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华中医街吧 关注:21贴子:297
  • 0回复贴,共1

清明养生好时节!身体这些地方“清”到位,强身健体一整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月4日, 清明节
太阳到达黄经15º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自然界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节气与节日融合一体
这个传统养生节,你了解多少呢?
清明传统民俗
清明的习俗自古代就开始了,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的悲思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清明为清气上升的时节
阴阳交替结束,阳气迅速生长
正所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明前后是整肃身体纲常最好的的时机
可不要错过这个传统养生节!
1
防寒保暖勿乱穿衣
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早晚温差大,建议准备一件外套防寒。多变的天气容易受凉感冒,春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因而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传染。
2
赏花需防花粉过敏
清明节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习俗,此时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游玩应戴好口罩,必要时还应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3
控制情绪戒悲怒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4
饮食养生排湿气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行为都应该予以避免。清明饮食宜温,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可多食瘦肉、鸡蛋、时令蔬菜等。
清明的天气阴睛不定,人体常会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崇华中医街凌立亚医师认为清明时节的饮食调理,除了要利水排湿,还要适当养血舒筋。
黄芩茶
【功效】清热除湿、泻肺火、解毒、利尿;
【食材】黄芩6克,绿茶3克;
【做法】将黄琴用200毫升水煮沸,用黄岑水来冲泡绿茶,5~ 10分钟后即可饮用。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一起来看看调节脏腑的中医方法吧!

养生牢记“清三气”
清明前后围绕着“清”字做好保健养生
才能“清”出健康、“清”出长寿
1.清心气
祭拜祖先结束后要注意稳定情绪,清明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2.清肺气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坚持到室外适当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给自己的肺脏换换气。
3.清肝气
清明时节,每日一碗“明前茶”。明前茶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能清肝利胆。
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这个时节艾灸日月穴、至阳穴,具有疏肝理气、化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日月穴
【位置】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至阳穴
【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明时节,时而风,时而雨
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
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
大家更应该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
也别忘了起居和饮食养生贴士~


1楼2019-04-11 15: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