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链接 https://www.sohu.com/a/219194794_505927
下面我们来改动KIM的实验装置,使得知道光子路线的同时也得到干涉条纹。
改动后的装置和原先KIM的最大不同就是到达D1的红,蓝光路被分离为D1″和D6
到达D2的分离为D5和D2″,BS等效为BS2, BS4。
距离关系为:
D0到S源的光程=D3到S源的光程=D4到S源的光程=D5到S源的光程 =D6到S源的光程 =...=...
又根据KIM实验R0x图像是D0信号延时后和对应探测器信号逻辑与的结果,x分别表示1、2、3、4。
就是:R01=D0&D1
同样的可知 R02=D0&D2,R03=D0&D3,R04=D0&D4
(有疑问的人建议去看数字电路相关书籍)
实验改动后输出图形命名规则不变, R01″是D0探测器和D1″探测器的信号的逻辑与运算,
即:R01"=D0&D1″
同样的有 R02"=D0&D2″,R03=D0&D3,R04=D0&D4,R05=D0&D5,R06=D0&D6
由两原来实验图和改动后的图对比可知 D2" 和D5 的逻辑或运算就是原先的D2,
既:D2=D5+D2″
同样的有 D1=D6+D1″
可分别记为 D5+2" ,和 D6+1" 即D5+2"=D2=D5+D2″,D6+1"=D1=D6+D1″
同理记 D1"+2"=D1"+D2" ,D5+6=D5+D6, D3+4=D3+D4
根据KIM实验结果可知改动前后R03,R04的图像不会发生变化。
图像R06+1" 和R01是一样的,R05+2" 和R02一样的。
R06+1"=R01=D0&D6+1"=D0&D6+D0&D1"=R06+R01"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5+2"=R02=D0&D5+2"=D0&D5+D0&D2"=R05+R02"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1"+2"=D0&D1"+2"=D0&D1"+D0&D2"= R01"+R02"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5+6=D0&D5+6=D0&D5+D0&D6= R05+R06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3+4=D0&D3+4=D0&D3+D0&D4=R03+R04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①、用量子理论分析:
R04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从B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4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3图像是由于红路光子从A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3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2"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从B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2"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1"图像是由于红路光子从A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1"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1" 和R03图像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不同的是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
R02"和R04也是类似, 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不同的是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
同理有:
R05和R01" 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6和R02" 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以上粒子态都没有干涉条纹。
R06+1"=D0&D6+1"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B和红路光子A到DO,D6+1"信号不能明确光子路线,所以是叠加态图形
同理有:
R05+2"=D0&D5+2",R01"+2"=D0&D1"+2",R03+4=D0&D3+4,R05+6=D0&D5+6都是叠加态图形
那么问题来了!!!!
依据式子:R06+1"=D0&D6+1"=D0&D6+D0&D1"=R06+R01"
有R06+1"=R06+R01",即R01"和R06两幅图覆盖在一起形成的。
R06和R01"都是粒子态图像,进行或运算的结果是什么图像?
R06是B到D0, R01"是A到D0,所走路线已经被观测并记录了,
就是说光子在D0上的信息已经保存(信息后期也不会变动了)。
量子学说观测量子走的路线,量子态会塌缩 ,即叠加态--被明确观测--塌缩,
就是解析为路线被观测标记了,所以不会是叠加态的图像。也不会是纠缠态的图像。
得出R06+1"是非叠加态的图像。
又因为把 R06+1"看作D0&D6+1",D6+1"不能观测出光量子行进的路线,所以R06+1是叠加态图像。
到底R06+1"是叠加态的图像,还是非叠加态的图像???
也就是说D0上保存的位置点不可能改动情况下,用同一种理论来研究同一式子,得到非和是的结论,
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结论,请问量子学大神们怎么解析,怎么自圆其说?
就问你有还是没有干涉图像? 能否认为量子态和观察者的理论就是谬论,不符合科学依据的?
引申到量子路线的叠加态上说,就是路径可以作为叠加态,在明确知道量子来的路线情况下,
路径叠加态塌缩,量子没有分身子,那么这个R06+R01形成的干涉图像,是个什么东西?
没有分身的干涉图像?R06+R01形成的干涉图像反映的又是什么个现实状况?
反正它肯定不是量子分身和量子本身干涉的条纹。
又因为量子纠缠是建立在量子叠加态的理论基础上的,其中也强调了观测导致叠加态塌缩的观念,
所以量子纠缠理论对量子的认知也是错的?
