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系吧 关注:5,410贴子:609,934
  • 84回复贴,共1

【原创】华夏文明全面发展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收破烂的


IP属地:美国1楼2019-02-07 02:11回复
    如果证明一个东西,很明显是无法使用举例法的,但是反驳一个东西,事实却具有无比的杀伤力。在事实面前,将中国科学,哲学的相对晚熟归咎于人或者文化,文明的问题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持这些谬论的人忽略了,科学家,哲学家虽然智力超群,但是欲望方面与普通人无异。诚然有一些万里挑一的天才,本就以研究为乐趣,而大多数的科学家,哲学家,其研究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为了得赏,或者避罚。所以学生们一窝蜂地涌向就业热门专业,而忽视冷门的专业,就连理论研究的佼佼者,也可能会因为薪资问题从研究岗跳槽到企业。自然,普通人或多或少都倾心于单纯的理论美,但是到一定程度,肚子的饥饿感无疑更为强烈,而社会的归属感则较饥饿感更为强烈。如果做科研可以令人获得社会归属感,那么科研人员就会有强大的科研动机。如果科研可以让一家老小过上舒适的生活,那科研人员的动机自然也十分强烈。
    观察中国古代的选拔机制,我们发现对于士人,好像只有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做的好,就可以生活舒适,有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做的不好,就是不务正业,自娱自乐。这一套社会评价机制具有强烈的社会功效色彩,极大催化了中国人在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成熟。也是由于这种选拔机制,中国人有时候视目前无实际功效的东西为奇巧淫技,壮夫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现实驱动型,而对纯粹的理论研究缺乏兴趣。因为后者是指向未来的,不可或缺,但在现实中也许并无什么实用。
    明确了社会评价机制正是中国古代各学科不平均分布的主要原因。在修齐治平领域功效大的,社会评价就好,那么流入这个领域的人才就多,这个领域就相对发达,反之则相对不发达。那么中华文明之后若想实现各领域的全面超越,在社会评价机制上更加肯定理论研究的价值便是良策。古来华山一条路,修齐治平。那么现在就可以多增加一条路,修齐,但是之后变为求理,研究。人才也自然会顺着新的社会评价之路,流入这些过去不怎么开垦的领域,使得中国文明全面发育。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如果人才流向各个领域,是不是会导致人才的不足?其实中国古代的书生考取功名的能有几人?大部分人不停地考取功名,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吗。现在将过去浪费掉的一部分人才转移到科研领域,如何会导致人才的不足呢。再者,有的人天生比较适合理论工作,这些人因为旧的评价机制而去搞治平,做不好,反而导致社会的损失。很多时候,一个领域在一个时代,只需要一个天才,将所有的天才挤到一个领域,不光是智力的极大浪费,天才之间互相不服,其反作用甚至会令人咋舌。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其超前的政治思想很多时候却受限于技术手段的不足而无法全面实施。比如古代的瘟疫,无论再高明的圣人也没有办法,而只能徒看着千里无鸡鸣的场景哀叹。又如江河的泛滥,粮食的生产,乃至于生死的奥秘,宇宙的起源。圣人广大的心胸,却时常受限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可见将华夏自古的评价机制从一条路,变为两条路,甚至多条路,则可令华夏文明实现全面而更加迅速的发展。


    IP属地:美国3楼2019-02-07 02:12
    回复
      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你就记住文明从付出精神开始就可以了,其他枝叶,它不久之后就会自生的。而且,西方的科技也是必然衰弱的,因为是政治决定一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07 03:27
      收起回复
        赞,过于看中短期的功效,确实是会忽视作用于未来功效的人,这个缺漏需要弥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07 19: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