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日常也好,不然他该有的从容赴死的心不知还会不会那么坚定。
—— 摘自番外《缓缓归》
“我知道了。我会等她准备好了的时候来见我。可我时间不多了,如果她迟迟不来,我先去见她也未为不可。”陶骧从容地道。
—— 摘自番外《缓缓归》
这则意外的消息带给他的冲击并没有预想中来得大,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
六年后的陶骧,坚定的准备从容赴死。他是真的把自己献给国家了,细细的阅读这则不算长的番外,泪流满面。我们这些活在太平岁月里的人大概是没办法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山河破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陶骧是军人,抛头颅洒热血,是与身俱来的使命。前文里说过,陶骧对手下的兵是爱到骨子里的,对逄敦煌能屡次三番放纵,爱才惜才的性情跃然纸上。这样的人,在抗战时,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爱将士兵为国牺牲,一一阵亡。
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无垢说,这些年,他又何曾好过。
除去男女情爱,他心中更大的悲怆来自对战争残酷的无力,来自对未来凶险的未知。
所以在静漪回国之初,他表现的并不热络,也有不少读者为此生气,觉得陶骧明明伤害了静漪那么多,为什么不能主动道歉,不能对静漪更好。
因为他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与山河共存,为这片遭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付出一切。
他对孔远遒说,‘可我时间不多了’。
后来敦煌在跟静漪跳舞时曾说,如今我与牧之都是朝不保夕的人,有时也会幻想有一天还能与你再跳一支舞,这么想着,就觉得定不能就这么死了。
多伤感的话,今日不知明日事,连再跳一支舞,都已经成了奢望的时刻。
好心疼好心疼陶骧。
母亲早逝,他是家中庶子。虽得到上人们的爱护,但到底不同的。陶老夫人说,没了亲娘的孩子,再怎么娇气也有限。
陶骏可以因为意外性情大变,甚至对着陶骧挥鞭子。陶驷嬉笑怒骂,总也能让人看出几分真性情。
唯有陶骧,他深沉内敛,心里都有,嘴上却都不说。
在那样的家族里,他其实处境尴尬的,亲娘当年的死是禁忌,嫡母陶夫人又牵扯其中。
太多的不能说,不可说。
与静漪成婚,他其实是做好了要当一个好丈夫的准备的。但事与愿违,伏龙山静漪被绑架,回到陶家被姑奶奶们要求验身,何等的耻辱。
这让静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在成婚之初对陶骧敞开心扉。
给陶骧拖后腿的人太多了,陶家上上下下,不管最后对静漪好不好,在最开始,其实都是有敌意的。符大,尔宜,姑奶奶们,陶夫人........静漪在陶家,处处受限。
陶骧能怎么办呢?都是他的长辈,是他的家人。陶夫人口口声声说疼陶骧,可她对静漪明显跟对符大雅媚不同的。
陶夫人对静漪要求更高,她希望静漪做个完美的陶太太。
程家也不妨多让。
陶骧就像是在跨障碍赛,翻过一个,又来一个。总是不能让他跟静漪好过。
战争大概是陶骧眼里最大的一个障碍物了,因为他随时有可能丧命。相比于其他的那些困难,这是陶骧最担心的。
他想给静漪留下更多,而不是一个随时会牺牲的他。
他想送静漪带着囡囡走,他已经不打算再去跨越障碍物靠近静漪。
只要她们平安,他就能安心的赴死。
偏偏程静漪是这样的独特,在陶骧跨过那么多障碍还是无法跟她厮守。在他已经不打算强求的时候,她来了。
带着一身清辉,温柔的如午后暖阳一般的笑容,靠近他。
他说‘漪,我今晚不想走。’
人生最大的奖赏,给了他。
他的爱人,在他最疲惫,甚至已经对这世界没有眷恋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对他说,‘牧之,我还要你。’
还要你,所以别抛下我。
