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吧 关注:5,601贴子:45,279

水浒传最大败笔之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浒传最大败笔就是添加了征四寇内容。梁山大聚义后,受招安,直接去打方腊,死的死伤的伤,更显完整。征辽,征田虎,征王庆,真如金圣叹所说,狗尾续貂,完全可以删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28 12:13回复
    可以,那些是续的,不必细看,写的也不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03 11:30
    回复
      完全赞成!
      保留,打方腊,死的死伤的伤,更显完整。而且,悲剧色彩,悲惨世界,就是世界名著的范。
      金圣叹的70回,把打方腊删了,有点可惜。
      红楼梦也应该80回,后面的40回狗尾续貂,完全可以删去。断臂维纳斯,最美!


      IP属地:安徽3楼2019-03-03 19:17
      收起回复
        有一部叫《水浒后传》,陈忱写的,比那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写的都好


        IP属地:安徽4楼2019-03-03 19:26
        收起回复
          支持楼主!
          转载一篇博客文章:《水浒传》七十回之后,应确为他人续写
          《水浒传》现存世有多种版本,以繁本而言,通常以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及七十回本三种最常见。
          今 之所见繁本《水浒传》,传世最早版本为明朝杭州容与堂刻本排印百回本,其中有征辽、征方腊的情 节,但无征田虎、征王庆事,次为百二十回本,比百回本多出“征田虎”、“征王庆”两段,各有十 回。
          而这两段故事,文字粗疏,情节荒诞,多有于理不通之处(譬如征田虎情节里,梁山好汉曾被田 虎手下多次擒获,甚而有连武松、李逵等极重量级的大将被十余个一并擒获,眼看押赴刑场就要开刀 问斩,却神奇般地为乱民哄闹所救这样极不合理的情节;征王庆故事中战死的全是田虎手下投降宋江 的降将,而且所有投降宋江的降将全数战死,但是梁山首领却一个没死,这显然是为了凑征方腊时梁 山头领的完整性,同时又不能平白多出其他将佐人物),今学者多以为宋江“征田虎”、“征王庆” ,历经数十战,曲折惊险之极,然一百单八好汉竟无一阵亡,这于理断然不通。且此二事尽出于百二 十回本《水浒全传》,而此前无任何文字、记录提及,按《水浒传》成书为民间经久流传的英雄故事 ,经文人加工润色而成的规律,可见此二段无民间素材,因为后人伪托补叙。因而认为百回本为原始 的《水浒传》版本。
          清朝金人瑞拦腰一刀斩杀《水浒传》,截取至七十回,由其著述阐释原因为“前七十回精华尽得,此 后则无丝毫意趣”,固保留精华,祛除未有之凡文。然此一做,后人多误会七十回本《水浒传》是金 圣叹兀自删截的本子,则是由百回本删减而得,由此认定百回本《水浒传》为原本,而七十回本是删 节本。
          我则认为,此说当本末倒置,金圣叹截断《水浒传》至七十回本,是有他深刻道理的,因为他认为: 《水浒传》原本就只有七十回,七十回之后的情节,全是他人续写。至于是施耐庵著了七十回,而后 罗贯中叙述;或者是某某高人、乌有先生、亡是公之辈,则今已不得尽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七十回后的故事与此前情节,一定决非同出一人之手。


          IP属地:安徽5楼2019-03-04 13:21
          收起回复
            阮小七这个人物,在前七十回中总体而言是个英雄,其义结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情节,不乏正义性和 豪杰本色,但最重要的是:阮小七此人在前七十回的故事里,是极其重情重义,仗义豪杰的。
