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开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父母需要注意,提前准备有两“忌”:
一忌突然给孩子过多压力和要求,让孩子立刻适应开学节奏。生活、环境、心理三方面的准备宜循序渐进,逐步调整至状态。过快过严的要求,只会激发孩子更严重的逆反和抗拒心理。
二忌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断崖式进入开学战备状态,不光不利于孩子适应,同样会激起孩子严重的抗拒。
提前准备,怎样做才算是全面、科学呢?
1、生理准备:乱吃零食、煎炸油腻、三餐不定时的假期饮食习惯,要逐渐调整回开学状态,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不宜暴饮暴食。同时将起居作息,睡眠时间逐步调整到适宜开学时的作息时间。
2、环境准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受环境影响越显著。因此在假期中疏于管理、凌乱荒芜的书桌、书包、以及孩子的卧室,都需要收拾整理,回到井井有条的开学状态。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在提醒孩子,“开学啦,该收心啦!”
3、心理准备: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准备内容,同时又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在开学后的状态和配合度。

心理方面的准备可以怎么做呢?
1、首先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顾假期有哪些愉快的经历,之后正式告诉孩子,愉快的假期要结束了,在假期中我们充分地休息好了,充满了电,现在我们需要为下个学期做些准备了。
2、其次跟孩子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人与事,聊聊有哪些好玩的活动,跟好朋友在学校里曾经有哪些好玩的经历,学校哪些地方留下过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些对话和回忆,帮助孩子建立对开学的期待。
3、跟孩子一起置办下学期的学习用品。让孩子参与并选择,有充分主动权的孩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更强烈的掌控感和主导感,同样会帮助他们建立期待。
0 2
如何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很多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想制订一个新的学习计划,这也是迎接新学期的一个提前准备,而且好的学习计划,一样会帮助孩子建立期待,充满活力地迎接下学期的到来。
那么一个好的学习计划,需要包含有哪几点要素呢?
1、目标越具体越好
目标设立切忌“假大空”,如果孩子制订的目标是“学好语文”,看到这样的目标,父母通常会很欣喜——“孩子知道上进了,真好”。但这样的目标太过宽泛,如何实现目标就无从下手。
可以跟孩子一起收窄目标为“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字词听写的准确性”等。之后根据收窄的目标,再具体把目标落实为“阅读XXX类图书XXX本”,或“每周主动听写字词XX次,每次XX字词”。
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在执行环节才是可执行可落地的目标。
2、目标的实施可衡量
“阅读XXX类图书XXX本”,或“每周主动听写字词XX次,每次XX字词”。听起来已经足够具体了,但如何实施和监督呢,其实并未涉及。
如果加上衡量措施,比如“每阅读完一本书,都跟爸爸或妈妈复述书中内容”,或者“听写字词的准确率如果在80%以下为不合格”。
这样就是可衡量可实施的目标。

3、目标设定要合理
如果目标的设定,对孩子来说过高、过难,显然会是无效的目标。而目标的设定如果过于简单、容易达成,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也是收效甚微。
所以目标的设定,要遵循“踮脚够一够”可以达到的高度,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孩子既不会因为过难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过于缺乏挑战,而错失成长时机。
4、大目标要拆分成小目标
比如上面的“阅读XXX类图书XXX本”,听起来宏大、又遥不可及。可以帮助孩子拆分成每月阅读XX本,每周阅读X本,这样把目标细化,在每一个小的时间阶段里累积小小的满足感,也会帮孩子积累成就和自信。

