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辩王朝吧 关注:174贴子:2,637
  • 0回复贴,共1

赵治铉祝大家新年快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场让我疲惫的比赛,因为两方战场太少,就不按照辩位写了。
首先正方三个论点。
1.手工艺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救—>帮助自己留存—>能够促进发扬
2.对手工艺创新的人士可通过互联网扩大影响—>优势更明显—>能促进
3.中国制造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中国制造同样具备工匠精神—>互联网从中起积极作用—>发扬
反方对正方提出质疑:
不对,我们的前提是工匠精神要克服困难,你这传承的是工匠本领,不是工匠精神,并且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为什么工匠本领没得传承。
接着反方抛出了自己的论点:
(当然 反方还对阻碍 发扬等词汇做了定义)
1.工匠精神需要时间、努力等打磨—>互联网的高效与其不符—>手工业者心里难过—>阻碍
2.互联网使人们更喜欢高效产品—>促成了必要高效的市场环境—>工匠精神和高效生产两者只能选其一—>阻碍
紧接着正方和反方就在一片朦胧中扭打在一起,互相不明白对方的意思,直到双方四辩对辩快要结束的时候,正方才抓住重点,开辟了新战场。
正方三辩连续多次问反方,究竟机器(没有精神)对人(有精神)的替代严重到什么程度。
反方回应:你不用管什么程度,有影响就是阻碍。
正三继续:那如果没有完全彻底的影响,也就是人还要参与生产,也就是工匠精神的发挥换了地方,那这就没有影响精神。我们说了,精神的载体形式可以变,精神变不了,反而依托网络更广为人知。
反方打脸式回应:不对,实际上生产里人什么也不用做了,这个世界以后没有人类劳动的地方了,不存在人类工匠,所以没有精神。
这种转轮一般的打架进行了三四轮,反方又开辟了战场。
反方:我觉得你们跟我们有过共识,就是工具越简单,工匠精神越薄弱,我给你们举例子,一个一个来。
不论是鞋、手机、设计还是医生,各方面都这样,反正只要现代化了,智能化了我都理解为互联网,那这种现代极端的情况下,老工匠肯定难受,所以他们就不愿意干了。
正方:不一定哦。我们讲的生产,一定是要以产品产生且尽可能完美为目的,这才是工匠精神内核。你过程简单了,我还可以把劲儿使在开头和结尾上,总之过程怎么变我精神永驻。
反方:你没理解我,我得再说一遍。
于是两个战场分别循环往复,比赛结束。
我在这场比赛最大的难过就是反方的双重标准,不论哪个辩位对于对方讲话逻辑的每个细节都很严苛,但一到自己讲话就放松了,这种漏洞百出的辩论方式在场下看来让人及其痛苦。
而正方所做的很多回应也并不很好,他们在刚开场的几个问题上由于没理解对方意思,输了很多气势,达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共识,导致接下来的反攻多花了些时间积蓄。
于我而言,这种题目应该像评委所说的,尽可能解读精神的内核与时代精神内核的冲突性和互益性,从这两方面入手论证,而不是反复跟对方强调你得给我解释得再清楚些,把一场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打到虚无缥缈。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2-03 23: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