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吧 关注:38,639贴子:45,761
  • 11回复贴,共1

为什么说“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03-16 02:46回复
    最近在写“从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认知体系现象学》”, 今天控制不住还是决定先写这篇文章。兴之所至, 心之所至,随心所欲了。
    其实, 我早就想写这个题目。 只是前不久刚写过什么超存在主义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本就有哗众取宠之嫌, 现在再来一个所谓的“革命”, 这个嫌疑大概是无法被排除的了。不过, 郭知熠还是那句话, 不管有多大的嫌疑, 读者诸君还是先来听听我的理由。


    2楼2019-03-16 02:46
    回复
      我是怎么想的, 我就怎样说出来。 也许你认为我说的不对, 你用证据来反驳我。 这就是我的逻辑。 我会仔细考察你的证据, 再给你答复。
      因为是在线写, 所以, 语法甚至语句都可能不通, 望各位读者原谅。 但我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够表达出来。 如果有问题, 望各位指出。
      在2018年我对于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始建立《认知体系现象学》, 这个体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而最主要的是它具有革命的性质, 它将改变哲学现在以及今后的方向。
      我曾经在两个微信群里说过, 我在2018年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始了“认知体系现象学”的建立, 但没有人反应。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是哲学家。
      我今天在这个百度贴吧里也说我在2018年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认知体系现象学”的建立。 在这个吧里有几个哲学家?! 我不知道。 哈哈, 我不知道!!
      刚看到《本吧谁是哲学家?》的帖子, 回复的人很多。 感到非常有趣。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为什么我要说“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首先, 是认知体系现象学与以往所有的哲学的基本假定不同(因为是在线写, 可能会词不达意)。 其实, 不光是不同, 而是有天大的区别。
      所有以往的哲学家都不假定我们在认识事物前, 实质上有一个认知体系。 我说的是所有的哲学家, 没有例外。 没有一个哲学家承认我们在认识事物前, 我们实质上有一个知识体系。 无论是明说, 还是暗指。
      也许应该改成近代哲学家中没有例外 (因为认识论只有在近代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所以将范围限定为近代比较好, 就是从笛卡尔之后吧)。
      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宣称“心是白板”, 也就是说, 我们的大脑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 什么都没有, 干干净净。
      你们谁在认识事物前大脑是一张白纸? 站出来。 这不是骂人吗? 哈哈哈。开个玩笑!!!
      你至少会语言吧!!你至少会一些概念吧!!你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吧!!!你知道这是一把椅子,那是一张桌子吧!!!
      连**的大脑都不是一张白纸。何况我们正常人呢?
      我说这些话就非常明显地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康德其实也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康德不认为人的大脑是白板, 他认为我们在认识事物前, 是存在着能力体系的。我们有所谓的先天的空间和时间的直观能力, 这两个能力帮助我们认识事物。
      但这就是极限。
      没有人超过这个极限, 没有人宣称我们除了能力体系外, 在认识事物前, 我们还有一个知识体系(为了不使这个话太绝对, 我愿意说, 我不知道任何哲学家超过这个极限。 如果有, 算我孤陋寡闻。)
      但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 一个人在认识事物前具备一个知识体系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些哲学家的错误简直让人无法容忍。这该是多么明显的错误啊!!!
      康德说, 我们在理性上根本无法证明外部世界的存在, 这是“哲学的耻辱”啊!!! 郭知熠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好笑!这哪里是哲学的什么耻辱, 这本质上就是这些哲学家的耻辱。
      你从一个空白的大脑出发, 从纯粹理性出发, 你就想推出一个外部世界的存在, 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这哪里是什么哲学的耻辱? 这根本就是这些哲学家的耻辱嘛!!你根本就无法办到啊!!神仙也办不到啊!!!
      你们这些哲学家,怎么这么幼稚呢?
      从纯粹理性你如何有可能推出外部世界存在? 还搞什么意识与物自体的二元对立无法被解决? 这些都是“伪问题”啊!!!!我真不知道这些哲学家是怎么搞的???? 这些根本明显无解的问题(在我看来非常非常明显无解啊)他们偏偏要寻找解决的方案, 这不是自找无趣吗???
      到今天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啊!!为什么就没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无解呢? 为什么就没有人认为这超出了人类理性的极限呢??
      当然, 我们往往看到这个哲学家解决了哲学认识论上的主客二元对立问题, 那个哲学家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二元对立问题,我们往往看到这个哲学家避免了二元对立问题,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任何解决都是胡扯。
      很多人认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解决了二元对立问题, 这也是明显的胡扯。
      就像康德宣称他解决了休谟的归纳问题一样, 这个所谓的解决也是胡扯。
      有点离题了。 我们把它拉回来。


