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吧 关注:77贴子:9,074
  • 10回复贴,共1

还有一篇很长的帖子审核了俩钟头了还没出来,百度吃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7-07 17:39回复
    俺先一部分一部分分节发出来吧,以防百度吃掉了,如果审核后又出来了重复了,就劳烦通过后的吧主删掉就是。


    2楼2009-07-07 17:40
    回复
      cibariskychan  君姐在196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中期都是忙碌的很,有时甚至是每天晚上有秀场,是不是也存在有时发音不那么讲究科学,不然为何在1980年代中期(她仅仅30岁出头)就出现了嗓音的危机?也许大家会归结到她的哮喘宿疾,但是我认为身体就是再有毛病,真正完全做到了“声音靠在气上”,还有保持不超负荷演唱,是起码到50----60岁也不会出现嗓音危机的呀,所以我不太明白,因为君的用气也很讲究(不论是现场还是录音棚),那么她是不是有时为了显示在日本学习声乐后对原来的小音量有所改善,而不同程度的有些感染20世纪后期的声乐时代病----撑大音量,(因为据知日本人追求尽善尽美,通常带管弦乐团伴奏),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或者比较了解的朋友共同探讨。
       Charls.su 对于邓的发声方法,在她鼎盛时期就有好多的争论,说她发声方法不科学,发声不正确,不懂得气息控制,只知道靠本钱唱歌.其实邓本人对此也很在意,我们从她不同时期的歌里都能感觉得到她在声音上的不断改善.说句实,我最不喜欢她早期的歌,的确是用嗓子在喊,但是她在出岛国情歌的时候,你会发现邓丽君的声音像是脱胎换骨的改变,特别是中低音区显得很放松,而随着后来的专辑不断地推出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个时期好多人说,邓丽君唱歌越来越有感情了,这些都是她从日本受培训后的改变,可是也许是受日本民族声乐影响太深的原因,邓的高音一直显得不好,高一点就有点吊起来,夹的感觉,为此她还专门到美国去进修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可是有句话在声乐界说得好,歌唱得太久了,毛病也就难克服了. 
        我们在邓的中后期转型时期可以感觉到邓一直在不懈地解决高音的问题(有一首歌,我建议大家去听一听邓丽君唱过的日语版的歌<每天爱你多一些>这首歌张学友也唱过.邓唱这首歌时高音的毛病是明显的) 
        邓丽君的音色,还有嗓子的弹性都很棒,可是她毕竟不是那种唱气势磅礴歌曲的歌手,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所以邓丽君彻悟了,歌乃情感之宣泄也,情之所至,气之所至,声之所至.我们听邓丽君后期的任何一首歌时,都会感觉到,邓在演绎歌曲时已经做到了,完全沉浸在自我的状态中,再也不去在意别人的指长道短. 
        就像现在,我最喜欢邓的后期歌曲,虽然声音上不显得那样完美,可是歌里满载着感情,这种感情我都能理解,一种对生活的感叹,很多都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邓丽君用声音在告诉大家,她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成熟的女人.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邓丽君在中低音区的气息控制非常棒,就是人们所说的压气,托气.
       张飞扬  邓早期的歌曲,我几乎都不喜欢,比如她那时候唱的<几度花落时>就远没有凤飞飞好听... 
      最喜欢邓中后期的作品了 
      像<别离的预感><川流不息>... 
       蛟龙
      我也不是很喜欢她早期的歌曲,80年代后,或者说<小城故事>之后就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整个80年代是登峰造极的时期,90年代初还可以,可能以后因为身体的缘故,最后的2,3年她的嗓音的确倒退了很多,到最后<永远的黄埔>跌到了最低点.我听过<永远的黄埔>里的<夜来香><何日君再来>.以及最后在日本歌谣什么比赛里唱的<夜来香>真的是比以前倒退了很多,对于这个问题,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在1995年济南出版社出版的<一代歌后>里有明确的讨论. 
      不管怎么样,我永远喜欢邓丽君,我喜欢并珍惜她的每一首歌曲.


      3楼2009-07-07 17:42
      回复
        都先顶再看
        晚上有空再细细回复


        4楼2009-07-07 17:44
        回复
          NND,百度敏感字符怎如此之多??


