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23贴子:202,934

救助吧内高人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问题。
长安城的行政长官,是不是叫京兆尹。如果是,刘彻即位前,此官职是谁。
第二个问题,
长安城的治安长官官职各是什么,当时是谁担任。
右扶风与左冯翊,与京兆尹官职的差别,级别。当时是谁在任此职。
第三个问题,
北军执金吾,是否是长安城治安军长安的直属上司,是由谁来担任。
第四个问题。
梁王刘安,是否当年刘邦第五子的后人。是否景帝的亲兄弟。
第五个问题。
长安城主管商业,市场,盐税等小官的官职名称,最好有具体的人名。
万份感谢, 万份感谢,万份感谢。 


删除|1楼2009-07-13 16:06回复
    京兆尹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设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
      所谓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定名京兆,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京兆在汉时被形容为辇毂,意思是在天子的车轮之下。离天太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唐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写到:“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虽说是在描写建筑物,但用在人事方面,也是惟妙惟肖。治理这一块地方相当不易。
    (转自互动百科)


    删除|2楼2009-07-13 17:28
    回复
      呃,既然京兆尹是汉武帝设立的,那么他即位之前应该就没这么叫的……


      删除|3楼2009-07-13 17:29
      回复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删除|4楼2009-07-13 17:32
        回复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删除|5楼2009-07-13 17:38
          回复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删除|6楼2009-07-13 18:03
            回复
              尉曹掾史, 主徒卒转运事。
              政法官员:
              贼曹掾史, 主盗贼事。
              塞曹掾史, 掌边塞之职。
              贼捕掾, 主捕盗贼。
              决曹掾史, 断罪决狱。
              辞曹掾史, 主辟讼事。
              交通官员:
              督邮掾, 主奉诏系捕,录送囚徒,催租点兵。
              法曹掾史, 主邮驿。
              漕曹掾史, 主漕运粮草事。
              教育卫生官员:
              学官掾史, 主郡学校事。
              郡掾祭酒, 主教育。
              学经师, 主教育。
              文学史, 主教育。
              医曹掾史, 主医药事。
              五,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 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六,县制
              县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称为道。
              县官员:
              县令, 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县长, 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 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功曹史, 总揆众事。
              县尉,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掌县军事。
              县丞,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主簿, 县府门长,官众事。
              廷掾, 督乡事。
              主记室, 管文书。
              少府, 主财用。
              门下游缴, 
              门下贼曹, 主兵卫。
              门下议曹, 参议诸事。
              门下掾史, 
              闾师。
              县佐,
              县史, 秩俸百石以下。
              七,县以下的机构
              县以下的基层机构是乡,里,亭。
              汉制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官治安。
              乡下有里,什,伍。里设里长,什设什长,伍设伍长,亭设亭长,秩俸百石以下。
              汉朝郡:
              名称 治所
              京兆尹, 长安
              右扶风, 长安。
              左冯翊, 长安。
              河南郡, 雒阳。
              东郡, 濮阳。
              颖川郡, 阳翟。
              汝南郡, 平舆。
              沛郡, 相。
              南阳郡, 宛。
              琅琊郡, 东武。
              东海郡, 郯。
              会稽郡, 吴。
              豫章郡, 南昌。
              南海郡, 番禺。
              交趾郡, 赢偻。
              日南郡, 西卷
              蜀郡, 成都。
              益州郡, 滇池。
              武威郡, 姑藏。
              张掖郡, 觖得。
              敦煌郡, 敦煌。
              太原郡, 晋阳。
              涿郡, 涿。
              西域都护府, 乌垒。
              渤海郡, 浮阳。
              辽东郡, 襄平。
              乐浪郡, 朝鲜。


              删除|10楼2009-07-13 18:03
              回复
                先感谢各位的回答 。
                然后请允许我说句大实话。
                除了三楼的发言,其余的都是能查到了史料。
                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的。
                我查过了史记,中国通史,以及一些野史。我需要的资料就是提问的内容。要非常详细的。
                再一次感谢豆豆朋友。
                重新修改一次问题。在景帝后期,刘彻即位之时,长安城的行政长官的名字,以及负责治安官员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官职。
                感谢各位朋友。


                删除|11楼2009-07-13 18:03
                回复
                  豆贴的是三国时的情况,很多地方不准确。
                  推荐《史记·百官公卿表》。
                  刘安不是梁王。
                  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长之子,景帝的堂兄弟(共同的祖父-高祖,不同的祖母)。
                  梁王刘武——景帝的亲弟弟。


                  IP属地:上海禁言 |12楼2009-07-13 20:01
                  回复
                    豆贴的是三国时的情况,很多地方不准确。 
                    推荐《史记·百官公卿表》。 
                    ====================
                    啊啊啊,一大意写错了:《汉书·百官公卿表》


                    IP属地:上海禁言 |13楼2009-07-13 20:03
                    回复
                      京兆尹是汉武帝在太初年间改的名称,在这以前叫内史,俺只记得景帝时曹错,汉武帝时张汤做过内史


                      禁言 |14楼2009-07-13 20:18
                      回复
                        汉高祖二年将内史郡分为渭南中地河上三郡,九年废除,复归于内史郡。
                        汉景帝二年,内史郡被分为右内史和左内史两处。
                        汉武帝太初元年,右内史被分为京兆尹和右扶风两地,左内史则被更名为左冯翊,由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共治长安城,名为三辅。
                        建元元年:中尉甯成为内史,下狱论。内史印。 
                        建元二年:内史石庆。
                        建元四年:江都相郑当时为右内史,五年贬为詹事。
                        元光二年:内史充。
                        元光五年:右内史番系。博士公孙弘为左内史,四年迁。 
                        元朔三年:左内史李沮,四年为将军。 
                        元朔四年:右内史贲。
                        元朔五年:主爵都尉汲黯为右内史,五年免。 
                        元狩元年:左内史敞。
                        元狩四年: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二年下狱弃市。 
                        元狩六年:右内史王。
                        元鼎元年:右内史苏纵。
                        元鼎四年:右内史李信成。中大夫儿宽为左内史,三年迁。
                        元封元年:御史中丞咸宣为左内史,六年免。 
                        元封四年:少府王温舒为右内史,二年免。
                        然后就是太初改名了呗!
                        楼主去翻百官公卿表吧!记得详细呢,吧里有下载。
                        远目


                        禁言 |15楼2009-07-13 20:59
                        回复
                          1、2、3问题找《汉书 百官公卿表》
                          4 找《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和《汉书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5 不太能找到小官名字,建议看《史记 平淮书》 《汉书 食货志》也许有帮助,或者找找《盐铁论》
                          跑走ing
                          


                          禁言 |16楼2009-07-13 21:11
                          回复
                            梁王不叫刘安,武帝时的淮南王才是刘安,是高祖刘邦幼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


                            禁言 |18楼2009-07-13 21:46
                            回复
                              晨风天堂,因为汉代皇帝都很热衷改职官名,这个问题,请先提供相关时间。


                              禁言 |19楼2009-07-13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