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开元十七年,早春。
下了几场微雨,水汽浸润干了一冬的空气,也唤醒了沉睡了许久的生机。柳叶抽芽儿,花枝打苞儿,鸢鸟乱鸣,水鸭也摇摇摆摆踏进转暖的碧水里,肥肥小小的鸭掌拨开道道清波,悠然自得。
商船一排排,或大或小,上面的白帆,整整齐齐兜着风行在运河里,来往如织,甚是壮观。
此处是一道水港,背靠沉音山,面朝洛水河,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转站,供商家们卸货转运,船夫们吃饭休息。时间允许的时候,人们也会到岸边,山上走一走,散散步,踏踏脚下坚实的土地。船上毕竟是船上,总会有人不习惯于摇摇晃晃的船舱,总要踏一踏纹丝不动的实地才安心。
至少,王耀是这么想的。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商,来往穿梭于大运河不知凡几,但却总是不能习惯于脚下不着实地的感觉,仿佛无处安身。
是以,他总是会隔几天下船到岸上走一走,逛一逛,呼吸着雨后泥土微腥的气息。
趁着今日修整,王耀和和气气给船夫们放了半天空闲,任由他们在镇上喝酒吃饭,划拳欢谈,自在寻乐,或是买些布头针线,药材纱布,以供漫漫商路,备好不时之需。
商行里,三十六行,丝绸为王,王耀是做丝绸生意的,顺着前隋的大运河,从南方桑丝之国装上满仓精致华美的绫罗绸缎、丝绸锦绣,一路向北,运至富贵繁华、贵人云集的东西二京,北国之地,丝绸尺寸千金,这一来一回,便是数万之利。
何况,王耀还是为数不多的皇商之一,明眼人皆眼红的暴利行当,但王耀行商数载,端的是稳稳当当不动如山,从未发生过意外。
不是没有人打过王耀的算盘,或是觊觎那满仓堪比黄金的绫罗商货,但多年来,找王耀麻烦的人从未成功过。那商人,自弱冠之年,便顶着一张儒雅温润笑颜走进波诡云谲的商场,数载里,一步步扩大家业,无声无息就当上了皇商。
没人知道王耀的家产究竟有多少.也没人知道那张读书人一般书生气十足的脸背后藏着怎样的手段。
旁人皆赞,王氏东家,气质出众,为人老成圆滑,逢人必笑脸相迎,做生意从来为人留三分情面,不占足便宜,是谓清商;容貌端庄,气质出众,谈吐风雅,谦和持重,是谓儒商。
不论旁人怎么评价王耀,王耀也只是笑笑而过,清商?水至清则无鱼,天底下的商人,逐利而为,哪个能真清?儒商?更可笑了,加个儒字又如何,士农工商,商人不论家产何其丰厚,依旧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商籍,哪怕是再穷再潦倒的士人儒生,依旧瞧不起商人。
摇摇头,婉拒了另一位商人的邀请,直言自己今日想出去散散心,走一走。态度谦和,言语温润,那商人被拒绝也不觉得被拂了面子,只说希望下次有机会与王老板共饮。
王耀一手执着手杖,一手拿着一壶烈酒,脚踏木屐,稳稳当当走向沉音山。
此处山峰虽不算险峻,但峦岳惊险,奇花异草,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也是个值得一赏的景观。
而沉音山最奇的,莫过于空音谷,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使得此处山谷,只要有乐声出现,便会清晰回荡在整座山谷。
昔年一位琴师曾在此处抚琴,龙腾虎啸之音,响彻山谷,闻者莫不以为龙虎真神现世,数十年间屡有人来此处寻找神迹,而在此后,空音谷更是猛兽毒蛇迹绝。
谷中有古刹一座,名为刹音寺,晨起时沙弥们做早课诵经,梵音喃喃闻声数里,暮色时分,老僧敲钟,钟声浑厚,响彻山林。