这就相当于光子有电磁波的特性,就说光子是电磁波是一样的道理,光子有粒子的特性,
就光子是粒子的道理一样的。光子具有粒子和电磁波特性是对的,但是光不能是它们,
“具有”和“是”刚好相反的逻辑关系属性,“具有”就是前者包含后者,“是”就是后者
包含前者。光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特性有待发现。
那么延时实验违背了因果论,到底怎么形成的?后面我们再讨论分析。
请量子力学大神来指出我的错误之处,谢谢!
思想延伸1:
是不是说,其实所谓的“纠缠态”就是BBO晶体产生两个孪生的光子的时候就决定了信息(所谓的“纠缠”)
性质的,结果已经早早地被决定了,观不观测结果都是一样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鬼魅的瞬间交换信息,
②、用概率波原理分析:
R01"图像就是红路光子从A到D0的概率分布图,在D1"信号筛选后形成的图形,
(就是某种因素使得某种性质粒子被甄选出来成像,是什么因素下面等下会提及的)
R02"图像是蓝路光子从B到D0的概率分布图,在D2"信号筛选后形成的图形,
R01" 和R03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2"和R04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5和R03 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6和R04 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影响的因素可能是如下所说:
由于BBO晶体产生两个孪生的光子特性是相互有关系的,两个光子o和e,如果o是水平震动的,
那么e就是垂直震动的,o是垂直震动的,e就是水平震动的,当o是逆时针圆、或者椭圆偏振的
时候,e对应的就是顺时针,就是锁o和e是正咬(jiao被和谐了囧)的。
单个光子和分光镜接触的时候,光子此时信息(比如入谢角度啊,偏振类型啊,偏振方向啊等等
,光程决定了发射源到分光镜的距离,光子到分光镜需要时间,所以光程也对它有影响)
就决定了反谢的概率高,还是折谢的概率高 ,就叫概率倾斜好了,概率倾斜到某条路,
分光镜那个所谓的50%只是对应宏观统计的,因为宏观上光束截面,个个光子的信息特性不一样,
所以宏观变现上是没有概率倾斜的, 只对单一光子的时候存在概率倾斜,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毛病。
这和光以某夹角范围进入透光介质性质雷同,(自然光的反谢和折谢有这方面的介绍)
产生部分偏振的反谢光f和部分偏振的折谢光s,f和s的电场分量是相互垂直的。
(有疑问可以去看折谢和反谢的相关研究资料)
相当于说光子对o和e,其中一个去D0,如果光子对来自缝A,另一个走的是蓝光路(来自B走的是红光路),
在因素影响下,具有同一类性质的光子特性被概率倾斜的到某一个探测器(就是D6,D5,D4,D3...),
再和D0逻辑与后的图像RO6,R05,R04....,也就是同类性质光子分布图像(由o和e正咬关系得出的),
就相当于DO混乱的图像点被分类了。
那么R06+1"=RO6+R01"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5+2"=RO5+R02"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34=RO3+R04"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56=RO5+R06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我们先来看看能形成干涉的充分必要条件:
①频率相同;
②光矢量(即电场强度矢量E)的振动方向相同;
③在相遇处两束光的相位差恒定(相互作用)。
这三个条件是波干涉的宏观现象的经验总结。
首先R06+1",R05+2"是不是干涉条纹,有待确定,只能说是类似于干涉的条纹图形而已。
1、R06+1",R05+2"不是干涉波图像
因为实验装置是单点光源,不满足上面的条件,
所以说R06+1"本身就是俩个衍谢图像(she 被和谐了囧)的结合,
根本不是所谓的干涉条纹,而是合成后看起来像干涉条纹而已。
2、R06+1",R05+2"是干涉条纹图像
由于微观和宏观研究的尺度不同,所以上面的三个干涉图像的条件在单量子的的情况下某个条件不再适用。
那么干涉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单光子源的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③结论:
R06+1",R05+2" 是干涉图像也好,还是两幅衍谢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波图像也好。
结合1,2假设与结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波动说的干涉条件而强制性的给量子
加上个鬼分身,创造所谓的叠加态。
疑问:
1、D1"分别对D0的分类选择后形成的。
问题是相互垂直的偏振光信号的各自单缝单光子衍谢的概率分布图,能合成类似干涉条纹的图形状么?
,但是怎么解析R06+1"与R05+2" 互补?
