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解的三钗名字
《红楼梦》中描写的女子可谓多矣,“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中,最起码有三十六个可圈可点的薄命女,更遑论什么“三副”、“四副”中所载女子了。
“正册”中所载的十二钗,其实在书中的地位并不全都那么重要,其中与红楼悲剧直接相关、与主人公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宝钗、黛玉、湘云三人而已。
《红楼梦》最重要的三钗可谓各有千秋,宝钗之博学世故,黛玉之聪明敏感,湘云之豪爽清纯,都给读者印象极深。但不知读者注意没有,这最美丽聪明的三个女子,名字都有点蹊跷!
首先是宝钗的名字有点俗。钗黛本是古汉语对脂粉女子的最普通代称,插在头发上的钗子又是女性佩带的最普通首饰。用最普通的物件,前面再加上俗而又俗的“金”字取名,实在与她的身份性格不相称。
其次是黛玉的名字有点怪。用玉为美丽女子取名本无可厚非,但前面冠以“黛”字却莫名其妙。黛本为黑色,用黑色的玉命名一个美女似乎匪夷所思,黛玉也不是什么“黑美人”。红学界往往用“西方有石名黛,可以画眉”来解释,但画眉的黑石头本身也谈不上什么美感啊?
再次是湘云的名字有点淫。书中明确交代,湘云这个名字有“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意思。“湘江”者,舜帝之娥皇女英二妃之代指也;“楚云”、“高唐”者,楚襄王“巫山云雨”之代称也。合起来,既艳又妖,与她的清纯豪爽性格可谓格格不入。
《红楼梦》作者为何为他最钟爱的三个女子取这样古怪的名字呢?有人可能要说,不过随便命名而已,不必深究含义。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如果随便命名,何以不命名为“狗儿”、“板儿”这些更俗一点的呢?何以不命名为“袭人”、“麝月”这些更雅一点的呢?
其实,当你知道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康熙年间的江南名士洪升,他创作《红楼梦》时套用了《长恨歌》、《长生殿》的手法,作品中的三钗原型就是他的表姐妹以后,红楼三钗名字中隐含的谜语就不难破解了。
二、湘云·湘灵·《湘灵集》
《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既聪明美丽、又宽宏大量的奇女子,原型就是洪升的表妹冯又令。冯又令,钱塘(今杭州)人,其身世已很难考证清楚了。根据现有的史料,我们仅能知道,她父母早亡,本人又青年守寡,性格比较豁达,陪着一个老祖母苦度余生。
冯又令是清初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在林以宁的倡导下,她参与了当时名闻天下的“蕉园诗社”,是诗社骨干“蕉园七子”之一。她的诗作曾汇集成一个诗集出版,名为《湘灵集》。
冯又令为什么要用“湘灵”二字为自己的诗集命名呢?其中大有深意。“蕉园七子”诸姐妹与他们的表哥洪升,一起歌咏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很可能一起研究过《长生殿》创作。《长生殿》是按照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的,姐妹们一定一起研究过白居易的事迹,所以对“湘灵”发生了浓厚兴趣!
“湘灵”何许人也?她是白居易青年时的恋人,也是情人。史载,白居易在江南时,与“湘灵”隔壁居住,一对青年男女发生了深沉的恋情,很可能还同居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有情人难成眷属,劳燕分飞了,白居易迟至三十六岁方与杨夫人结婚,“湘灵”的下场就不得而知了。
白居易毕生怀念昔日情人,晚年时还对着“湘灵”昔日赠送的一对绣鞋眼泪涟涟。白居易创作著名长诗《长恨歌》,完全删去了杨贵妃淫乱之事,只写美好爱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心中怀着“湘灵”的美好形象创作的。关于这一点,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多处披露,文学和史学界早有定论。
冯又令以“湘灵”为自己的诗集命名,一方面说明她与表哥洪升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似乎暗示自己与表哥的青梅竹马关系。洪升在《红楼梦》中,把表妹冯又令作为原型,创作出咬舌子“爱哥哥”、“醉眠芍药茵”的动人形象,似乎不难理解创作时对这个表妹微妙而又爱怜的心理。
《红楼梦》中描写的女子可谓多矣,“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中,最起码有三十六个可圈可点的薄命女,更遑论什么“三副”、“四副”中所载女子了。
“正册”中所载的十二钗,其实在书中的地位并不全都那么重要,其中与红楼悲剧直接相关、与主人公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宝钗、黛玉、湘云三人而已。
《红楼梦》最重要的三钗可谓各有千秋,宝钗之博学世故,黛玉之聪明敏感,湘云之豪爽清纯,都给读者印象极深。但不知读者注意没有,这最美丽聪明的三个女子,名字都有点蹊跷!