      3楼2019-03-16 02:49
      回复
        为什么说“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现代认识论已经走到了终点, 只有一些修修补补, 不会有重大的突破! 而认知体系现象学将为认识论提供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尽管许多问题可能仍然不能解决, 但至少它能为我们提供希望。 而现代认识论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完全没有希望了。我在这里断言, 现代认识论如果不作改进, 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认识论的现状实质上令人非常不满意(我曾在很多地方表示了我的不满意)。
        我先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假如我看见一个女人,但这个女人精通化妆术, 第二天她把自己化妆成为一个老头, 那么, 这其实是同一个人, 但现代认识论(胡塞尔, 康德等)却会认为这两个人是不同的人, 因为我们仅仅依赖于现象, 而仅仅通过现象我们自然会认为他们是两个人。
        第二个例子: 这个例子正好相反。 假如有两个孪生姐妹, 她们长得太像了。 现代认识论会将她们判断成同一个人。
        这两个例子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一百年前胡塞尔不能解决, 直到现在也无法被解决。这正是现代认识论毫无进展的明显的例证。
        因此, 这么简单的问题现代认识论都束手无策。它能让我们满意吗? 读者诸君, 这个现状你会满意吗?
        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形? 因为现代认识论只依赖于现象,贝克莱是始作俑者,胡塞尔是集大成者。尽管这些哲学家可能会相互攻击, 但在依赖于现象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自然,依赖于现象就只能得出极少的成果。 仅仅依赖于现象, 我们认识事物时, 就只能用直观的方法, 当然胡塞尔发明了一个所谓的本质直观的方法,但这些可怜的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却注定了非常有限。仅仅用直观, 或者本质直观的方法想解决认识论的所有问题, 是永远不可能的。甚至于那些看起来非常容易的问题, 也是无法被解决的。
        (我最近也搞了一个功能本质直观,搞了一个功能现象学, 但这个现象学在本质上只能是对于胡塞尔的修修补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4楼2019-03-16 02:50
        回复
          我希望我的这些讨论对于哲学家们是一个警醒。 现代认识论停滞不前已经很久了, 这充分说明了认识论进入了毫无希望的死胡同。也许有人认为海德格尔发展了认识论, 其实不然, 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与认识论毫无相干。 哲学家们之所以对这个解释学狂欢, 是因为他们苦于寻找逃离的出口, 他们苦于寻找替代品。
          而认识论,自然是毫无进展,死气沉沉。
          我发展“认知体系现象学”的一个显然的目的就是希望打破认识论的这种毫无进展的状况。这个现状是一定要改变的。


          5楼2019-03-18 07:27
          回复
            为什么说“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认知体系现象学假定了认知体系的存在, 特别是, 它假定了知识体系的存在。 这个假定是与我们认识事物的实际情形完全吻合的。 而且, 更重要的是, 康德的理论, 胡塞尔的理论实质上也假设了知识体系的存在(尽管他们都不公开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首先必须有概念体系。没有概念体系, 康德不能讨论任何事物, 胡塞尔也无法直观任何事物, 这一点我在很多地方都指出过了, 不想再在这里举例子。