‘==================================================’
下面我们来改动KIM的实验装置,使得知道光子路线的同时也得到干涉条纹。
改动后的装置和原先KIM的最大不同就是到达D1的红,蓝光路被分离为D1″和D6
到达D2的分离为D5和D2″,BS等效为BS2, BS4。
距离关系为:
D0到S源的光程=D3到S源的光程=D4到S源的光程=D5到S源的光程 =D6到S源的光程 =...=...
又根据KIM实验R0x图像是D0信号延时后和对应探测器信号逻辑与的结果,x分别表示1、2、3、4。
就是:R01=D0&D1
同样的可知 R02=D0&D2,R03=D0&D3,R04=D0&D4
(有疑问的人建议去看数字电路相关书籍)
实验改动后输出图形命名规则不变, R01″是D0探测器和D1″探测器的信号的逻辑与运算,
即:R01"=D0&D1″
同样的有 R02"=D0&D2″,R03=D0&D3,R04=D0&D4,R05=D0&D5,R06=D0&D6
由两原来实验图和改动后的图对比可知 D2" 和D5 的逻辑或运算就是原先的D2,
既:D2=D5+D2″
同样的有 D1=D6+D1″
可分别记为 D5+2" ,和 D6+1" 即D5+2"=D2=D5+D2″,D6+1"=D1=D6+D1″
同理记 D1"+2"=D1"+D2" ,D5+6=D5+D6, D3+4=D3+D4
根据KIM实验结果可知改动前后R03,R04的图像不会发生变化。
图像R06+1" 和R01是一样的,R05+2" 和R02一样的。
R06+1"=R01=D0&D6+1"=D0&D6+D0&D1"=R06+R01"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5+2"=R02=D0&D5+2"=D0&D5+D0&D2"=R05+R02"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1"+2"=D0&D1"+2"=D0&D1"+D0&D2"= R01"+R02"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5+6=D0&D5+6=D0&D5+D0&D6= R05+R06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R03+4=D0&D3+4=D0&D3+D0&D4=R03+R04 [逻辑运算关系算法]
①、用量子理论分析:
R04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从B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4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3图像是由于红路光子从A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3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2"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从B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2"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1"图像是由于红路光子从A到D0路线被知道了,就是被D1"观测了,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1" 和R03图像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不同的是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
R02"和R04也是类似, 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不同的是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
同理有:
R05和R01" 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R06和R02" 类似,且都是叠加态塌缩成粒子态形成的图形。
以上粒子态都没有干涉条纹。
R06+1"=D0&D6+1"图像是由于蓝路光子B和红路光子A到DO,D6+1"信号不能明确光子路线,所以是叠加态图形
同理有:
R05+2"=D0&D5+2",R01"+2"=D0&D1"+2",R03+4=D0&D3+4,R05+6=D0&D5+6都是叠加态图形
那么问题来了!!!!
依据式子:R06+1"=D0&D6+1"=D0&D6+D0&D1"=R06+R01"
有R06+1"=R06+R01",即R01"和R06两幅图覆盖在一起形成的。
R06和R01"都是粒子态图像,进行或运算的结果是什么图像?
R06是B到D0, R01"是A到D0,所走路线已经被观测并记录了,
就是说光子在D0上的信息已经保存(信息后期也不会变动了)。
量子学说观测量子走的路线,量子态会塌缩 ,即叠加态--被明确观测--塌缩,
就是解析为路线被观测标记了,所以不会是叠加态的图像。也不会是纠缠态的图像。
得出R06+1"是非叠加态的图像。
又因为把 R06+1"看作D0&D6+1",D6+1"不能观测出光量子行进的路线,所以R06+1是叠加态图像。
到底R06+1"是叠加态的图像,还是非叠加态的图像???
也就是说D0上保存的位置点不可能改动情况下,用同一种理论来研究同一式子,得到非和是的结论,
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结论,请问量子学大神们怎么解析,怎么自圆其说?
就问你有还是没有干涉图像? 能否认为量子态和观察者的理论就是谬论,不符合科学依据的?
引申到量子路线的叠加态上说,就是路径可以作为叠加态,在明确知道量子来的路线情况下,
路径叠加态塌缩,量子没有分身子,那么这个R06+R01形成的干涉图像,是个什么东西?
没有分身的干涉图像?R06+R01形成的干涉图像反映的又是什么个现实状况?
反正它肯定不是量子分身和量子本身干涉的条纹。
又因为量子纠缠是建立在量子叠加态的理论基础上的,其中也强调了观测导致叠加态塌缩的观念,
所以量子纠缠理论对量子的认知也是错的?
