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2月13日
漏签
0
天
国都里吧
关注:
2
贴子:
6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4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国都里吧
>0< 加载中...
国都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欧阳林韵888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八朝古都开封,不应该被人遗忘的国都里。
夏朝第七任首领---帝杼迁都于此;周朝第二次分封诸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冉季载封于此。
帝杼以此为都,是为了防范东夷人入侵;冉季载封国在此,是为防范殷商遗民再次叛乱。
送TA礼物
IP属地:上海
1楼
2019-02-17 11:21
回复
欧阳林韵888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西周初期,周文王的老幺儿子冉季载,因为平定“武庚之乱”有功,封为聃国诸侯,封地就在开封。封国国都就在国都里------也就是八百多年前夏朝帝杼建都的遗址。
IP属地:上海
3楼
2019-03-25 21:22
回复
收起回复
欧阳林韵888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冉季载封国的历史背景
《史记》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九弟和十弟年幼未受封。周成王时,九叔康叔封和幺叔冉季载因为平定“武庚之乱”有功才受封。他俩是周成王时代很得力的诸侯。《史记》记载“康叔封、冉季载皆有令名(美好的声誉)于天下”。康叔封监督商朝旧都安阳鹤壁一带的商朝遗民,防范再次叛乱;冉季载监督商朝旧都(商丘)遗民(纣王哥哥),防止叛乱。他俩为周朝“成康之治”的稳定和繁荣做出很大贡献。
周初“武庚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是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管叔鲜和蔡叔度一起叛乱。武庚封地朝歌在河南安阳鹤壁附近(周武王让他延续商朝香火),管叔鲜封地“管城”以郑州为中心。他们谋反被诛,周成王重新分封旧地:九叔康叔封接收原武庚的封地改称卫国;幺叔冉季载封于开封(八百多年前夏朝帝杼都城旧址),称聃国,监督商朝后裔(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延续商朝香火,称宋国),并接收原先管叔鲜的封地管城(后被郑国占领,今郑州)。蔡叔度不是主犯,罪轻没杀,原先的封地河南上蔡,依旧由其子蔡仲承袭。
IP属地:上海
4楼
2019-03-25 21:22
回复
收起回复
欧阳林韵888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古冉国留下的文化印迹
韩鹏先生考证:因冉季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开封人称老幺、老儿子) ,所以世人怀念冉季载的功德,将故都遗址称作“老丘”。关于“老丘”的最早记载是《左传-定公十五年》:“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95年,在冉季载封侯(元前1040)之后545年。这一年冉求27岁,冉耕49岁。
《竹书纪年》中关于夏朝帝杼迁都于老丘的记载,可能会让人误解为“这个地方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叫老丘”。事实上《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末期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6),《左传》作者左丘明(前502--前422)是春秋时期人,与冉求之子冉孺(前501--?)仅仅相差一岁。《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比《左传》晚一百多年。据此,韩鹏先生说“先有周文王的老幺儿子冉季载封国建都,后人纪念他才有‘老丘’这个地名”的推论是合理的。
《史记》写作成叔武、冉季载,《左传》和《国语》写作郕叔武、聃季载。作为封地,成即郕,冉即聃。关于“聃”字的另外含义:《康熙字典》引《正字通》:“聃,俗字耼”,同音字“郸、担、啿、媅[dān]”。《汉典》:“聃,古同耽。”战国时期,荀子的弟子毛亨为《诗经》作注,多处提到“耽”与“湛[zhàn]”通用。例一:《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其湛”毛传:“湛通耽,欢乐之久”。例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释文》:“湛,又作耽[dān]”(北京大学出版社《毛诗正义》560页、574页)。聃国建都遗址,今名“国都里村”。至今该村村民多数姓“湛[zhàn]”,与“聃”和“冉”同韵。
这就是先古遗存的两个文化印迹:《诗经》《左传》体现,“聃,留邑者,耻于亡国为耽”,“耽又通湛”,同韵异声演变;《冉氏家谱》载“聃,离乡去邑为冉”。
IP属地:上海
5楼
2019-03-25 21:24
回复
收起回复
欧阳林韵888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3.古冉国灭国的历史背景
根据《左传-僖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58年)“楚国伐郑,囚郑聃伯。”这时聃国已经被郑国兼并,沦为郑国的附庸。按照西周“灭国夺权不灭祀”的惯例,郑国灭聃国之后,有一部分聃国后裔流亡到外(去邑,离开故国),另一部分留下祭祀祖宗。
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富辰谏阻周王娶狄国之女。例举“郐”因“叔妘”而灭、“聃”因“郑姬”而灭、“邓”因“楚嫚”而灭的教训。
汉代学者虞翻(164--233)说:郑国在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时立功,随后专权称霸,相继用计灭掉周边多个诸侯,有“郐(河南新密)、鄢(河南焉陵)、邲(河南荥阳北)、胡(河南郾城)、历(河南禹州)、丹”等。其中“丹”即聃(冉)。汉代学者韦昭(204--273)在《国语》注释中说:“聃国国公源自姬姓,郑国国公也源自姬姓,聃公娶郑公之女,亵渎同姓不婚的原则,导致灭国。”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江永《春秋地理考识》、沈家本《史记琐言》等书记载“聃在开封境,与郑为邻,鲁桓公或鲁庄公时(大概公元前700年左右)亡于郑国。”
据《左传》记载聃国亡于郑姬(因郑国之女引起)。朱绪曾分析:如果聃国是在河南平舆或湖北荆门那口,中间隔着许国、陈国、蔡国、甚至楚国,郑国不可能穿越多国,去远途奔袭,那样会劳师无功。只有两国相邻,伺机兼并土地,才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左传》中多处记载“聃”和“沈”同时存在,但互不统属,也不相邻。周成王封的“聃国”被“郑国”灭;夏商时期就存在的“沈”是鲁定公四年(前506)被“蔡”灭。
综上所述,“沈氏系冉季载后裔”的理论缺乏证据,古冉国在平舆的理论也难成立。
冉季载封地多种说法,将几个地方进行对比分析,开封之说可信度最高。
IP属地:上海
6楼
2019-03-25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吧友神预测TGA年度游戏名单
1630020
2
济南大学泡面档口刺痛谁的良心
1574584
3
TGA2024颁奖盛典
1150968
4
Faker荣获TGA最佳电竞选手
870183
5
国足原主帅李铁获刑20年
679406
6
黑神话悟空获TGA最佳动作游戏
669925
7
艾尔登法环多人合作游戏公布
658992
8
李铁涉案金额近1.2亿
657156
9
CDPR新作巫师4公开
620202
10
王曼昱因病乒超退赛
471324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