行至山谷,王耀便不需要执起手杖,敲敲打打,以防草地有毒蛇虫兽,而是当做拐杖,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谷。
且行且饮,酒香与草木清香酿成醉人的风韵,十里清风,云卷云舒,雨后新阳照在山谷里,安详而静谧。
儒雅自在的商人,宽袍大袖随身形移动潇洒摇摆,酒劲微微上来,王耀索性摘掉束发的木簪,任由三千长发披了满肩,远远看了,像潇洒不羁,超脱红尘的谪仙人,又像魏晋风流名士,隐居于此;可偏偏,其人眉目俊朗,目光沉着明亮,举手投足潇洒自在,这是大唐盛世才有的气象。
忽然,一阵琴音飘飘渺渺传来,回荡在山谷里,绵长而清雅。王耀顿足,侧过头静静聆听,这声音不知在谷中何处,虽然清晰,但却似乎很远。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空音谷的神奇造化,乐声并不大,又很缥缈,但却的的确确清晰入耳,商羽可辨。
那乐声,先是轻拨几下,如云似雾,仿佛是这谷中雨后未散去的飘忽水汽,接着,又如潺潺流水,缓缓倾斜,其声清远,但却难掩一丝哀伤。
王耀索性坐下,他是爱乐之人,自然能听得出琴者的琴技并不算得高超,但在王耀看来,技者,不过术也,而心,才是真正的琴道。这不知名的琴者,虽然琴术平平,但却使听者忍不住从心底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无处安放的悲伤。这就足以让王耀刮目相看了。
所谓琴声如人,王耀想,这样清雅的琴声,出尘空灵,好似与山涧溪水虫鸣相和,其人,不知是怎样的干净剔透,风雅无双。
琴声不断走向低沉,风拂过,吹响山林叶片,沙沙声在琴声中更加明晰,王耀忽然就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静,一种,属于山林的静。
这山间,无我,无他,无人。
唯有万物生灵,飞花落叶,溪水潺潺,鱼雀自在,风雨露霜。
唐开元十七年,早春。
下了几场微雨,水汽浸润干了一冬的空气,也唤醒了沉睡了许久的生机。柳叶抽芽儿,花枝打苞儿,鸢鸟乱鸣,水鸭也摇摇摆摆踏进转暖的碧水里,肥肥小小的鸭掌拨开道道清波,悠然自得。
商船一排排,或大或小,上面的白帆,整整齐齐兜着风行在运河里,来往如织,甚是壮观。
此处是一道水港,背靠沉音山,面朝洛水河,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转站,供商家们卸货转运,船夫们吃饭休息。时间允许的时候,人们也会到岸边,山上走一走,散散步,踏踏脚下坚实的土地。船上毕竟是船上,总会有人不习惯于摇摇晃晃的船舱,总要踏一踏纹丝不动的实地才安心。
至少,王耀是这么想的。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商,来往穿梭于大运河不知凡几,但却总是不能习惯于脚下不着实地的感觉,仿佛无处安身。
是以,他总是会隔几天下船到岸上走一走,逛一逛,呼吸着雨后泥土微腥的气息。
趁着今日修整,王耀和和气气给船夫们放了半天空闲,任由他们在镇上喝酒吃饭,划拳欢谈,自在寻乐,或是买些布头针线,药材纱布,以供漫漫商路,备好不时之需。
商行里,三十六行,丝绸为王,王耀是做丝绸生意的,顺着前隋的大运河,从南方桑丝之国装上满仓精致华美的绫罗绸缎、丝绸锦绣,一路向北,运至富贵繁华、贵人云集的东西二京,北国之地,丝绸尺寸千金,这一来一回,便是数万之利。
何况,王耀还是为数不多的皇商之一,明眼人皆眼红的暴利行当,但王耀行商数载,端的是稳稳当当不动如山,从未发生过意外。
不是没有人打过王耀的算盘,或是觊觎那满仓堪比黄金的绫罗商货,但多年来,找王耀麻烦的人从未成功过。那商人,自弱冠之年,便顶着一张儒雅温润笑颜走进波诡云谲的商场,数载里,一步步扩大家业,无声无息就当上了皇商。