            但是七 十回后的阮小七,却充分表现出自私、狡诈、馋嘴、胡作非为、荒唐可笑等一系列性质,这些集中反 映在“倒船偷御酒”和“争穿方腊皇袍”两件事上。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一段,是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的故事:
            活阎罗阮小七奉命运送朝廷赐予梁山好 汉的礼物,看到有送给各位兄弟的酒时(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他竟受不了馋,私自打开,于众兄 弟前先自己享用了起来。结果,本来够他和众头领分饮的御酒凑不上数了,这时阮小七为了脱罪,丝 毫不顾及兄弟情谊,甚至连他的亲哥哥阮小二和阮小五也不顾了,就在即将送给包括他两个哥哥在内 的御酒里掺了大量的湖水,也不管他是否肮脏(事后看出他掺进去的都是脏水),如此行为,不是明 目张胆地坏兄弟情义为何?阮小七在这里为饱自己口腹之欲,毫不顾及兄弟情分,私开御酒,事后为 了脱罪,甚至想出望弟兄们的酒里掺脏水这样无耻的行径,这算什么重情重义,分明一个无赖嘛!这 一情节,把阮小七的形象完全破坏殆尽,他成了一个只知自己享受,自私自利;却又狡诈荒唐的人。
            第二处毁败阮小七的情节,便是穿方腊皇袍,阵前戏耍一段。阮小七虽则出身草莽,但他决不是个傻 子,更不是如此没趣的人。穿方腊皇袍,有人则认为是他对积郁过深的弟兄战死的发泄,希图以穿敌 人袍服戏耍一番,以抒块垒。但仔细想想,其实这样做真是没有任何道理:阮小七虽则鲁直,但决不 是一个不明事理、胡作非为的浑人,穿敌叛皇袍,是绝对违法的事情,即便在梁山泊里,那也是不允 许的,更不要说现在梁山人马已被招安,成了国家守法的部队,如此做法,除非浑事不通的傻子,但 是明白人,谁个做去。
            阮小七这一行动,既毫无意义,又无法说通,实乃荒谬。


            IP属地:安徽8楼2019-03-04 13:29
            回复
              李师师出现在《水浒传》七十回后,是极为突兀的一件事。而她最终被宋江、燕青感化,同意帮助梁 山好汉“招安”,则更是荒谬。
              这件事,从发生到结果,一概荒谬到底! 首先,宋江为了招安,竟然去找李师师,其荒谬一。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明白:《水浒传》有着 严重的丑化、脏化妇女形象的通病,在前七十回中,凡是妇女,无非两类形象:淫妇或泼妇。凡长得 美、有姿色者,一概是淫妇;凡长得丑陋凶狠的,一概是泼妇、悍妇。当然,对于前一类人,作者刻 画的很单一,统统是因为背弃了梁山好汉、或好汉家属,与人私通,如此还不罢休,更要反过来陷害 英雄好汉。
              诸如阎婆惜用密信威胁宋江、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玉兰陷害武松、刘高老婆忘恩负义反陷 宋江、潘巧云勾引裴如海、白秀英无端痛骂并陷害雷横、李睡兰忘恩负义陷拿史进等。可以说:前七 十回出现的漂亮女人,其坏以到了毫无道理、毫不讲因由的地步,在作者笔下,仿佛只是告诉读者: 举凡美女,全是坏蛋,其坏甚至不用丝毫理由。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不难看出:《水浒传》前七十回中,举凡女性都该是生性为恶、生来为恶,女子 为恶,毫无道理、不用任何原因,反正凡女子都是坏的。
              但是:如果女子都是恶人,则梁山好汉都该 提防、厌恶女子才对啊,他们又如何会把招安大计,放胆托付给一个本来就视为“万恶”的妓女李师 师手上?这绝对是无法说通的! 李师师接受宋江的钱财,这符合作者的原意!应该说,在前七十回《水浒传》中,女子都是贪财的, 这也是为什么梁山好汉能够接触那么多漂亮的女子,因为梁山好汉都有钱。但问题是女子们拿了梁山 钱财,真会替梁山办事么?这恐怕恰恰相反!