            6楼2019-03-18 07:27
            回复
              但假设有一个知识体系却有一个无**服的困难, 那就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证明我们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极端困难的问题。这也是这些哲学家不愿假设知识体系的根本理由, 因为他们要把认识论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
              但想把认识论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是一回事, 是否能够把认识论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是另外一回事。郭知熠认为, 我们要把认识论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哲学的近代发展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胡塞尔的现象学体系有多少漏洞就可以理解这一点:
              胡塞尔要求回到“事物本身”中去, 也就是回到现象中去。 在那里我们能够保证绝对的明晰性。 但我们能够保证认识论的基础可靠吗? 完全不能。 因为毫无疑问, 现象是完全可错的东西。 我们无法保证现象的可靠性。 这些现象可以是幻想, 可以是回忆, 可以是想象,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可靠性在哪里? 我们能够把认识论建立在这些根本无法保证可靠性的现象之上吗?
              退一步讲, 即使我们将现象的范围缩小, 我们将现象仅仅限制在由感官受刺激所得到的现象上,这个可靠性也是完全无法保证的。 主体的心境,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我们所得到的感官现象也必然产生影响。 甚至我们还可能受到某个妖魔的欺骗, 给我们故意制造幻觉(可能吗? 至少笛卡尔认为是可能的。哈哈)。
              再退一步讲, 即使我们不受心境,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们也没有被妖魔所欺骗,但感官所得到的现象也是完全不可靠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我们对于“月亮”的感知。 通过感官,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小的月亮, 如果通过胡塞尔的现象学, 那么, 我们显然达到了明晰性。 但我们都知道, 月亮要比我们所能看到的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 由感官所得到的现象的可靠性是完全无法保证的。
              (当然, 还有主体的因素。 任何现象都依赖于主体, 不同的主体就会有不同的现象。 知识的可靠性更加没有保障。)
              综上所述, 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本质上无法保证知识体系的可靠性。 那么, 他的明晰性要求不是非常非常奇怪吗???(明晰性而没有可靠性有意义吗?)
              我们再来考察胡塞尔的悬置。 这个悬置被哲学界吹得神乎其神, 郭知熠还是搞不懂这个悬置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在郭知熠看来, 这些悬置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真的完全没有意义。 这些哲学家吹捧胡塞尔的悬置让郭知熠完全无法理解。
              (我就是在这里说实话, 有人不高兴可以反驳!!!!)
              我们先来看胡塞尔悬置了什么??? 再来看为什么说他的悬置毫无意义。
              胡塞尔首先悬置了外部世界的存在。 然后悬置了我们所有的知识, 甚至悬置了科学,悬置了逻辑等等。
              但我在研究“认知体系现象学”时, 曾经考察了胡塞尔的“立义”。 这个立义必然要将这个被悬置的外部世界请回来。假设有一个苹果放在我的面前, 我感知到这个苹果,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苹果的影像, 但我们将它立义为苹果, 那么, 这个立义就必然是针对外部世界的物体来立义的。 否则, 如果只是一个观念, 而观念是无法被食用的, 但苹果却意味着可以食用。
              同样, 胡塞尔要立义必须假设知识体系的存在。没有知识体系,他是不可能“立义”的,因为任何立义都依赖于概念。你说这是一个苹果, 你首先需要一个关于“苹果”的概念, 你也首先就必须具备对于“苹果”的一定的知识。所以, 胡塞尔也不能够悬置知识体系。
              另外, 胡塞尔的真理论认为一个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这个命题与所对应的外部事物相符合。 “现在下雨了”是真的当且仅当外面确实在下雨。 “这是一个苹果”是真的当且仅当这确实是一个苹果。 这样, 我们必然要请回外部世界,并且命题的真理性也与外部世界的物体紧密相关。因此, 我们根本无法将外部世界完全悬置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 如果外部世界的存在有问题, 那么, 胡塞尔的真理论也就毫无意义。因此, 从本质上讲,将外部世界悬置我们可能就寸步难行。
              (当然, 这是一个难题: 一方面我们无法证明外部世界的存在, 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依赖于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都很为难,对不对? 但将外部世界悬置起来并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必须推出外部世界的存在。 首先,他必须推出自己肉体的存在, 推出“我”的存在(作为一个肉体与心智的统一体), 再推出另外人的肉体存在, 再推出他人的存在。这些推理的过程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是不合法的。 因为胡塞尔只依赖于现象, 他完全没有可能推出一个超越现象的他人的身体存在。
              (这个是非常显然的事实,因为康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摆脱物自体。 何以没有其他哲学家怀疑胡塞尔的这些不合法的推理?如果有, 算我孤陋寡闻, 因为我只看到对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理论唱赞歌的,没有看到有人对他的这些推理发表怀疑。当然, 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所有的信息, 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说如果有, 算我孤陋寡闻。哈哈哈。)
              而从他人的肉体存在再推出一个具有肉体与心智统一体的他人的存在也就更不可能了。这个移情的推理本身就漏洞百出。
              我再在什么时候专门讨论胡塞尔的这些推理。
              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他将外部世界悬置又是互相矛盾的。所以, 我说胡塞尔对外部世界的悬置毫无意义。因为他想悬置就悬置, 不想悬置了就请回来, 他完全没有办法将他的悬置进行到底。
              综上所述, 认识论完全不可能建立在一个绝对牢靠的基础上。所以, 我们不能再坚持这种近乎于圣洁的但是毫无意义的期望。


