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图书馆回来,手里抱了一本《尼采读本》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总是崇拜(害怕)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
条件:1.人类崇拜神秘事物
2 .我是人类
3.哲学在我眼中很神秘
结论:我崇拜哲学
因此我把自己抱回这本书进行研究的思想加以肯定。
但当我把这本书抱回来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很矛盾的,我十分的不希望别人看见我拿了一本这样的书,还特地把古龙的风云第一刀放在上面遮住。相反的,如果我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会,我是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搞笑的行为的。
这就问题来了,为什么当我拿着一本在大多数人看来很严肃的书的时候我很不严肃,感觉像是请女朋友吃饭结果发现没带钱一样,反而我拿着一本在我看来都挺浅薄的书的时候不会遮遮掩掩呢?我下定决心,要想堂吉诃德用剑堪木偶一样来对自己的内心做一个透彻的分析。
其一,我之所以要躲,是因为我怕抱着这本书,看见熟人。他看见我拿了一本尼采读本,一定会很惊讶,因为他自己都没读过,而在他心里,我的智力啊各方面都不如他,就好比我看见一个婴儿手捧胡适文存一样,内心深处一定会认为他在装逼,所以以后一见到我就会与装逼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先在脑海里鄙视一下我,然后他问我:“年纪轻轻(简直是不能承受之轻)就能看尼采啦?我连一定会很红,本来肚子里没几本书,被人一恭维,好像真读了不少书,但我实际上并没有读多少书,但我并不能当面加以否认,因为我也无法否认,否则就成无厘头了。“年纪轻轻就能看尼采啦”“我没读多少书?”有病啊我。因此我内心就认为自己撒了一个谎,而且可以说是对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人撒了一个谎,撒谎并非我本意,但结果是我撒了,所以我内心愧疚。不得不把书藏起来。因为我不想撒谎也不想让别人认为我装逼。
其二,根据我知道越多我越无知的原理,我读尼采的过程中,因为无知,定然会犯很多错误。举个例子,一个初一小朋友抱着初二的物理书研究欧姆定律,我看见了。以下是我意淫的对话原文
我:我靠,初一就开始看欧姆定律了!
他:一点而已。
我:根据I=U/R 可以推导出R=U/I 也就是电压一定,电阻电流成反比,正确么?
他:………………
同理,把欧姆定律换成上帝已死,我也会脸红的,并且以后见一次躲一次。人的劣根性而已,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无知。
如果说上两种是出于虚荣,那我们再深层次挖掘一下。
三,我在读尼采的这个过程中,或者说我有读尼采的这个愿望,就意味着我自动放弃了我作为一个小孩的权利。脱离了这个阶层。闭着眼就能想象到,小孩子守则里肯定有一条“不许阅读任何80%大人都没读过或读不懂的书”偶尔脱离一下没什么,大家晚上不也裸 睡么,怎么啦?怕就怕别人看见,因为我脱离了小孩子的阶级,所以我就不可享有只有小孩子才有的福利,胡适身为糜先生不能掷铜钱就是明证。那么为什么我不愿意脱离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准备好,我就像变成变形记里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一样,虽然身体便成了一个大甲虫,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为妹妹的学费,家庭的生计着急的,而且还想听小提琴。有人见过有人的思维的甲虫吗,有人见过甲虫一样的人吗,他同时背叛了两个阶级,所以被苹果砸死了,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个甲壳虫隐喻的就是不可担当的责任亦或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及还没有准备好背叛你所处的阶层就背叛了的后果。
每个偷拿尼采回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等着挨苹果砸的小甲虫壳,只是不知道这样砸来砸去,能否砸出来一个牛顿?
条件:1.人类崇拜神秘事物
2 .我是人类
3.哲学在我眼中很神秘
结论:我崇拜哲学
因此我把自己抱回这本书进行研究的思想加以肯定。
但当我把这本书抱回来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很矛盾的,我十分的不希望别人看见我拿了一本这样的书,还特地把古龙的风云第一刀放在上面遮住。相反的,如果我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会,我是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搞笑的行为的。
这就问题来了,为什么当我拿着一本在大多数人看来很严肃的书的时候我很不严肃,感觉像是请女朋友吃饭结果发现没带钱一样,反而我拿着一本在我看来都挺浅薄的书的时候不会遮遮掩掩呢?我下定决心,要想堂吉诃德用剑堪木偶一样来对自己的内心做一个透彻的分析。
其一,我之所以要躲,是因为我怕抱着这本书,看见熟人。他看见我拿了一本尼采读本,一定会很惊讶,因为他自己都没读过,而在他心里,我的智力啊各方面都不如他,就好比我看见一个婴儿手捧胡适文存一样,内心深处一定会认为他在装逼,所以以后一见到我就会与装逼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先在脑海里鄙视一下我,然后他问我:“年纪轻轻(简直是不能承受之轻)就能看尼采啦?我连一定会很红,本来肚子里没几本书,被人一恭维,好像真读了不少书,但我实际上并没有读多少书,但我并不能当面加以否认,因为我也无法否认,否则就成无厘头了。“年纪轻轻就能看尼采啦”“我没读多少书?”有病啊我。因此我内心就认为自己撒了一个谎,而且可以说是对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人撒了一个谎,撒谎并非我本意,但结果是我撒了,所以我内心愧疚。不得不把书藏起来。因为我不想撒谎也不想让别人认为我装逼。
其二,根据我知道越多我越无知的原理,我读尼采的过程中,因为无知,定然会犯很多错误。举个例子,一个初一小朋友抱着初二的物理书研究欧姆定律,我看见了。以下是我意淫的对话原文
我:我靠,初一就开始看欧姆定律了!
他:一点而已。
我:根据I=U/R 可以推导出R=U/I 也就是电压一定,电阻电流成反比,正确么?
他:………………
同理,把欧姆定律换成上帝已死,我也会脸红的,并且以后见一次躲一次。人的劣根性而已,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无知。
如果说上两种是出于虚荣,那我们再深层次挖掘一下。
三,我在读尼采的这个过程中,或者说我有读尼采的这个愿望,就意味着我自动放弃了我作为一个小孩的权利。脱离了这个阶层。闭着眼就能想象到,小孩子守则里肯定有一条“不许阅读任何80%大人都没读过或读不懂的书”偶尔脱离一下没什么,大家晚上不也裸 睡么,怎么啦?怕就怕别人看见,因为我脱离了小孩子的阶级,所以我就不可享有只有小孩子才有的福利,胡适身为糜先生不能掷铜钱就是明证。那么为什么我不愿意脱离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准备好,我就像变成变形记里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一样,虽然身体便成了一个大甲虫,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为妹妹的学费,家庭的生计着急的,而且还想听小提琴。有人见过有人的思维的甲虫吗,有人见过甲虫一样的人吗,他同时背叛了两个阶级,所以被苹果砸死了,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个甲壳虫隐喻的就是不可担当的责任亦或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及还没有准备好背叛你所处的阶层就背叛了的后果。
每个偷拿尼采回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等着挨苹果砸的小甲虫壳,只是不知道这样砸来砸去,能否砸出来一个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