首先是宝钗的名字有点俗。钗黛本是古汉语对脂粉女子的最普通代称,插在头发上的钗子又是女性佩带的最普通首饰。用最普通的物件,前面再加上俗而又俗的“金”字取名,实在与她的身份性格不相称。
其次是黛玉的名字有点怪。用玉为美丽女子取名本无可厚非,但前面冠以“黛”字却莫名其妙。黛本为黑色,用黑色的玉命名一个美女似乎匪夷所思,黛玉也不是什么“黑美人”。红学界往往用“西方有石名黛,可以画眉”来解释,但画眉的黑石头本身也谈不上什么美感啊?
再次是湘云的名字有点淫。书中明确交代,湘云这个名字有“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意思。“湘江”者,舜帝之娥皇女英二妃之代指也;“楚云”、“高唐”者,楚襄王“巫山云雨”之代称也。合起来,既艳又妖,与她的清纯豪爽性格可谓格格不入。
《红楼梦》作者为何为他最钟爱的三个女子取这样古怪的名字呢?有人可能要说,不过随便命名而已,不必深究含义。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如果随便命名,何以不命名为“狗儿”、“板儿”这些更俗一点的呢?何以不命名为“袭人”、“麝月”这些更雅一点的呢?
其实,当你知道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康熙年间的江南名士洪升,他创作《红楼梦》时套用了《长恨歌》、《长生殿》的手法,作品中的三钗原型就是他的表姐妹以后,红楼三钗名字中隐含的谜语就不难破解了。
二、湘云·湘灵·《湘灵集》
《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既聪明美丽、又宽宏大量的奇女子,原型就是洪升的表妹冯又令。冯又令,钱塘(今杭州)人,其身世已很难考证清楚了。根据现有的史料,我们仅能知道,她父母早亡,本人又青年守寡,性格比较豁达,陪着一个老祖母苦度余生。
冯又令是清初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在林以宁的倡导下,她参与了当时名闻天下的“蕉园诗社”,是诗社骨干“蕉园七子”之一。她的诗作曾汇集成一个诗集出版,名为《湘灵集》。
冯又令为什么要用“湘灵”二字为自己的诗集命名呢?其中大有深意。“蕉园七子”诸姐妹与他们的表哥洪升,一起歌咏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很可能一起研究过《长生殿》创作。《长生殿》是按照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的,姐妹们一定一起研究过白居易的事迹,所以对“湘灵”发生了浓厚兴趣!
“湘灵”何许人也?她是白居易青年时的恋人,也是情人。史载,白居易在江南时,与“湘灵”隔壁居住,一对青年男女发生了深沉的恋情,很可能还同居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有情人难成眷属,劳燕分飞了,白居易迟至三十六岁方与杨夫人结婚,“湘灵”的下场就不得而知了。
白居易毕生怀念昔日情人,晚年时还对着“湘灵”昔日赠送的一对绣鞋眼泪涟涟。白居易创作著名长诗《长恨歌》,完全删去了杨贵妃淫乱之事,只写美好爱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心中怀着“湘灵”的美好形象创作的。关于这一点,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多处披露,文学和史学界早有定论。
冯又令以“湘灵”为自己的诗集命名,一方面说明她与表哥洪升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似乎暗示自己与表哥的青梅竹马关系。洪升在《红楼梦》中,把表妹冯又令作为原型,创作出咬舌子“爱哥哥”、“醉眠芍药茵”的动人形象,似乎不难理解创作时对这个表妹微妙而又爱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