没人知道王耀的家产究竟有多少.也没人知道那张读书人一般书生气十足的脸背后藏着怎样的手段。
旁人皆赞,王氏东家,气质出众,为人老成圆滑,逢人必笑脸相迎,做生意从来为人留三分情面,不占足便宜,是谓清商;容貌端庄,气质出众,谈吐风雅,谦和持重,是谓儒商。
不论旁人怎么评价王耀,王耀也只是笑笑而过,清商?水至清则无鱼,天底下的商人,逐利而为,哪个能真清?儒商?更可笑了,加个儒字又如何,士农工商,商人不论家产何其丰厚,依旧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商籍,哪怕是再穷再潦倒的士人儒生,依旧瞧不起商人。
摇摇头,婉拒了另一位商人的邀请,直言自己今日想出去散散心,走一走。态度谦和,言语温润,那商人被拒绝也不觉得被拂了面子,只说希望下次有机会与王老板共饮。
王耀一手执着手杖,一手拿着一壶烈酒,脚踏木屐,稳稳当当走向沉音山。
此处山峰虽不算险峻,但峦岳惊险,奇花异草,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也是个值得一赏的景观。
而沉音山最奇的,莫过于空音谷,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使得此处山谷,只要有乐声出现,便会清晰回荡在整座山谷。
昔年一位琴师曾在此处抚琴,龙腾虎啸之音,响彻山谷,闻者莫不以为龙虎真神现世,数十年间屡有人来此处寻找神迹,而在此后,空音谷更是猛兽毒蛇迹绝。
谷中有古刹一座,名为刹音寺,晨起时沙弥们做早课诵经,梵音喃喃闻声数里,暮色时分,老僧敲钟,钟声浑厚,响彻山林。
行至山谷,王耀便不需要执起手杖,敲敲打打,以防草地有毒蛇虫兽,而是当做拐杖,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谷。
且行且饮,酒香与草木清香酿成醉人的风韵,十里清风,云卷云舒,雨后新阳照在山谷里,安详而静谧。
儒雅自在的商人,宽袍大袖随身形移动潇洒摇摆,酒劲微微上来,王耀索性摘掉束发的木簪,任由三千长发披了满肩,远远看了,像潇洒不羁,超脱红尘的谪仙人,又像魏晋风流名士,隐居于此;可偏偏,其人眉目俊朗,目光沉着明亮,举手投足潇洒自在,这是大唐盛世才有的气象。
忽然,一阵琴音飘飘渺渺传来,回荡在山谷里,绵长而清雅。王耀顿足,侧过头静静聆听,这声音不知在谷中何处,虽然清晰,但却似乎很远。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空音谷的神奇造化,乐声并不大,又很缥缈,但却的的确确清晰入耳,商羽可辨。
那乐声,先是轻拨几下,如云似雾,仿佛是这谷中雨后未散去的飘忽水汽,接着,又如潺潺流水,缓缓倾斜,其声清远,但却难掩一丝哀伤。
王耀索性坐下,他是爱乐之人,自然能听得出琴者的琴技并不算得高超,但在王耀看来,技者,不过术也,而心,才是真正的琴道。这不知名的琴者,虽然琴术平平,但却使听者忍不住从心底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无处安放的悲伤。这就足以让王耀刮目相看了。
所谓琴声如人,王耀想,这样清雅的琴声,出尘空灵,好似与山涧溪水虫鸣相和,其人,不知是怎样的干净剔透,风雅无双。
琴声不断走向低沉,风拂过,吹响山林叶片,沙沙声在琴声中更加明晰,王耀忽然就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静,一种,属于山林的静。
这山间,无我,无他,无人。
唯有万物生灵,飞花落叶,溪水潺潺,鱼雀自在,风雨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