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一批线学校的数量(据说某个省的一批线,是根据当年全部一批院校在本省的拟录取人数确定的)
当年我高考那届(2004年),山东省内在一批线招生的本省大学,就只有山大、海洋、石油这3所,以及山农的许多专业,山师、青大是不是有,有多少一批专业不确定(时间太长忘记了),其他全部都在二批
到了2016年,山东省内在一批线招生的本省大学已经增加到了17所:山大、海洋、石油、山农、山师、山科、山财、青大、济大、山理、山建、山医、青科、青理、曲师、鲁东、潍医(不排除以上学校只有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数量上为2004年的四倍还多
以上均不包括哈工大(威海),当然师范类的山师等还有提前批
再看看分数对应的名次(由于每年高考题目不同,分数值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但对应名次和百分比则相对有点意义)
2004年山东省高考总人数56.1万人,录取率27.4%
理科一本线606分,大约相当于山东省内第37000-38000名左右(610分第33036名,600分第43790名),百分比6.6%
二本线568分,相当于省内第83992名,占比14.9%
三本线549分,省内对应名次不详(但当年山东省文理科超本科线共170388人,排除文科人数,估计理科三本线大致应该在14-15万名之间)
到了2016年,山东省高考总人数60.2万人,比2004年增加4万人,录取率44.3%,比2004年增长17个百分点
理科一本线537分,相当于省内84563名,这一名次比2004年的二本线还退后了571名,不过占比14%,优于2004年的二本线近1个百分点
再就是看看我个人和我们学校的整体成绩
我上高中时在某市级重点高中,当时我历次考试,在全级部大体位列150-200名之间,高考结束后,班主任预估我成绩应该在610-590之间(也就是一批线上下不远,但更偏二本一点),建议我按二本里面最好的学校准备。说明当时我们学校,理科生里能超过一批线的人数大致也就是200个左右,比率大约在25-30%之间。
到了2016年,我们高中超理科一本线人数1100余人,比率72%,远远超过我那届(当然,这里也有我们高中扩招和不再接收资助学生两方面的因素)
当年我高考那届(2004年),山东省内在一批线招生的本省大学,就只有山大、海洋、石油这3所,以及山农的许多专业,山师、青大是不是有,有多少一批专业不确定(时间太长忘记了),其他全部都在二批
到了2016年,山东省内在一批线招生的本省大学已经增加到了17所:山大、海洋、石油、山农、山师、山科、山财、青大、济大、山理、山建、山医、青科、青理、曲师、鲁东、潍医(不排除以上学校只有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数量上为2004年的四倍还多
以上均不包括哈工大(威海),当然师范类的山师等还有提前批
再看看分数对应的名次(由于每年高考题目不同,分数值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但对应名次和百分比则相对有点意义)
2004年山东省高考总人数56.1万人,录取率27.4%
理科一本线606分,大约相当于山东省内第37000-38000名左右(610分第33036名,600分第43790名),百分比6.6%
二本线568分,相当于省内第83992名,占比14.9%
三本线549分,省内对应名次不详(但当年山东省文理科超本科线共170388人,排除文科人数,估计理科三本线大致应该在14-15万名之间)
到了2016年,山东省高考总人数60.2万人,比2004年增加4万人,录取率44.3%,比2004年增长17个百分点
理科一本线537分,相当于省内84563名,这一名次比2004年的二本线还退后了571名,不过占比14%,优于2004年的二本线近1个百分点
再就是看看我个人和我们学校的整体成绩
我上高中时在某市级重点高中,当时我历次考试,在全级部大体位列150-200名之间,高考结束后,班主任预估我成绩应该在610-590之间(也就是一批线上下不远,但更偏二本一点),建议我按二本里面最好的学校准备。说明当时我们学校,理科生里能超过一批线的人数大致也就是200个左右,比率大约在25-30%之间。
到了2016年,我们高中超理科一本线人数1100余人,比率72%,远远超过我那届(当然,这里也有我们高中扩招和不再接收资助学生两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