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成吧 关注:15贴子:90
  • 6回复贴,共1

【潮王时代】Feel Hu原来以前的职业是教师!!!以下是他以前的教

收藏回复

  • 121.13.46.*
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胡伟成
 一.思考 -- 建立策略
  学科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不会有学科的发展,不会有学校的发展。我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抓科组的建设,如何加强科组建设呢?现在结合我校的实际说说我们的想法。
  目前我校专任数学教师19人,30岁以下教师占35%,30岁—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40岁—49岁之间的教师15%,50岁以上的教师占5%。学历方面:大专率占90%,本科率占50%。教师学历较高,但年轻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又不扎实,不牢固,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的差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由于教师工作比较忙,许多老师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考虑的比较少。在教研活动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浓,在评课时,个别老师怕得罪别人,只是评点表皮的东西,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启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形成一个融洽和谐,学习交流,合作互助,一种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教研氛围,使科组的每位老师共同成长?
  1、围绕专题,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科组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按照“学习—实践—讨论—实践—小结”的思路在校内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
  2、专业引领,点面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共同提高。
二.实践 — 实施策略
  科组活动要为教学服务,要符合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仅仅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是不够的,我们仍然以研究教师的常态课的基础上,开展校内同伴互助教研活动,以推动校本教研。为了使活动更有效,我们认为教研活动的有序化很重要,它能排除科组教研活动中的盲目性,使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到了教研时间而临时找篇文章读读或随便看看课堂教学录象。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是来自教师当中的并且是急待解决而又是教师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来自上级教育部分、教研单位推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等问题。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通常是从“摆问题”开始,然后是集体探究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研活动的最后当然是评课,这个评课实际是教研活动中的反思与激励。通过这个“评价”,我们清楚认识到这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反思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我们开展了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   一、二学段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并印发有关空新教材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容结构表,如下表:
  让老师通过学习,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活动时能灵活运用,使活动更有效进行,然后开始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同伴互助。在学校统筹下,活动分两个阶段,在第二至第八周,分别开展二年级的《锐角和钝角》、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和容积单位》。下面以三年级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
  研究主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磨练一节常态课例
  主 持 人:教研组长
  参加人员:校长、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全体数学教师
  研究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先以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选好课题开展课前研讨。根据教学进度,三年级老师将要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首先级部内的数学老师独自备课,再召开课前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第一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中,经过我们充分的讨论,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思路。



1楼2009-07-01 15:27回复
    • 121.13.46.*
      
       第二步:上课观课,反思不足。
      在确定了初步的教学设想及教学设计后,由三(3)班的宋老师进行第一次的实践,同时要求第一学段的老师进行参与,第二学段的老师可以参与,所有参加人员要认真听课和反思,以备我们下一步的研究。
       第三步:研讨分析,改进不足。
      第一次实践结束后,教研组马上在同一天内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开一次研讨会,通过开放式的研讨,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与失,探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坚持的原则:少提优点,多提不足。参与研讨的老师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科组长进行小结,下一位老师做好记录和整理。
      第四步:再次实践,磨练好课
      我校三年级共有三位老师,第二次实践由三(1)班的袁老师执教。袁老师根据各位参研者的意见,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本班进行实践。我们级部的每一位老师的执教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实施以下几个环节:上课观课——研讨分析——再次实践。
      第五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
      经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两次课堂实践后,我们基本决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经过教研组的研究,这次课例是比较成熟的,因此决定由三(4)王老师以研讨课的形式进行在全校数学老师进行展示。教研组召集了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及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课后立即召开评课研讨会。由科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如下:
     1、由执教者讲课后反思,包括设计意图、教学的得与失等。
     2、以级部为单位,每位老师针对执教者的反思进行分组研讨。
     3、各组代表会上发言。
     4、主持人整合各组建议并小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能做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打破教学组长、学校行政领导包全场的局面,教研气氛非常浓。
      第六步:合理分工,整理材料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经过三次的课堂实践,以同伴互助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例。虽然研讨会结束了,但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没有结束,还要对本次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份教研的资源。教研组长根据各位数学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一位老师综合课后研讨会的建议,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另一位老师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角度撰写课后反思;最后一位老师依据本次教研的课例,撰写案例式论文。教研组还要求备课组长要在期末时收齐各人整理的材料上送,再录入本科组的教研资源库。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老师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又开展围绕空间与图形中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围绕这个问题,各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各抒己见,提出一些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形与话、画与话的结合等等。针对以上问题,让老师继续开展活动,在第十至十六周,分别开展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六年级的复习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最后科组进行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整个教研过程,先学习—实践—学习—实践—总结,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教学实践,这样一个有序的教研活动,对老师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来说,是不言而喻。
      在进行同伴互助的活动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也关注到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差距,为了共同成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对老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引领。如专题讲座《师德》、《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要处理八大关系》、《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如何写案例式论文》等。根据我科组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情况下,我们教研培训一方面着力放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上,由校长牵头成立校内骨干教师小组,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让他们围绕科组研究的专题展开一节课供全校老师进行现场学习与研究。课后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设计谈反思议得失。然后由观课老师结合课例进行点评,最后由执教者写出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成员送课到镇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去过道滘镇、黄江镇、大朗镇进行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骨干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科组对教学能力较弱的老师进行跟踪,随堂听课,多进行研讨,让这些老师明确自己不足以及寻找改进的策略,实现我校“以点带面、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教研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楼2009-07-01 15:27
    回复
      不管他以前是什么,我们依旧爱他!!
      不管是现在的他,还是以前的他,还是未来的他,我们都爱!!!!


      禁言 |4楼2009-07-01 16:21
      回复
        原来
        跟林志玲以前是同行
        不错嘛
        好QT啊


        禁言 |5楼2009-07-05 21:21
        回复


          禁言 |6楼2009-07-10 23:20
          回复
            • 119.127.100.*
            mie


            7楼2009-07-22 15:57
            回复

              原来我最爱的成成还做过老师
              很有文学气质嘛
              不愧是我爱的
              不错不错
              good good~!


              禁言 |8楼2009-07-22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