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期的曹植,一直过着优游自得的贵公子生活。然文学遗产·二○一一年第四期·138·而,建安二十二年后,其创作心态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张可礼《三曹年谱》认为,(建安二十一年)七月,曹植作《与杨德祖书》、《鹖赋》、《大暑赋》,同年还作有《宝刀赋》、《宝刀铭》等具有豪迈情感及生活情趣的作品,而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只有充满哀伤情感的《说疫气》一篇。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认为,建安二十一年,曹植有《籍田赋》、《与杨德祖书》、《宝刀赋》、《宝刀铭》等充满进取精神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只有《王仲宣诔》、《说疫气》等具有阴郁气息的作品;朱绪曾《曹集考异》、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所编年谱也大致认为,建安二十二年是曹植创作的分水岭,其创作心态与以前有霄壤之别。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争立太子失败的结果。其实,一方面,争立太子失败很难说给曹植以很大打击,因为曹植本人未必很看重太子之位,《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说当时的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集考异》卷一二《年谱》引《东阿县鱼山陈思王墓道隋碑文》这样评价曹植:“……(建安)十九年改封临淄侯,都不以贵任为怀,直置清雅自得。常闲步文籍,偃仰琴书,朝览百篇,夕存吐握,使高据擅名之士侍宴于西园,振藻独步之才陪游于东阁,黄初二年……”徐公持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中认为,曹植因文才卓越,特受曹操宠爱,产生曹植“最可定大事”的想法,而杨修、丁氏兄弟由于种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为之羽翼”,于是曹植不自觉地卷入太子之争(《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可见前期曹植对政治并不热衷,对太子之位,并不刻意争夺之。这样,即便未被立为太子,也就谈不上什么失意了。另一方面,曹植争立太子失败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已到了该年年底。实际上,曹植当时并未失宠,据《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记载:“文帝御之以术……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直至二十二年十月后甚或已到二十三年“开司马门出”,才出现“植宠日衰”的局面,即便如此,曹植也未完全失宠:二十四年,曹操依然委曹植以重任,让他领兵解救曹仁。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首女金瓠死亡,妻子崔氏因偶尔穿衣不当被赐死;二十三年,侄子仲雍、弟弟曹整死亡,这使曹植强烈感到生之靡常。同年(或建安二十四年)作的《辩道论》(《中古文学系年》,第419页)就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文中云:“夫神仙之书、道家之言……其为虚妄甚矣哉!……夫至神不过天地,不能使蛰虫夏潜,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气移而事应。”二十四年,女儿行女、弟弟曹均死亡(《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建安二十五年春,父亲曹操病逝。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曹植先后有七位家庭成员亡故,这对天性敏感的诗人该是怎样的打击!加之建安二十二年春,王粲于从军途中病故,年底徐幹、陈琳、应、刘桢之卒(《三曹年谱》,第154页);此后,自己“受宠日衰”,好友杨修、丁氏兄弟被杀。曹植身上“不及世事,但美遨游”(《文选》卷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的贵公子气质也就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充满忧郁的低沉、失落,创作心态也以建安二十二年为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其后,又有一子“中殇”;太和四年,曹植的生母,一直钟爱、保护着他的卞太后撒手人寰。这些,和曹丕父子的迫害一起,给曹植以沉重打击。
《文心雕龙·时序》认为曹植的时代“世积乱离”,建安二十二年后,家庭的频繁变故使曹植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现实,曹植诗文也就更多“忧生之嗟”,这不仅是为备受曹丕父子迫害的生命担忧,同时,也是哀婉家人生命的无常。
前期的曹植,一直过着优游自得的贵公子生活。然文学遗产·二○一一年第四期·138·而,建安二十二年后,其创作心态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张可礼《三曹年谱》认为,(建安二十一年)七月,曹植作《与杨德祖书》、《鹖赋》、《大暑赋》,同年还作有《宝刀赋》、《宝刀铭》等具有豪迈情感及生活情趣的作品,而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只有充满哀伤情感的《说疫气》一篇。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认为,建安二十一年,曹植有《籍田赋》、《与杨德祖书》、《宝刀赋》、《宝刀铭》等充满进取精神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只有《王仲宣诔》、《说疫气》等具有阴郁气息的作品;朱绪曾《曹集考异》、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所编年谱也大致认为,建安二十二年是曹植创作的分水岭,其创作心态与以前有霄壤之别。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争立太子失败的结果。其实,一方面,争立太子失败很难说给曹植以很大打击,因为曹植本人未必很看重太子之位,《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说当时的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集考异》卷一二《年谱》引《东阿县鱼山陈思王墓道隋碑文》这样评价曹植:“……(建安)十九年改封临淄侯,都不以贵任为怀,直置清雅自得。常闲步文籍,偃仰琴书,朝览百篇,夕存吐握,使高据擅名之士侍宴于西园,振藻独步之才陪游于东阁,黄初二年……”徐公持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中认为,曹植因文才卓越,特受曹操宠爱,产生曹植“最可定大事”的想法,而杨修、丁氏兄弟由于种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为之羽翼”,于是曹植不自觉地卷入太子之争(《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可见前期曹植对政治并不热衷,对太子之位,并不刻意争夺之。这样,即便未被立为太子,也就谈不上什么失意了。另一方面,曹植争立太子失败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已到了该年年底。实际上,曹植当时并未失宠,据《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记载:“文帝御之以术……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直至二十二年十月后甚或已到二十三年“开司马门出”,才出现“植宠日衰”的局面,即便如此,曹植也未完全失宠:二十四年,曹操依然委曹植以重任,让他领兵解救曹仁。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首女金瓠死亡,妻子崔氏因偶尔穿衣不当被赐死;二十三年,侄子仲雍、弟弟曹整死亡,这使曹植强烈感到生之靡常。同年(或建安二十四年)作的《辩道论》(《中古文学系年》,第419页)就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文中云:“夫神仙之书、道家之言……其为虚妄甚矣哉!……夫至神不过天地,不能使蛰虫夏潜,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气移而事应。”二十四年,女儿行女、弟弟曹均死亡(《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建安二十五年春,父亲曹操病逝。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曹植先后有七位家庭成员亡故,这对天性敏感的诗人该是怎样的打击!加之建安二十二年春,王粲于从军途中病故,年底徐幹、陈琳、应、刘桢之卒(《三曹年谱》,第154页);此后,自己“受宠日衰”,好友杨修、丁氏兄弟被杀。曹植身上“不及世事,但美遨游”(《文选》卷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的贵公子气质也就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充满忧郁的低沉、失落,创作心态也以建安二十二年为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其后,又有一子“中殇”;太和四年,曹植的生母,一直钟爱、保护着他的卞太后撒手人寰。这些,和曹丕父子的迫害一起,给曹植以沉重打击。
《文心雕龙·时序》认为曹植的时代“世积乱离”,建安二十二年后,家庭的频繁变故使曹植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现实,曹植诗文也就更多“忧生之嗟”,这不仅是为备受曹丕父子迫害的生命担忧,同时,也是哀婉家人生命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