              按照前七十回故事的逻辑,凡是女子,都是贪占梁山好 汉的钱财、且又心如蛇蝎,居心叵测的。按照这个规律去看,女子们都会先想尽办法,诓骗梁山好汉 拿出钱来,把她们的欲壑填满了,然后再想尽办法,反陷害梁山好汉,这就是为什么在《水浒传》前 七十回中出现的美丽女子都那么招人恨。
              在作者笔下:举凡女子,她们不但忘恩负义,更甚者竟然恩 将仇报,既拿着好汉的钱享受,反而去陷害好汉。如此的品行,当然最后会成为众人恨怒的源头。如 果按照这个规律,李师师也该是收了宋江的钱,虚与委蛇应承一番,然后欺骗了梁山水泊的好汉,一 点忙也不会帮的。如此,她又如何想办法让梁山人与皇帝见面,怎么会替梁山水泊说好话?
              所以我认为:李师师的出现,是极其没有道理的,是和《水浒传》原来对女人的基本看法、基本认识 根本背道而驰的,梁山好汉无论如何都不会把招安大计托付给他们认为最不可靠的、水性扬花的女人 李师师去承担,更不要说对方还是最淫贱的妓女,这就更不可能了。饱受女人之苦的梁山好汉,怎么 可能把主意打到害他们最深的女人头上,难道他们都忘了曾经吃过得无穷苦头了?而身为女人的李师 师,也更不可能去帮助梁山泊好汉!


              IP属地:安徽10楼2019-03-04 13:33
              回复
                3、中心思想上,七十回前后截然不同 以七十回为界,之前的《水浒传》,作者所宣扬的在“义”,有较为狭义的江湖义气,亦有为民持正 的正义,但不论如何,此前的梁山人马,始终坚持“义”的原则,以完成自身道义追求为核心目的。
                而七十回后的故事,作者却特别强调“忠”,时时处处宣扬的都是忠君爱国、报效国家的思想。而这 种忠君的思想,在此后的情节里,产生了甚至改变人物性格、情节产生无法说服的矛盾的问题,其核 心表现便是高俅被梁山好汉捉上山后,林冲非但丝毫未寻其报仇,反而与高俅欢饮数日,毫无芥蒂, 浑忘了造成自己一生悲惨命运的刻骨铭心的仇恨,这样的情节不论如何是讲不通的。 第二个重要反差,便是由反抗向无条件屈顺的强烈逆转。
                4、梁山好汉的死亡,多数十分荒谬,梁山好汉的能力都无法施展出来了。
                征方腊一节是七十回后最具有批判力度的情节,在这十回中,梁山好汉血染疆场,一百单八好汉几乎 丧尽,可谓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血的悲歌。但细读之后发现:梁山好汉的阵亡,几乎一个比一个荒唐 不可信,一个比一个可笑:有冲锋时被乱箭射下来射死的、有爬山不甚滑下来摔死的、有跑得太快不 小心落入陷坑被乱刀砍死的,还有坐骑不听话掀下来踏死的、攻城时跑得快了些被城门挤死的、甚而 还有吃坏肚子死的、夜里不盖被子冻死的、不小心被小虫咬死的、掉下河淹死的、得了寒病死的,在 这里,梁山好汉几乎一个比一个无能,死法虽千差万别,但体现出的好汉无能的感觉忒深了。