老来从妻,陶骧得到的时光的回馈。
—— 摘自番外《缓缓归》
“我知道了。我会等她准备好了的时候来见我。可我时间不多了,如果她迟迟不来,我先去见她也未为不可。”陶骧从容地道。
—— 摘自番外《缓缓归》
这则意外的消息带给他的冲击并没有预想中来得大,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
六年后的陶骧,坚定的准备从容赴死。他是真的把自己献给国家了,细细的阅读这则不算长的番外,泪流满面。我们这些活在太平岁月里的人大概是没办法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山河破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陶骧是军人,抛头颅洒热血,是与身俱来的使命。前文里说过,陶骧对手下的兵是爱到骨子里的,对逄敦煌能屡次三番放纵,爱才惜才的性情跃然纸上。这样的人,在抗战时,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爱将士兵为国牺牲,一一阵亡。
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无垢说,这些年,他又何曾好过。
除去男女情爱,他心中更大的悲怆来自对战争残酷的无力,来自对未来凶险的未知。
所以在静漪回国之初,他表现的并不热络,也有不少读者为此生气,觉得陶骧明明伤害了静漪那么多,为什么不能主动道歉,不能对静漪更好。
因为他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与山河共存,为这片遭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付出一切。
他对孔远遒说,‘可我时间不多了’。
后来敦煌在跟静漪跳舞时曾说,如今我与牧之都是朝不保夕的人,有时也会幻想有一天还能与你再跳一支舞,这么想着,就觉得定不能就这么死了。
多伤感的话,今日不知明日事,连再跳一支舞,都已经成了奢望的时刻。
好心疼好心疼陶骧。
母亲早逝,他是家中庶子。虽得到上人们的爱护,但到底不同的。陶老夫人说,没了亲娘的孩子,再怎么娇气也有限。
陶骏可以因为意外性情大变,甚至对着陶骧挥鞭子。陶驷嬉笑怒骂,总也能让人看出几分真性情。
唯有陶骧,他深沉内敛,心里都有,嘴上却都不说。
在那样的家族里,他其实处境尴尬的,亲娘当年的死是禁忌,嫡母陶夫人又牵扯其中。
太多的不能说,不可说。
与静漪成婚,他其实是做好了要当一个好丈夫的准备的。但事与愿违,伏龙山静漪被绑架,回到陶家被姑奶奶们要求验身,何等的耻辱。
这让静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在成婚之初对陶骧敞开心扉。
给陶骧拖后腿的人太多了,陶家上上下下,不管最后对静漪好不好,在最开始,其实都是有敌意的。符大,尔宜,姑奶奶们,陶夫人........静漪在陶家,处处受限。
陶骧能怎么办呢?都是他的长辈,是他的家人。陶夫人口口声声说疼陶骧,可她对静漪明显跟对符大雅媚不同的。
陶夫人对静漪要求更高,她希望静漪做个完美的陶太太。
程家也不妨多让。
陶骧就像是在跨障碍赛,翻过一个,又来一个。总是不能让他跟静漪好过。
战争大概是陶骧眼里最大的一个障碍物了,因为他随时有可能丧命。相比于其他的那些困难,这是陶骧最担心的。
他想给静漪留下更多,而不是一个随时会牺牲的他。
他想送静漪带着囡囡走,他已经不打算再去跨越障碍物靠近静漪。
只要她们平安,他就能安心的赴死。
偏偏程静漪是这样的独特,在陶骧跨过那么多障碍还是无法跟她厮守。在他已经不打算强求的时候,她来了。
带着一身清辉,温柔的如午后暖阳一般的笑容,靠近他。
他说‘漪,我今晚不想走。’
人生最大的奖赏,给了他。
他的爱人,在他最疲惫,甚至已经对这世界没有眷恋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对他说,‘牧之,我还要你。’
还要你,所以别抛下我。
老来从妻,陶骧得到的时光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