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结构等建筑要素的综合分析,本文尝试建立东大殿的大木理想模型:
(1)大殿营造尺长29.33厘米,总间广116尺,中五间广17.2尺,两梢间广15尺;总进深60尺,每间深15尺。
(2)大殿用10.5寸材,每分°0.7寸,约合2.05厘米,足材广21分°,单材广15分°,材厚10.5分°(为足材广之半)。
(3)斗栱标准出跳24分°,第一大跳与第二大跳均出跳48分°。
(4)8分°模数线为斗栱的基本模数控制线,反映了“倍斗而取长”的古制。
(5)下昂的头昂自里外第一大跳的交互斗斗口斜出,构造关系决定下昂斜度,即平出96分°,抬高两足材。
(6)大殿平柱高240分°,铺作总高118分°,屋架总举高220分°,中部“主堂”举高107分°(为堂深四分之一)。
(7)慢栱长同架深(107分°),为梢间广与进深之半。
(8)当心间广(246分°)与梢间广(214分°)之差,为当心间扶壁栱相邻隐刻慢栱之间空当(16分°,即齐心斗长)的2倍。
关键词: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理想模型,《营造法式》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结构等建筑要素的综合分析,本文尝试建立东大殿的大木理想模型:
(1)大殿营造尺长29.33厘米,总间广116尺,中五间广17.2尺,两梢间广15尺;总进深60尺,每间深15尺。
(2)大殿用10.5寸材,每分°0.7寸,约合2.05厘米,足材广21分°,单材广15分°,材厚10.5分°(为足材广之半)。
(3)斗栱标准出跳24分°,第一大跳与第二大跳均出跳48分°。
(4)8分°模数线为斗栱的基本模数控制线,反映了“倍斗而取长”的古制。
(5)下昂的头昂自里外第一大跳的交互斗斗口斜出,构造关系决定下昂斜度,即平出96分°,抬高两足材。
(6)大殿平柱高240分°,铺作总高118分°,屋架总举高220分°,中部“主堂”举高107分°(为堂深四分之一)。
(7)慢栱长同架深(107分°),为梢间广与进深之半。
(8)当心间广(246分°)与梢间广(214分°)之差,为当心间扶壁栱相邻隐刻慢栱之间空当(16分°,即齐心斗长)的2倍。
关键词: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理想模型,《营造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