                按照前七十回的叙述,读者感受的是梁山好汉几乎个个都有翻天覆地的高绝本事,一个个神通广大、 翻云覆雨,几乎与天神一般,但相比之下,征方腊故事里的梁山好汉,却给人以无能到极点的可笑感 觉。而且,就我阅读此节的感受,是有太多的好汉之死想不通,大凡英雄,都是作者集中歌颂的对象 ,改是表现其光辉伟大的一面,然征方腊一节,几乎不见英雄何等非凡,却见好汉个个无能,在前七 十回中叱咤风云、几乎战无不胜的英雄,七十回后说死就死,脆弱的甚至像个儿童,甚至于整日生活 在水泊旁,日日以水为生的好汉,竟然能被河水淹死,他不会游泳吗?如此荒谬的情节,怎样推测都 于理不通。
                除了把梁山好汉不明不白地“写”死外,最后十回另一种大规模地杀害梁山头领的方法是“非对等攻 击”。
                读者在读前七十回时,很清楚梁山上的头领,绝非一般之人,他们虽然不至于拥有通天彻地的 本事,但每个好汉也基本上必有自己独特的绝技,往往好汉的绰号也多由他们的拿手绝技而得,比如 :“小李广”花荣是个神箭手、“双枪将”董平善使两支枪、“没羽箭”张清的暗器工夫出色、“金 枪手”徐宁善使钩镰枪、“神行太保”戴宗跑得特别快、“浪里白跳”张顺水下工夫极好(能潜水七 天七夜)……虽然有些好汉的绰号确由其性格而成,但相比之下,还有许多人毕竟以成名绝技喝号。 而且,在前七十回中,作者还刻意强调、表现了那些有特殊“绝技”者的绝技。
                可是,在其后的“征方腊”的情节里,作者却故意避重就轻,刻意设计出身怀绝技者偏用不上绝技, 反倒是没有某项绝技的人,去和敌方善于相应绝技者对敌,其结果是被敌将连番杀死。即:该用到某 绝技时,作者却偏不让善于此绝技者出场,以至于那些不会某绝技者被敌方善此绝技的人接连杀死, 使用这种绝技不对等的战法,大量“写”死梁山好汉,这未免太荒唐,也委实毫无一些道理。这个问 题集中体现在攻庞万春和乌龙岭斗郑魔君、包天师两处。 庞万春号为“小养由基”,说明此人箭法奇高,善使射,是个“神箭手”。按说,对付箭法好的人, 梁山人马自也应该派出来一位“神箭手”和其对敌嘛,这样才算“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可是读者 读了 一段会发现,梁山上的神箭手“小李广”花荣,从始至终都没有出来和“小养由基”庞万春打 过一场仗,庞万春用精准地箭法,一连杀了八个梁山好汉,可是,梁山方面竟一个会使箭的都没有, 不禁令人不解:那梁山的神箭手都哪里去了?于是,这种有绝技却用不上的无奈,使梁山泊好汉大量 阵亡,却更使读者不明不白。
                攻乌龙岭一段中,梁山泊人马遭遇到了南下以来最强悍的对手——魔君郑彪和天师包道乙,两人都是 既武艺高强、又精通邪门法术之辈。按说,打会法术的人,就该用能施法者敌之,固然,法术这个东 西,说起来只能认为是无理之甚,没有任何理论可以破解,只能以法对法。
                说来,梁山好汉里精通法 术的原本不少,公孙胜、樊瑞都是道法之徒,精通法术,剩下的如李逵的两个副手——八臂哪吒项充 和飞天大圣李衮也会几招,既然知道对方会法术,只要把这些法师派上去和他斗不就行了。读者们轻 易便能看到:在梁山好汉攻打乌龙岭之前,宋江等人就全都知道乌龙岭上的守将会法术,既然如此, 何必还要像王英、扈三娘这类什么术法都不会的人硬冲上去,平白无故搭上性命?这不分明是故意要 写死人吗?
