教师15%,50岁以上的教师占5%。学历方面:大专率占90%,本科率占50%。教师学历较高,但年轻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又不扎实,不牢固,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的差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由于教师工作比较忙,许多老师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考虑的比较少。在教研活动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浓,在评课时,个别老师怕得罪别人,只是评点表皮的东西,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启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形成一个融洽和谐,学习交流,合作互助,一种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教研氛围,使科组的每位老师共同成长?
1、围绕专题,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科组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按照“学习—实践—讨论—实践—小结”的思路在校内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
2、专业引领,点面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共同提高。
二.实践 — 实施策略
科组活动要为教学服务,要符合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仅仅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是不够的,我们仍然以研究教师的常态课的基础上,开展校内同伴互助教研活动,以推动校本教研。为了使活动更有效,我们认为教研活动的有序化很重要,它能排除科组教研活动中的盲目性,使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到了教研时间而临时找篇文章读读或随便看看课堂教学录象。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是来自教师当中的并且是急待解决而又是教师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来自上级教育部分、教研单位推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等问题。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通常是从“摆问题”开始,然后是集体探究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研活动的最后当然是评课,这个评课实际是教研活动中的反思与激励。通过这个“评价”,我们清楚认识到这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反思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我们开展了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 一、二学段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并印发有关空新教材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容结构表,如下表:
让老师通过学习,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活动时能灵活运用,使活动更有效进行,然后开始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同伴互助。在学校统筹下,活动分两个阶段,在第二至第八周,分别开展二年级的《锐角和钝角》、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和容积单位》。下面以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
研究主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磨练一节常态课例
主 持 人:教研组长
参加人员:校长、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全体数学教师
研究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先以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选好课题开展课前研讨。根据教学进度,三年级老师将要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首先级部内的数学老师独自备课,再召开课前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第一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中,经过我们充分的讨论,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思路。
一.思考 -- 建立策略
学科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不会有学科的发展,不会有学校的发展。我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抓科组的建设,如何加强科组建设呢?现在结合我校的实际说说我们的想法。
目前我校专任数学教师19人,30岁以下教师占35%,30岁—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40岁—49岁之间的教师15%,50岁以上的教师占5%。学历方面:大专率占90%,本科率占50%。教师学历较高,但年轻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又不扎实,不牢固,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的差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由于教师工作比较忙,许多老师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考虑的比较少。在教研活动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浓,在评课时,个别老师怕得罪别人,只是评点表皮的东西,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启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形成一个融洽和谐,学习交流,合作互助,一种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教研氛围,使科组的每位老师共同成长?
1、围绕专题,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科组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按照“学习—实践—讨论—实践—小结”的思路在校内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
2、专业引领,点面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共同提高。
二.实践 — 实施策略
科组活动要为教学服务,要符合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仅仅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是不够的,我们仍然以研究教师的常态课的基础上,开展校内同伴互助教研活动,以推动校本教研。为了使活动更有效,我们认为教研活动的有序化很重要,它能排除科组教研活动中的盲目性,使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到了教研时间而临时找篇文章读读或随便看看课堂教学录象。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是来自教师当中的并且是急待解决而又是教师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来自上级教育部分、教研单位推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等问题。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通常是从“摆问题”开始,然后是集体探究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研活动的最后当然是评课,这个评课实际是教研活动中的反思与激励。通过这个“评价”,我们清楚认识到这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反思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我们开展了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 一、二学段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并印发有关空新教材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容结构表,如下表:
让老师通过学习,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活动时能灵活运用,使活动更有效进行,然后开始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同伴互助。在学校统筹下,活动分两个阶段,在第二至第八周,分别开展二年级的《锐角和钝角》、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和容积单位》。下面以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
研究主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磨练一节常态课例
主 持 人:教研组长
参加人员:校长、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全体数学教师
研究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先以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选好课题开展课前研讨。根据教学进度,三年级老师将要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首先级部内的数学老师独自备课,再召开课前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第一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中,经过我们充分的讨论,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