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吉米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不下100遍,窃以为是吉米的歌中最好听的一首。旋律,音效,演唱,诸项无一不是完美。但长期困扰我的,同样是这首歌的歌词。
知道All along the watchtower的原作是大名鼎鼎的Bob Dylan,Bob的歌词以优美隽永和晦涩难懂并存而著称。所以我就不敢随随便便地放过这首歌的歌词,我相信它一定蕴藏着什么深刻的含义。国内的朋友对Bob的歌词有一种偏执狂般的爱好,他的“Blowing in the wind”不知被吹捧了多少遍了,弄的我现在一听就烦。究其原因,还是真正对Bob有研究的少,而跟风起哄的多。我也见到一些朋友能用优美的语言翻译的Bob的部分作品,其文学水平之高,我等难望其项背,他们是真正的英才。但遗憾的是,我仍然没找到对All along the watchtower的翻译或解释。
抛开歌词不谈,All along the watchtower中蕴涵着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大家听过Bob Dylan的原唱么?那同样是Bob Dylan所有歌中旋律最为出色的一首,大家研究一下和声会轻易地发现,其实是一个“6级小—5级大—4级大”的和声进行,具体到本歌就是“#Cm—B—A”。这是一个几乎有魔术色彩的一个和声进行,它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和谐动听。同样运用这个和声进行的歌曲数不胜数,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Stairway to heaven”(不过是在C调)。 Bob Dylan吹奏的口琴同样是个亮点,简直能同吉米的吉他一较高下。Bob Dylan的口琴才华在本曲中一览无余,轻快动听,富有神韵。 不过我们更关注的还是吉米的吉他,他运用了多中效果器,制造了梦幻般的效果。其中第2段Solo更是能让人手舞足蹈、欲罢不能。同我们感觉类似,美国的一个男孩深深地迷恋在了这段Solo中,并在它的激励拿起了吉他。这个男孩长大后同样成为了一个受人景仰的吉他手,他就是Van Halen。看吧,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催生了另一位吉他大师。
Bob Dylan在90年代Unplugged风潮中的那场演唱会中,他又把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演绎出了一个新的版本。另人惊喜的是,在这首歌中占Solo位置的,是另一种有浪漫色彩的乐器——曼陀铃。这无疑使这首老歌焕发出了新的光泽。大家听听就会发现,曼陀铃的运用是多么的动人,配合在这首歌中简直是天衣无缝。
吉米和Bob Dylan都唱过这首歌,谁唱得更好呢?这实在没法比较,但Bob Dylan在吉米去世后说过:“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我都觉得是唱给他的。”
歌词中译文和剖析(摘自袁越《美国民歌史》)
“应该有办法逃出去,”小丑对小偷说,
“这里混乱不堪,我无法解脱。
商人们喝光了我的酒,农夫们随便刨挖我的土地,
他们当中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没必要那么着急,”小偷慢悠悠地说到,
“许多人都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但是你我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了,这不是我们的命
所以我们别假装痛苦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沿着了望塔,王子们正在四处张望
女人们来来去去,还有许多赤脚的仆人
远处一只野猫发出了不详的叫声,
两个骑马的人渐渐走近,四周围狂风呼啸。
在这首歌里,那个马戏团小丑就是迪伦本人,他正在抱怨商人们利用他的才能赚到了大钱,可却一点也不尊重他的艺术。联想到迪伦刚刚被格罗斯曼拖着卷入了一场签约之争,我们不难看出迪伦对自己的经纪人的不满,并将这种不满引申到所有那些想要从艺术家身上得到点什么的剥削者们。就在这时,那个代表理性的小偷出来说话了。他劝告迪伦说,我们不应该被这些世俗的事物蒙住了眼睛,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关心。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呢?这还得从了望塔的典故说起。这个典故来自圣经中的《以赛亚书》,当时有人站在了望塔上发现远处有两个骑马的人向塔的方向走来,便去问以赛亚,这位希伯来的大预言家立刻说到:“巴比伦王朝毁灭了!”熟读《圣经》的迪伦借用了这一典故,向世人发出了警告:“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就在“爱之夏”刚刚过去不久,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放纵的快乐中的1967年底,躲在伍德斯托克乡村的迪伦就产生了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