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从2018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暨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推广盛典传来喜讯,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发展交流中心和中国旅游媒体联盟授予铜山“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称号。铜山乡村振兴工作再获肯定,在去年年底收官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铜山喜获殊荣,究竟靠的是什么?
特色样板“树”起来铜山区立足“主城区、中心区”发展定位,借力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机遇,系统谋划城乡融合发展形态,重点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规划融合发展“一盘棋”;绘就富春山居“一幅图”;打造典型示范“一批点”。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明确了一批先导镇、示范村先行先试,以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村全面推进,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防止景观城市化。对采煤塌陷区、空心村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的村实施搬迁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举办周边镇融入项目集中推进会、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园区现场观摩会,让示范村成为标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民生短板“补”起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铜山区下大力气做到“三个推进”,即着力推进农村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强化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推进农村集中居住进程。坚持美环境、强功能、惠民生相结合,对涉及饮水、出行、如厕等问题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坚决啃下困扰农村环境改善的“硬骨头”。从群众关心、关注、关切入手,全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严查城市污染、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坚持以镇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区营造干群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氛围。研究制定《全区农村集中居住规划》、《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1+N”镇村布局模式,先期启动8个镇10个村的集中居住试点建设,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引导农民主动搬,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全员整治“动”起来为打好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铜山从干部带头、多元争取、长效管理入手,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干部带头、“干”字当头;坚持多元争取、整合使用;坚持长效管理、管出长效。成立了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确保了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做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集聚使用效益。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面、路面、坡面、墙面、家前屋后面、绿化带里面“六面”综合养护。深入推进农村长效保洁全覆盖,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释放了“垃圾有去处、村民得实惠、环境更优美”的多重红利。
特色样板“树”起来铜山区立足“主城区、中心区”发展定位,借力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机遇,系统谋划城乡融合发展形态,重点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规划融合发展“一盘棋”;绘就富春山居“一幅图”;打造典型示范“一批点”。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明确了一批先导镇、示范村先行先试,以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村全面推进,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防止景观城市化。对采煤塌陷区、空心村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的村实施搬迁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举办周边镇融入项目集中推进会、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园区现场观摩会,让示范村成为标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民生短板“补”起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铜山区下大力气做到“三个推进”,即着力推进农村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强化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推进农村集中居住进程。坚持美环境、强功能、惠民生相结合,对涉及饮水、出行、如厕等问题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坚决啃下困扰农村环境改善的“硬骨头”。从群众关心、关注、关切入手,全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严查城市污染、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坚持以镇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区营造干群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氛围。研究制定《全区农村集中居住规划》、《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1+N”镇村布局模式,先期启动8个镇10个村的集中居住试点建设,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引导农民主动搬,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全员整治“动”起来为打好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铜山从干部带头、多元争取、长效管理入手,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干部带头、“干”字当头;坚持多元争取、整合使用;坚持长效管理、管出长效。成立了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确保了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做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集聚使用效益。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面、路面、坡面、墙面、家前屋后面、绿化带里面“六面”综合养护。深入推进农村长效保洁全覆盖,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释放了“垃圾有去处、村民得实惠、环境更优美”的多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