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世乱妖行》起点原创 作者。如是郎谢
苏忏生于一个太平的时代,清高自负,却又四顾茫茫,唯一能令他提起兴致的就两点。
一份远隔千里的女子书信。
以及,斩妖除魔。
太平的时代,外道崛起,曾经大时代落幕后,仙佛尽数陨灭,传承却依旧存在。
行天,却邪,扶人,袈裟。
四个词,八个字,是这座天下的至高无上,行着常人眼中早已逝去之事,斩妖除魔。
当有一天,苏忏握住一刀一剑,真正触及到了他神往的斩妖除魔。
有人却让他去做那春风荡漾中的大魔头。
第一章 你只归我
镯海之东,书剑洲,莫侃镇。
夜深幽凉,风雨细细,人间万般灯火悄然合眠,云上看下,莫侃镇中,唯有几处风月之地,彻夜灯火长明。
再看,便是一处偏隅小合院,厅堂微起星火,摇曳由风。
厅堂简易,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玩意陈设,座椅板凳摆放有序,一切井然。
此时,中堂圆桌,围绕着那盏散发微光的油灯,对坐着一对夫妇。
两人相顾无言,面带愁绪,此时正值春起,万物复苏,生命在熬过酷寒冬季,都是将要惊蛰翻身,带着希望再享人间欢愉。
而两人眉眼间,却是锁上了深秋,浓浓化不开的愁。
相顾无言,欲言又止。
打他们的儿子苏忏,年前说“今春元宵后,我想启程千里外的锡山郡,谋求发展”。
二人在那之后,便是夜夜商讨此事,早已无言可讲。
元宵已过,明日便是苏忏启程日,二人今夜实难入眠。
事实上,他二人心里很清楚,所谓的谋求发展,不过是次要,此去远隔千里的锡山郡,苏忏是为去寻那位笔名折诗的女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
游必有方,父母依然是心牵挂,何况现下的情况,千里之行,无方无志,只为求见姑娘一面,这种任谁遇见都会心觉荒唐没谱之事,实在是让他二人愁得寝食难安。
奈何,他们就这一个独子,三代单传,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算得上衣食无忧,自小也是对苏忏,百般呵护,宠溺放纵。
前是因,现是果。
苏忏如今个性孤僻,我行我素,清高自负,好高骛远。
成了这个太平时代,比比皆是得“丧宅子”。
所谓“丧宅子”,深居简出,不务正业,心高气傲,低不成高不就,宁可整日居家与床共度大好时光,或是终日游荡,好闲散漫,如那孤魂野鬼,无处安定。
说来,终究是不愿委屈自己做那些低三下四的活计。
家中有衣有食,冷不着饿不了,能拖一日是一日,祈望着,有朝一日,老天闭眼打喷嚏,一个好运就是从天而降砸上身,从此身怀绝技,扬眉吐气,名声大噪,财色双收。
若本是如此这般,二人也就是罢了,如今苏忏一十有九,年岁也算不得大,虽是游手好闲,可总归还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惹不了是非恩怨。
乱子不出,一切好说,顶多就是荒废一些时日,家里反正也是不缺他一口饭吃,也不多他此时能挣得哪一点微薄钱财补贴。
苏父苏母,他二人活计都不差,再是供养上苏忏几年也是没什么难处,二人只求一日,自己儿子能认清现实,回过神来,踏实做活便可。
没出息也无所谓,先成家再立业,如今年岁尚小,不知生活艰难,赚钱不易。日后,真是取了妻生了子,肩上担子一压,自然就是能沉下心来,安慰度日。
都是过来人,二人也是有过当年得迷茫,心浮气躁。尤其他们始终深信,自己儿子从来不比那些入得学宫天之骄子差,如今不过还没发力,别管哪行那业,苏忏只要沉下心来,假以时日,便是翘楚。
大胤建朝九十载,前三十载,百废待兴,破土动工。中三载,倾力外道,举国转型。后三十载,文化变革,科举选才。
六岁入私塾,十二岁上书院,十五岁之年,平步科举,过而获称平步,书院再三年,不过便是放笔弃书,投身市井江湖,寻一活计,糊口安生。
十八岁,青云科举,过得青云,便是平步青云入学宫,四年学宫,再入庙堂江湖,庙堂之上,栋梁之材,江湖之上,书剑潇洒,处处是高歌。
若是入不得学宫,止步于平步一阶,其实也算不得差劲。
平步平步,实而早已是高人一等,这一步起点,早已稳妥。市井江湖,对此平步之才,多是愿招揽吸纳,低三下四之职,早已是远离身周,再不用卖苦力为生,最不济都是个管事。
然而,苏灿本是入了平步书院,却是再入学两年后,主动辍学,就此错过了入学宫深造的大好机会,如今早已是连个平步都算不上,未来前途可忧。
现下,更是来了这么一出“谋求发展”,苏父苏母早已是心力交瘁。
苏父回头望望苏忏得卧房,门缝不露微光,想来也是熟睡已久,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空叹光阴逝。
“哎......”苏父长叹一口气,似下定决心,对着苏母道:“就由着忏儿去吧!这么些年来,忏儿是没干成什么事,可也没惹出过什么乱子,是非他总归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忏儿他知道。”
“可...可忏儿一个人,就这么去锡山,无依无靠,连个活计都没有,我怎么能安心他去?”苏母眼中晶莹闪烁,眼角已是湿润,望望苏忏的卧房,竭力压下了抽噎,生怕这一丁点的细微声响,会惊醒苏忏。
“他娘,这一次,若是我们让他去,他会一辈子惦记着我们的好。可若不让去,那就是恨我们一辈子!就让他去吧!去外面吃些苦也好,什么都依靠自己了,才知生活不易,才能长大。忏儿他啊!不死终会出头的!”