              7楼2019-03-18 07:29
              回复
                认知体系现象学假设了一个知识体系, 当然也就没有指望将认识论建立在完全可靠的基础上。
                我个人认为, 这个出发点就可能使得认识论得到更多的发展。这个观念的转变会迎来认识论的革命。但如果没有这个观念上的转变, 认识论只能是停滞不前,就如同上百年来认识论毫无进展一样。
                革命是必然的, 而这个观念的转变是革命的第一步。
                目前我在“认知体系现象学”的工作只是一个初始的工作, 这个工作主要是将胡塞尔的静态现象学进行推广。 我认为, 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 这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认知体系下, 发展新的认识论, 这个认识论尽可能地被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但不强求于建立在完全牢靠的基础上)。我认为这将是一个艰巨但引人入胜的工作。
                同时,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知识体系, 如何完备这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 建立“学习认识论”似乎也非常重要。


                8楼2019-03-18 07:30
                回复
                  很多年前, 为了解决人生目的论问题, 我提出了关于人的存在概念。 最近几年, 我将这个概念拓展到所有的物体, 也就是说, 对于任何物体我们都可以定义它的存在概念, 从而建立了超存在主义。
                  什么是一个物体的存在呢? (有时为了避免与我们对于存在的通常理解相混淆, 我有时将这些存在的集合称之为超存在)
                  一个物体的存在是与它相关的事物(或者是相关事物的集合), 这些相关的事物共同确定了该物体。
                  由此观之, 一个物体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存在。
                  超存在主义建立了关于人生的哲学, 同时, 它对于认识论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曾经说过, 超存在主义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那么, 再加上认知体系现象学, 我将至少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两个革命。而且, 在我看来, 这两个革命对于哲学的影响都将超过康德的哥白尼似的革命。
                  对于超存在主义的完全整理我还没有整理出来(但我有过一些不完备的讨论), 我将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有时间的时候)将超存在主义整理出来。我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本体论(这个本体论是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改进), 然后将海德格尔的此在, 存在者以及存在融合在这个本体论中。 并且将提出我特殊的存在, 这个存在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 在海德格尔那里, 一个存在者只对应于一个存在, 而在超存在主义中, 一个存在者将对应着无穷多个存在。 这个是根本不同点,也是超存在主义的核心。
                  超存在主义对于认识论的影响也来源于对于一般物体的存在定义。 那么,我们认识物体, 不再是认识物体本身, 而是认识它的存在(或者说超存在)。也就是说, 我们在认识论中的主体与物体的二元对立变成了主体, 物体的存在(超存在)以及物体的三元关系(或者说三元对立), 我们在主体与物体之间插入了物体的存在。