          6楼2009-07-07 17:48
          回复
            因为这可恶的百度的审核,可能有些前言不答后语,顺序乱了点,不过也没太大关系,内容都是那些,诸位将就着看。


            9楼2009-07-07 17:49
            回复
              深海植物.改   后期的歌曲都是我的心水之选。这也算一种蜕变,就看有人喜欢不喜欢了。听似云淡风清,实际思潮翻涌。 
              还有气息的问题,要说她的气息要是控制不好的话,没有人更好了。声音实在是由于感情饱满。试问谁人有勇气这样做——只有爱唱歌的人。 
               
              yunzii 提供一些资料 
              首先很赞赏这样平等友好的“学术性”交流,不论对与不对,大家都能做到心平气和,而所谈的又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在声乐方面完全是外行,在这里只是按照自己对邓丽君的理解而谈点自己的看法及提供一些资料。 
              1、“歌为心声”,这一点邓丽君表现特别突出,她的声音完美地表现出人们(不仅是她自己的、还包括了众多听众的)内心的感情。我想,只要能够完美地表达心声,就达到立刻唱歌的目的。至于发声是否“科学”,我觉得并不重要,“发声”是手段,是为目的(好听、传达心声)服务的,可以这样说:只要能够完美地达到歌唱的目的,使用什么发声方法(手段)并不重要。 
              2、根据报道,邓丽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自述:她86年之后在欧洲学过歌剧,学唱过著名歌剧《蝴蝶夫人》。 
              3、关于邓丽君后期的演唱情况 
              邓后期有没有过状态最好的演唱?当然有。虽然有过多次的公开演唱,也有少数几首新歌发表,我觉得她最好的状态是在自己录制《绝唱重生·忘不了》时,虽然没有发表,却足以证明她此时的状态是多么好、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快乐。 
              根据宝丽金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唱片公司在90年前后经常催邓灌录新唱片,邓每次都说要再等一等。他们很后悔没有挑选多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给邓,因为按照邓的潜力,她其实可以演绎多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而唱片公司似乎太保守了。PAUL在98年更说邓已经对保持多年的演唱风格感到厌倦,很想有所改变。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审美疲劳”。邓是个不断创新、不愿重复自己的人,可是对风格的改变也需要有个过程,如果太突兀难免会担心是否会自毁形象。而90年的之后的她,一方面,踏上浪漫的爱之途;另一方面,又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对人生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这些大问题考虑很多,不如意的现实肯定会影响到她唱歌的心情。 
              4、关于邓后期的健康情况 
              我们知道,在87年前后,传出邓有“洁癖”(根据医学资料,有“洁癖”者容易患上哮喘),90年时患上急性肾炎。PAUL说他们原准备92年结婚,但是此时却查出邓有心脏病。可以认为,在后来的几年,邓的身体已不适合举办公开演唱会。而93、94年回台的两次劳军,是华视通过邓在军中服役的哥哥邀请,邓兄原来是当时的华视老总的部下,这中间应该有人情和亲情方面的考虑。至于演出前的健康状况,有网友说上台前喷了大量的镇喘药。 
              因为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治疗肾炎用的激素对身体有很大的负作用,而激素一旦使用就不能突然停止,否则对人体内脏非常有害。我怀疑邓为了演唱会而停止用药,从而使健康每况愈下。 
              5、94年春节,邓出席亚视台庆时,提出想现场演唱粤剧名作《帝女花》,这也许是她想多方面尝试不同的演唱风格。 
              6、论邓丽君的高音,我很赞同MUYI的看法,邓丽君的《郊道》是一个传奇,从十几岁到30岁都能唱得很好。 
               cibariskychan 我想我们在唱法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共同的认识,但是也有不少分歧,我个人决不认为声乐演员的演唱只有这么目前大陆正统理论下的三种,可以说,一个演员一种唱法,或多、或少总会有很多不同,我一向反对把君的这种高度依赖麦克风电能扩音的唱法称做“通俗”唱法,大陆把唱法分得太笼统了,这当然是有着历史渊源的,1980年代初期,外来音乐(除去原来已经知道的音乐和20世纪的先锋音乐外,一般统称为“轻音乐”----像李谷一1986年在北京、同年朱逢博在上海组建的就叫轻音乐团),而且由于一两句话难以讲清的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流行音乐称法一直被很多人反感(尤其是在1980年代初的老一辈人士),便提出称它为通俗音乐,后来又有了这种唱法称谓,这是一种权宜之策。 
              至于君的唱法,我还是重申我上面讲过的那句话:“她的唱法就是她自己的唱法,既不是什么西洋唱法,也不是什么民族、通俗唱法,和任何一个演员一样,演员选择唱法都是根据乐曲的风格和自己的生理条件,一个演员一种唱法”,虽然暂时是“约定俗成”,但是目前大陆划分了十几年的“三种唱法”并不科学。像君的唱法在唱民歌时明显不是大陆很多演员唱民族风格作品时候的唱法,气声更浓,音量更轻,更依赖麦克风,但这和那些其他所谓“通俗”演员还是很不一样的……