苏父伸出宽大的手掌按在苏母的肩头,语重心长。
苏母面色一厉,掸掉苏父的手,急促却轻微得道:“呸呸呸...你个坏心肠的,说什么胡话呢!死这个字,提都别提!”
说着,苏母又是愁容满面,最终仿佛是认命一般长嘘一口气。
“罢了,你说的也是这么个理儿!谁让他是咱们的儿子呢!去吧去吧!儿大不中留,总归是有了心爱的姑娘,忘了拉扯大的娘!”
苏父站起身,搂过她的肩,面带笑意道:“谁说不是呢!当年我可是为了见你,不知挨了我老爹老娘多少棍棒呢!这不最终还是成了,不然那来的这小子!男人要成功,尤其年轻男人,心爱的姑娘才是最大的动力!忏儿总归有我当年几分为爱痴狂的风采!”
苏母斜瞥了苏父一眼,道:“就你那风采,也就我瞎,才看得上!”
苏父嘿嘿一笑,搀起苏母,吹灭油灯,相依着回了房。
两人意见最终一致,苏忏此去,不管是口上的谋求发展,还是了为见心爱的女子,都是由着他去了!
......
油灯灭尽,苏忏背靠在卧房门后的身体,缓缓地站了起来。
已经是第二十一晚了,也是最后一晚,他爹娘打从他开口要去锡山之后,夜夜难眠,从开始地喋喋不休到后来地彼此沉默,再到刚刚地释怀做出决定。
苏忏每晚都是熄灯蹲在卧房门后,默默听着,不言不语。
此刻依旧,他悄声走到床边,伸手从枕头下取出一册《力藏八宫书》。
翻开书册第三页,他小心翼翼取出一页信纸,捧在掌中。
苏灿移步窗棂,借着银色月光,细细看着。
一直看到最后十六字。
他启唇轻念。
“照亮黑暗,越过山海,诸事无忌,你只归我”——折诗
苏忏生于一个太平的时代,清高自负,却又四顾茫茫,唯一能令他提起兴致的就两点。
一份远隔千里的女子书信。
以及,斩妖除魔。
太平的时代,外道崛起,曾经大时代落幕后,仙佛尽数陨灭,传承却依旧存在。
行天,却邪,扶人,袈裟。
四个词,八个字,是这座天下的至高无上,行着常人眼中早已逝去之事,斩妖除魔。
当有一天,苏忏握住一刀一剑,真正触及到了他神往的斩妖除魔。
有人却让他去做那春风荡漾中的大魔头。
第一章 你只归我
镯海之东,书剑洲,莫侃镇。
夜深幽凉,风雨细细,人间万般灯火悄然合眠,云上看下,莫侃镇中,唯有几处风月之地,彻夜灯火长明。
再看,便是一处偏隅小合院,厅堂微起星火,摇曳由风。
厅堂简易,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玩意陈设,座椅板凳摆放有序,一切井然。
此时,中堂圆桌,围绕着那盏散发微光的油灯,对坐着一对夫妇。
两人相顾无言,面带愁绪,此时正值春起,万物复苏,生命在熬过酷寒冬季,都是将要惊蛰翻身,带着希望再享人间欢愉。
而两人眉眼间,却是锁上了深秋,浓浓化不开的愁。
相顾无言,欲言又止。
打他们的儿子苏忏,年前说“今春元宵后,我想启程千里外的锡山郡,谋求发展”。
二人在那之后,便是夜夜商讨此事,早已无言可讲。
元宵已过,明日便是苏忏启程日,二人今夜实难入眠。
事实上,他二人心里很清楚,所谓的谋求发展,不过是次要,此去远隔千里的锡山郡,苏忏是为去寻那位笔名折诗的女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
游必有方,父母依然是心牵挂,何况现下的情况,千里之行,无方无志,只为求见姑娘一面,这种任谁遇见都会心觉荒唐没谱之事,实在是让他二人愁得寝食难安。
奈何,他们就这一个独子,三代单传,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算得上衣食无忧,自小也是对苏忏,百般呵护,宠溺放纵。
前是因,现是果。
苏忏如今个性孤僻,我行我素,清高自负,好高骛远。
成了这个太平时代,比比皆是得“丧宅子”。
所谓“丧宅子”,深居简出,不务正业,心高气傲,低不成高不就,宁可整日居家与床共度大好时光,或是终日游荡,好闲散漫,如那孤魂野鬼,无处安定。
说来,终究是不愿委屈自己做那些低三下四的活计。
家中有衣有食,冷不着饿不了,能拖一日是一日,祈望着,有朝一日,老天闭眼打喷嚏,一个好运就是从天而降砸上身,从此身怀绝技,扬眉吐气,名声大噪,财色双收。
若本是如此这般,二人也就是罢了,如今苏忏一十有九,年岁也算不得大,虽是游手好闲,可总归还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惹不了是非恩怨。
