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97,793贴子:3,370,884

郭沫若是怎么当上院士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郭沫若是怎么当上院士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03 12:42回复
    (原刊《名作欣赏》2019年第2期,本文最后一节由作者增补,注释略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03 12:43
    回复
      撰文:沈卫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03 12:43
      回复
        现代新文学阵营中,五四时期的三位诗人胡适、郭沫若、傅斯年,于1948年的首届院士选举中,分别在中国文学、考古学、历史学三个学科内当选为院士。反对国民D政Q的郭沫若当选为国民政F的首届院士,这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3-03 12:44
        回复
          。就首届院士选举的过程,学界先行者已有若干文章呈现,我在此前的相关著述中依据《胡适日记》《夏鼐日记》《傅斯年手札》,也有初步的论述,新近发现的原始档案文献——在最初的提名推荐过程中,胡适、梅贻琦、傅斯年及河南大学的四份推荐票,使得郭沫若在小组得票第一,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为确凿的实证。讨论、投票的关键时刻,胡适又负责任地引导,使郭沫若在自己并不知情的民国学术现场,顺利当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3-03 12:45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3-03 12:46
            收起回复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三九三-1085 《中Y研究院办理第一次院士选举经过情形节略》及《中Y研究院京沪评议员谈话会记录》显示,中Y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第三次年会于1946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是,会上讨论了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这一崭新的话题。这是中国院士制度史上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也是战后中国科学工作恢复重建并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的一件大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3-03 12:51
              回复
                194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正式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并由中央研究院主持选举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于3月15日应邀赴南京,参加中研院评议会谈话会,具体商讨中研院院士选举法草案。这事关系到下一步的行事走向和学术影响,与会者都十分谨慎。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03 12:52
                回复
                  会上,原厦门大学校长、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长萨本栋,与历史语言研究所(下简称“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两位评议员,受评议会委托各拟了一份选举草案(《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规程草案》),提交会议讨论。萨、傅两人分别代表数理生物、人文社会两大学科,各有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学科优势。“选举规程草案”的起草很关键,起草人的立场和思想导向将直接影响日后的实际选举过程。后经15日的谈话会商定,推举“胡适、翁文灏、萨本栋、傅斯年、茅以升、吴有训、李济七评议员慎重起草,由萨本栋召集,于三月二十六日举行全体谈话会审查”。这七人中,胡、傅、李在人文学科,属于师生联盟,更是一个学术研究共同体和学术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胡、傅特殊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乃至左右人文学科院士评选工作。也就说,规矩是人定的,执行操作过程也是人为的,话语权最重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3-03 12:53
                  回复
                    17日,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会谈话会举行第二次会议,继续商讨“院士”选举法。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并一度担任总干事的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拟出的第二草案被会议接受,用做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之后便进入第一次院士选举的正式筹备工作:拟定候选人评议员名单、提出院士候选人名单、批准《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规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3-03 12:53
                    回复
                      据余又荪记录整理的《七评议员起草院士选举规程小组会记录》稿本显示,这份由傅斯年起草的稿本,在3月17日午后的讨论中,对数理、生物及人文三组分科及各科人数分配,“讨论甚详”,数理、生物两科不设限制,而“对人文组中国文学一科限定‘所选以领导文学风气及精研经籍者为限,文艺创作家不在内’一点,均表赞同”。在假定各科人数分配上,中国文学为五人(并注有最少三人,最多六人) ,属于人文组内中国文学、语言学、史学、哲学、考古及美术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教育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十二个学科专业中人数最多的。这是日后吴稚晖、张元济能够在人文组哲学、中国文学两科被提名并当选最为关键的程序上的依据。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3-03 12:53
                      回复
                        “京沪评议员谈话会”在3月26日修正通过了七位评议员起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规程》,内容共五章十七条,分为:总则、提名、院士候选人资格之审查、院士之选举、附则。在这天的评议员谈话会上所确立的“本院院士第一次之选举”总额至少八十一人的原则,在日后得到充分的执行。
                        这份完备的选举规程,对院士的选举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也是为什么一些“学术机关领D”随后能够当选为院士的依据: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3-03 12:54
                        回复
                          其一,对所习的专业有特殊著作、发明或贡献;
                          其二,专业学术机关领导或主持在五年以上,成绩卓著。
                          在上述选举法出台之后,即开始商议院士的人选。国立中央研究院拟定好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选举筹备会通告》,5月12日交国内各大报纸刊登,并明确指示连续刊载三日。其核心内容为:
                          第一次选举之院士名额为八十人至一百人,分配于数理、生物及人文三组;由各大学、各独立学院、各著有成绩之专门学会或研究机关,提名院士候选人。兹特登报通告,本院第一次院士候选人之提名期间自登报之日起至三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截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3-03 12:55
                          回复
                            时值1947年8月20日截止(原定7月20日截止。《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选举筹备会通告》中说,因“抗战期中被提名人之著作每多散佚汇集颇费时日纷请展期”,特将截止日期延至8月20日。因为这个缘故,申报提名截止时间有变化,即延长一个月,所以就有两份不同的提名统计数据),全国各大学及多家科研院所,共提名有效院士候选人510人,经筹备会根据申报要求,一审通过402人,并顺利提交10月15日举行的第四次评议会讨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3-03 12:56
                            回复
                              前后两个提名统计表,分类有所不同。第一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三九三-1597《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选举人提名册、大学提名统计表、中央研究院院士被提名人姓名编号对照表》,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专门学会研究机构分类编号共408号,中央研究院排列在最后,编为408号。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3-03 1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