这就相当于光子有电磁波的特性,就说光子是电磁波是一样的道理,光子有粒子的特性,
就光子是粒子的道理一样的。光子具有粒子和电磁波特性是对的,但是光不能是它们,
“具有”和“是”刚好相反的逻辑关系属性,“具有”就是前者包含后者,“是”就是后者
包含前者。光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特性有待发现。
那么延时实验违背了因果论,到底怎么形成的?后面我们再讨论分析。
请量子力学大神来指出我的错误之处,谢谢!
思想延伸1:
是不是说,其实所谓的“纠缠态”就是BBO晶体产生两个孪生的光子的时候就决定了信息(所谓的“纠缠”)
性质的,结果已经早早地被决定了,观不观测结果都是一样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鬼魅的瞬间交换信息,
②、用概率波原理分析:
R01"图像就是红路光子从A到D0的概率分布图,在D1"信号筛选后形成的图形,
(就是某种因素使得某种性质粒子被甄选出来成像,是什么因素下面等下会提及的)
R02"图像是蓝路光子从B到D0的概率分布图,在D2"信号筛选后形成的图形,
R01" 和R03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2"和R04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5和R03 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R06和R04 图形类似,且像素点少了一半左右。
影响的因素可能是如下所说:
由于BBO晶体产生两个孪生的光子特性是相互有关系的,两个光子o和e,如果o是水平震动的,
那么e就是垂直震动的,o是垂直震动的,e就是水平震动的,当o是逆时针圆、或者椭圆偏振的
时候,e对应的就是顺时针,就是锁o和e是正咬(jiao被和谐了囧)的。
单个光子和分光镜接触的时候,光子此时信息(比如入谢角度啊,偏振类型啊,偏振方向啊等等
,光程决定了发射源到分光镜的距离,光子到分光镜需要时间,所以光程也对它有影响)
就决定了反谢的概率高,还是折谢的概率高 ,就叫概率倾斜好了,概率倾斜到某条路,
分光镜那个所谓的50%只是对应宏观统计的,因为宏观上光束截面,个个光子的信息特性不一样,
所以宏观变现上是没有概率倾斜的, 只对单一光子的时候存在概率倾斜,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毛病。
这和光以某夹角范围进入透光介质性质雷同,(自然光的反谢和折谢有这方面的介绍)
产生部分偏振的反谢光f和部分偏振的折谢光s,f和s的电场分量是相互垂直的。
(有疑问可以去看折谢和反谢的相关研究资料)
相当于说光子对o和e,其中一个去D0,如果光子对来自缝A,另一个走的是蓝光路(来自B走的是红光路),
在因素影响下,具有同一类性质的光子特性被概率倾斜的到某一个探测器(就是D6,D5,D4,D3...),
再和D0逻辑与后的图像RO6,R05,R04....,也就是同类性质光子分布图像(由o和e正咬关系得出的),
就相当于DO混乱的图像点被分类了。
那么R06+1"=RO6+R01"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5+2"=RO5+R02"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34=RO3+R04"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R056=RO5+R06两种分类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条纹?
我们先来看看能形成干涉的充分必要条件:
①频率相同;
②光矢量(即电场强度矢量E)的振动方向相同;
③在相遇处两束光的相位差恒定(相互作用)。
这三个条件是波干涉的宏观现象的经验总结。
首先R06+1",R05+2"是不是干涉条纹,有待确定,只能说是类似于干涉的条纹图形而已。
1、R06+1",R05+2"不是干涉波图像
因为实验装置是单点光源,不满足上面的条件,
所以说R06+1"本身就是俩个衍谢图像(she 被和谐了囧)的结合,
根本不是所谓的干涉条纹,而是合成后看起来像干涉条纹而已。
2、R06+1",R05+2"是干涉条纹图像
由于微观和宏观研究的尺度不同,所以上面的三个干涉图像的条件在单量子的的情况下某个条件不再适用。
那么干涉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单光子源的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③结论:
R06+1",R05+2" 是干涉图像也好,还是两幅衍谢图像合成的类似干涉波图像也好。
结合1,2假设与结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波动说的干涉条件而强制性的给量子
加上个鬼分身,创造所谓的叠加态。
疑问:
1、D1"分别对D0的分类选择后形成的。
问题是相互垂直的偏振光信号的各自单缝单光子衍谢的概率分布图,能合成类似干涉条纹的图形状么?
,但是怎么解析R06+1"与R05+2" 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