乱子不出,一切好说,顶多就是荒废一些时日,家里反正也是不缺他一口饭吃,也不多他此时能挣得哪一点微薄钱财补贴。
苏父苏母,他二人活计都不差,再是供养上苏忏几年也是没什么难处,二人只求一日,自己儿子能认清现实,回过神来,踏实做活便可。
没出息也无所谓,先成家再立业,如今年岁尚小,不知生活艰难,赚钱不易。日后,真是取了妻生了子,肩上担子一压,自然就是能沉下心来,安慰度日。
都是过来人,二人也是有过当年得迷茫,心浮气躁。尤其他们始终深信,自己儿子从来不比那些入得学宫天之骄子差,如今不过还没发力,别管哪行那业,苏忏只要沉下心来,假以时日,便是翘楚。
大胤建朝九十载,前三十载,百废待兴,破土动工。中三载,倾力外道,举国转型。后三十载,文化变革,科举选才。
六岁入私塾,十二岁上书院,十五岁之年,平步科举,过而获称平步,书院再三年,不过便是放笔弃书,投身市井江湖,寻一活计,糊口安生。
十八岁,青云科举,过得青云,便是平步青云入学宫,四年学宫,再入庙堂江湖,庙堂之上,栋梁之材,江湖之上,书剑潇洒,处处是高歌。
若是入不得学宫,止步于平步一阶,其实也算不得差劲。
平步平步,实而早已是高人一等,这一步起点,早已稳妥。市井江湖,对此平步之才,多是愿招揽吸纳,低三下四之职,早已是远离身周,再不用卖苦力为生,最不济都是个管事。
然而,苏灿本是入了平步书院,却是再入学两年后,主动辍学,就此错过了入学宫深造的大好机会,如今早已是连个平步都算不上,未来前途可忧。
现下,更是来了这么一出“谋求发展”,苏父苏母早已是心力交瘁。
苏父回头望望苏忏得卧房,门缝不露微光,想来也是熟睡已久,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空叹光阴逝。
“哎......”苏父长叹一口气,似下定决心,对着苏母道:“就由着忏儿去吧!这么些年来,忏儿是没干成什么事,可也没惹出过什么乱子,是非他总归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忏儿他知道。”
“可...可忏儿一个人,就这么去锡山,无依无靠,连个活计都没有,我怎么能安心他去?”苏母眼中晶莹闪烁,眼角已是湿润,望望苏忏的卧房,竭力压下了抽噎,生怕这一丁点的细微声响,会惊醒苏忏。
“他娘,这一次,若是我们让他去,他会一辈子惦记着我们的好。可若不让去,那就是恨我们一辈子!就让他去吧!去外面吃些苦也好,什么都依靠自己了,才知生活不易,才能长大。忏儿他啊!不死终会出头的!”
苏父伸出宽大的手掌按在苏母的肩头,语重心长。
苏母面色一厉,掸掉苏父的手,急促却轻微得道:“呸呸呸...你个坏心肠的,说什么胡话呢!死这个字,提都别提!”
说着,苏母又是愁容满面,最终仿佛是认命一般长嘘一口气。
“罢了,你说的也是这么个理儿!谁让他是咱们的儿子呢!去吧去吧!儿大不中留,总归是有了心爱的姑娘,忘了拉扯大的娘!”
苏父站起身,搂过她的肩,面带笑意道:“谁说不是呢!当年我可是为了见你,不知挨了我老爹老娘多少棍棒呢!这不最终还是成了,不然那来的这小子!男人要成功,尤其年轻男人,心爱的姑娘才是最大的动力!忏儿总归有我当年几分为爱痴狂的风采!”
苏母斜瞥了苏父一眼,道:“就你那风采,也就我瞎,才看得上!”
苏父嘿嘿一笑,搀起苏母,吹灭油灯,相依着回了房。
两人意见最终一致,苏忏此去,不管是口上的谋求发展,还是了为见心爱的女子,都是由着他去了!
......
油灯灭尽,苏忏背靠在卧房门后的身体,缓缓地站了起来。
已经是第二十一晚了,也是最后一晚,他爹娘打从他开口要去锡山之后,夜夜难眠,从开始地喋喋不休到后来地彼此沉默,再到刚刚地释怀做出决定。
苏忏每晚都是熄灯蹲在卧房门后,默默听着,不言不语。
此刻依旧,他悄声走到床边,伸手从枕头下取出一册《力藏八宫书》。
翻开书册第三页,他小心翼翼取出一页信纸,捧在掌中。
苏灿移步窗棂,借着银色月光,细细看着。
一直看到最后十六字。
他启唇轻念。
“照亮黑暗,越过山海,诸事无忌,你只归我”——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