                更离谱得是:最终剿灭郑魔君这个法师的手段,竟然不是靠道法,而是靠拼死了两个半梁山头领的偷 袭,其实感觉更像是不要命的蛮打蛮杀!与会道法的人对敌,不用道法,却舍去了好几个弟兄的性命 ,硬拼而上,最终固然武松砍死了郑彪,自己也被包道乙的仙剑断去一臂砍成残废。宋江这么故意舍 长就短,用疲耗战法和敌人不计代价的死拼,这太不像话了吧!而且,说真的:最后郑魔君的死,真 令人不知所云。 除了梁山将领无法施展出自己的绝技,结果被不明不白地大量战死外,其实梁山里的“智者”:“智 多星”吴用和“神机军师”朱武,同样也被作者蓄意地埋没了才干。
                仔细看征方腊的故事会发现:除 了开头两场仗(这两场仗打得极顺利,除了不明不白地死了几个好汉——这就是典型的死不明白,到 底读者都没弄明白开头死的几位好汉为何会死),梁山好汉略用计谋外,此后梁山人几乎全是靠硬打 硬拼,舍命死战取胜的,而在这之前,总是想方设法制造“计谋”的“智多星”吴用,在这里几乎像 局外人一般,不发一策,要不就是计策屡屡被敌方看透,计谋落空,自然梁山好汉也得跟着死成片。 不禁奇怪:吴用那么智慧超群的人,怎么一到征方腊,竟然什么也做不了了?要不就是无计可施,任 凭兄弟们去送命;要不就是计策被敌方识破,反被方腊方面将计就计地反用,这样连累人死得更多。


                IP属地:安徽11楼2019-03-04 13:36
                回复
                  5、文字功底前后反差极大,前七十回有太多精彩情节,但七十回后几乎一无是处。
                  有人或举《大宋宣和遗事》的例子,认为《水浒传》该有招安、征辽、征方腊的情节,但由《大宋宣 和遗事》至《水浒传》,诸多情节变动很多,说明《水浒传》成书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地按照民间 故事搜集整理而得,而是作者在写作中,非常主动地加入了大量自己体悟的心得,而这些重新诠释的 内容的加入,恰恰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水浒传》的情节内涵,使其艺术价值更加显著。
                  6、最后一小点,便是关于对人的称呼,读者们如果细心比较《水浒传》前七十一回和以后的回目, 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在列回目时,前七十一回作者涉及人物多用其绰号,而此后则多用名字。
                  且 看数例: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第六十九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第七十二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四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第七十九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第一百十九回)
                  从这些回目可以看出:前七十一回的作者,特别喜欢用人的绰号称呼人物,而以后情节的作者,则多 以人名称。
                  这看似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其实隐含着非常重要的心理倾向: 一般而言,人的绰号往往展现了这个人物最突出的优点,能被赋予绰号的人,都是有着不凡的手段, 并且多以此为傲的,能以绰号为人命名,显示出作者对此人是带着充分景仰之情而发的;但是若以人 名而称之,则显然并不带有强烈的颂扬、敬佩之意。
                  对比七十一回之前和之后,在回目上对人称呼的 显著差别,可以明显体会到前后作者对梁山英雄的态度是显然不同的。


                  IP属地:安徽12楼2019-03-04 13:38
                  回复
                    我觉得悲剧是一种很美的艺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1-01 05:00
                    收起回复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主要是书商竞争所为,追求“全”,到金圣叹时已没的可加了,索性一把大剪,倒也痛快,又短了一半儿,书价便宜,所以金本最流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2-16 19:56
                      收起回复
                        最扯的是打完辽国九天玄女都说了不会再庇护他们了,打田王居然没死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2-17 13:20
                        收起回复
                          金圣叹的70回本水浒传文学成就最高。在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02-17 20:22
                          回复
                            郭荣(547年—614年),字长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区西南)人,北周、隋朝重要军事将领,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朝安定地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荣的祖父郭智,北魏时期官至秘书郎、中山郡太守,西魏时官至郢州刺史。郭荣之父郭徽与宇文邕、杨坚有旧。
                            郭荣“容貌魁岸,外疏内密”,北周时,任中外海水曹参军等职。隋大业初年(605年)隋炀帝嗣位,任武侯骠骑将军、左侯卫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大业八年(612年)参加伐高丽之役,以功进位左光禄大夫。九年拜右侯卫大将军。大业十年(614年)八月初四日,病逝怀远镇(今河北怀远县),享年六十八岁(虚岁),炀帝为之罢朝一日,赠兵部尚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02-21 20:53
                            回复
                              征辽时有九天玄女,之后打方腊折兵损将,王庆田虎属于百二十本后加的,我觉得百回本才是最好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2-24 19: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