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的养老烦恼
“很多大医院病房都有长期压床的失能、半失能患者,甚至连急诊科的留观室也是如此。其实这些患者完全可以转到医养结合机构,但他们由于需要自费,不愿意离开医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说,虽然政府做了兜底工作,但针对的仅是低收入人群、五保户等,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照护问题还要靠自己和家庭解决。当下迫切需要进行养老照护方面的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进长期护理保险。
“山东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探索较早。”徐凤芹提及,妹妹在山东老家工作,每个月都会交10元的长期护理保险保费,多了一份保障。北京市海淀区也在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她的户口在海淀,却没被纳入缴费范畴。作为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她将针对试点进展、受益人群等进行深入的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林野教授也遇到了养老难题。原来,林野在为家中老人咨询专业的医养结合机构时了解到,很多机构招不到有资质的照护团队,且养老护理员缺乏专业的培训。“作为政协委员,已就加强专业照护人员教育、培训提了多年,但是目前看来没有实质进展。”林野说道。
农村的养老形势更为严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堡村村医刘贵芳说,广平县65岁以上老年人有2.8万,占总人口的9.3%。在她建立医养结合爱心敬老院之前,全县7个乡镇都建有敬老院。然而由于农民收入低及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非常少,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大多为五保户、有一定收入的退休老人以及富裕家庭的老人。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现状是,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家中老人无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