5、对完成与否要有奖惩
有些父母对“奖惩”有担心,害怕培养出孩子讨价还价或重视物质的倾向。其实适当的奖惩措施,更是培养孩子“对后果负责任”的教育契机。合理的“奖惩”措施,不一定非要跟金钱挂钩。
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完成以后可以要求什么样的“惊喜”,完成不了的时候“必须做某件平时不喜欢做的事”等等,都可以成为帮孩子学会计划,并为自己的计划负责任的好时机。
当孩子真正学会制订计划,并为之努力,在父母的陪伴下一小步一小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孩子会逐渐体会逐步靠近目标的愉悦感,渐渐养成“生活尽在掌握”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今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有可能累积成孩子将来大大的成就
开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父母需要注意,提前准备有两“忌”:
一忌突然给孩子过多压力和要求,让孩子立刻适应开学节奏。生活、环境、心理三方面的准备宜循序渐进,逐步调整至状态。过快过严的要求,只会激发孩子更严重的逆反和抗拒心理。
二忌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断崖式进入开学战备状态,不光不利于孩子适应,同样会激起孩子严重的抗拒。
提前准备,怎样做才算是全面、科学呢?
1、生理准备:乱吃零食、煎炸油腻、三餐不定时的假期饮食习惯,要逐渐调整回开学状态,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不宜暴饮暴食。同时将起居作息,睡眠时间逐步调整到适宜开学时的作息时间。
2、环境准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受环境影响越显著。因此在假期中疏于管理、凌乱荒芜的书桌、书包、以及孩子的卧室,都需要收拾整理,回到井井有条的开学状态。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在提醒孩子,“开学啦,该收心啦!”
3、心理准备: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准备内容,同时又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在开学后的状态和配合度。

心理方面的准备可以怎么做呢?
1、首先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顾假期有哪些愉快的经历,之后正式告诉孩子,愉快的假期要结束了,在假期中我们充分地休息好了,充满了电,现在我们需要为下个学期做些准备了。
2、其次跟孩子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人与事,聊聊有哪些好玩的活动,跟好朋友在学校里曾经有哪些好玩的经历,学校哪些地方留下过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些对话和回忆,帮助孩子建立对开学的期待。
3、跟孩子一起置办下学期的学习用品。让孩子参与并选择,有充分主动权的孩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更强烈的掌控感和主导感,同样会帮助他们建立期待。
0 2
如何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很多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想制订一个新的学习计划,这也是迎接新学期的一个提前准备,而且好的学习计划,一样会帮助孩子建立期待,充满活力地迎接下学期的到来。
那么一个好的学习计划,需要包含有哪几点要素呢?
1、目标越具体越好
目标设立切忌“假大空”,如果孩子制订的目标是“学好语文”,看到这样的目标,父母通常会很欣喜——“孩子知道上进了,真好”。但这样的目标太过宽泛,如何实现目标就无从下手。
可以跟孩子一起收窄目标为“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字词听写的准确性”等。之后根据收窄的目标,再具体把目标落实为“阅读XXX类图书XXX本”,或“每周主动听写字词XX次,每次XX字词”。
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在执行环节才是可执行可落地的目标。
2、目标的实施可衡量
“阅读XXX类图书XXX本”,或“每周主动听写字词XX次,每次XX字词”。听起来已经足够具体了,但如何实施和监督呢,其实并未涉及。
如果加上衡量措施,比如“每阅读完一本书,都跟爸爸或妈妈复述书中内容”,或者“听写字词的准确率如果在80%以下为不合格”。
这样就是可衡量可实施的目标。

3、目标设定要合理
如果目标的设定,对孩子来说过高、过难,显然会是无效的目标。而目标的设定如果过于简单、容易达成,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也是收效甚微。
所以目标的设定,要遵循“踮脚够一够”可以达到的高度,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孩子既不会因为过难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过于缺乏挑战,而错失成长时机。
4、大目标要拆分成小目标
比如上面的“阅读XXX类图书XXX本”,听起来宏大、又遥不可及。可以帮助孩子拆分成每月阅读XX本,每周阅读X本,这样把目标细化,在每一个小的时间阶段里累积小小的满足感,也会帮孩子积累成就和自信。

5、对完成与否要有奖惩
有些父母对“奖惩”有担心,害怕培养出孩子讨价还价或重视物质的倾向。其实适当的奖惩措施,更是培养孩子“对后果负责任”的教育契机。合理的“奖惩”措施,不一定非要跟金钱挂钩。
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完成以后可以要求什么样的“惊喜”,完成不了的时候“必须做某件平时不喜欢做的事”等等,都可以成为帮孩子学会计划,并为自己的计划负责任的好时机。
当孩子真正学会制订计划,并为之努力,在父母的陪伴下一小步一小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孩子会逐渐体会逐步靠近目标的愉悦感,渐渐养成“生活尽在掌握”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今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有可能累积成孩子将来大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