                  9楼2019-03-25 23:26
                  回复
                    在主体与物体之间插入了物体的存在是好还是不好呢?
                    其实, 这个插入拓广了认识论的研究领域。
                    我想, 我这个讨论可能会使得很多人困惑, 我还是举一个例子吧! 事实上, 现代的认识论只能考察物体的感官性质。 我们以汽车为例, 现代的认识论只能讨论它的外表的颜色, 它的形状, 它的硬度等等感官性质, 没有别的东西。所以, 我说我对于现代的认识论极端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当然, 按照我们关于存在的定义, 这些感官的性质对应于汽车的存在。 它们都是汽车的特殊的存在。 汽车的外表的颜色, 它的形状, 它的大小等等都是汽车的存在。 我们可以将这些存在称之为“与人的感官相关的存在”。那么, 现代的认识论也就只讨论“与人的感官相关的存在”。
                    但是, 汽车却不仅只有“与人的感官相关的存在”。 而且, 对于汽车来说, “与人的感官相关的存在”并不重要, 而反而是那些与人的感官无关的存在非常重要。譬如, 汽车的质量, 汽车的价值, 汽车的制造商等等非常重要。 现代认识论完全不考察这些东西。
                    所以, 我说, 在主体与物体之间插入物体的存在拓展了我们的研究领域。 我以前也说过, 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物体的所有存在(如果所有不可能, 但至少需要认识那些重要的存在)。
                    现代认识论完全不讨论除了感官之外的存在。 因此, 超存在主义拓展了这个领域,超存在主义将现代认识论所讨论的那些存在大大拓展了,使得我们可以讨论所有的存在。 这也是我认为超存在主义是哲学上的革命的一个理由。


                    10楼2019-03-25 23:26
                    回复
                      为什么现代认识论不讨论感官之外的存在?
                      这个原因是因为认识论是从感官的经验开始的, 也就是从现象开始的。而认识论必须要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就使得我们只能使用胡塞尔的直观或者本质直观, 我们不能使用其它的方法。 而认知体系现象学因为不需要将认识论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法,或者可以运用我们的知识体系来解决这个困难。当然, 我们是尽量地将认识论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 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都应该具有合理性。
                      所以, 我们看到, 超存在主义拓展了认识论的研究领域, 而“认知体系现象学”为我们抛开禁忌,拓展了解决方法。
                      当然, 这只是现代认识论的缺陷的一个方面, 我在前面也讨论了现代认识论不能分辨人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外, 还有不能判断事物的例子, 我曾经举过一个非常粗俗的例子, 对于这个例子, 现代认识论完全无能为力。
                      (我说过, 任何哲学家都不会举如此粗俗的例子, 只有郭知熠才会。)
                      这个例子如下:
                      假如我与另一个人在一起,我突然闻到了臭味, 因为我没有放屁, 那么, 必然是另外一个人放屁。
                      现代认识论对于这个问题完全无能为力。 也就是说, 现代认识论完全无法推出“另外一个人放屁”的结论。
                      所以, 我认为现代认识论的覆盖的领域非常非常小, 完全没有达到其应该有的范围, 不要说一半, 也许不到千分之一。 而究其原因, 完全是因为现代认识论的“禁忌”:也就是要将认识论建立在完全可靠的基础上的“禁忌”,这个“禁忌”从笛卡尔开始。
                      郭知熠认为, 设置这个“禁忌”虽然在开始促进了认识论的发展, 但现在却严重地妨碍了认识论的进一步进展。现代认识论的停滞不前完全是因为这个“禁忌”。
                      而“认知体系现象学”一开始就没有这个“禁忌”, 因为我们承认已经有了一个知识体系, 那么, 这个知识体系的可靠性本身就是无法保证的。 我们可以将这个“禁忌”修改为:“我们无法将认识论建立在完全可靠的基础上, 但我们可以将它尽可能地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就是新认识论的任务。也是“认知体系现象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我将很快完成认知体系现象学的一个初步体系, 也就是完成将胡塞尔的静态现象学的推广, 然后再完成超存在主义的理论体系, 最后再来考虑将现代认识论的主题作真正的推广, 扩展认识论的覆盖区域。


                      11楼2019-03-25 23:27
                      回复
                        唯心主义现象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3-26 1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