              10楼2009-07-07 18:06
              回复
                啊哈哈哈
                我成功了
                我觉得邓丽君后期的状态起伏
                很大程度还是和她的身体状况有关


                11楼2009-07-07 18:09
                回复

                   cibariskychan 后期的君(尤其是到了1993--1995年)和后期的Billie Holiday很有相似之处,那时的Billie Holiday也有“乐迷”说她“在艺术上大踏步倒退,自毁长城”,但也有人归咎于她的生活--痛苦的黑人生活与吸毒毁了身体,说它的唱已经是在“叹”生活本身…… 
                   Charls.su 上面的这位朋友,从你的叙述中,可以知道你对声乐是有接触的,不然你不会说出那么多的专业名词。我说邓丽君是位通俗歌手,我想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中国大陆这边将歌手的唱法分成三种民族、美声和通俗,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发声方法决定了的。 
                  邓丽君用自然、朴素的声音用歌的方式在向不同阶层的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浅显易懂,和每一位听众的距离都非常近。 
                  我不知道如果不把邓丽君定位在通俗歌手,你能说她是民族唱法,或是唱美声的?邓丽君有些歌曲是民歌小调,但她并没有完全按民歌的方法在演绎啊,其实现在的民歌在声音的要求上,已经不亚于艺术歌曲了(也就是通常说的美声作品),显然邓的发声就是位唱流行歌曲的通俗歌手。再比如,在日本,很多人把邓丽君归为演歌手,其实是很不正确的,因为邓经常翻唱一些演歌,但她还是用流行音乐思想在演绎,所以听邓丽君唱日本风味浓的演歌,会更有一翻不同的风韵。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参加进来交流一下。 
                   
                  daisyvan 看了上面几个高人的评论 我也要说几句拉~~ 
                  我觉得邓早期的歌曲我也是不太喜欢的 
                  因为邓当时的声音还放不开 显得很幼稚 
                  后来去了日本深造了以后 灌录了几首演歌式 
                  的歌曲了以后 就已经开始以日本的手法来诠释歌曲了 那个时候的代表作有<空港><冬之恋情>等 
                  都是我很喜欢的!! 当时丽君运用嗓子我相信不是很费力的 丽君的音量本来就不大 所以我相信麦克起着很重要的位置!(不同意的朋友也说说看法) 
                  一个麦克的好坏也关系到丽君能否发挥的更好~! 
                  丽君唱低音的时候声音不是很宽 这在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 如<晶晶><落叶情思>等. 
                  但是丽君远赴日本后灌录的大量歌曲都以演歌的形式表现 那些歌曲都是丽君的经典之作!!那个时期丽君的低音就显得很沉稳了 如<星><雪地上的回忆>等. 但是中后期的高音就有些刺耳了 如<离别的预感><夜来香>(个人意见)~~~ 
                  希望各位高手们给予指点!!!!!献丑拉~~~ 
                   zhui62 绝唱论坛上难得的“学术交流


                  14楼2009-07-07 18:15
                  回复
                    有时本钱或者身体衰退
                    会导致演唱者的演唱不完整
                    体现在欣赏效果上
                    就像是乐感衰退了


                    15楼2009-07-07 18:15
                    回复
                      “因为评价一个歌手声音条件的好与坏,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标准,即音色的优美程度和发音能力的强弱,在这两方面,君在前者上一直是非常杰出的(个人甚至认为这方面君不逊于我听过的任何一个女歌手!),在后者,君是不稳定的,有些场合唱得较出色(像《十亿个掌声》、香港跑马场唱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伊馆唱的《星》以及录制的《襟裳岬》、中、日版本的《爱的理想》等等),有时又差强人意……  
                      我赞成上面有位朋友说的“唱法始终是为唱者服务”,而不是倒过来。 ”
                         艺林飘仙 说得真好啊。


                      16楼2009-10-14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