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语瘦身吧 关注:24贴子:344
  • 3回复贴,共1

媒体:“视觉中国”们所谓的“版权保护”究竟错在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中国之声报道:这几天,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走红网络,而跟着这张照片火遍大江南北的还有一家叫“视觉中国”的图片公司。“视觉中国”滥用版权牟利行径遭遇公众质疑,国旗和国徽等图片都被其打上所谓的版权标识,而除了视觉中国外,全景网络、东方IC等图片公司也遭到了同样质疑。
昨天,天津市网信办成立工作督导组进驻视觉中国网站,对相关问题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指导督促公司进行整改;同时,视觉中国发布致歉信,目前问题图片已经全部下线。国家版权局更表态称,“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视觉中国”们所谓的“版权保护”究竟错在哪儿?今后图片使用者和图片拥有者该如何维护各自的利益?
黑洞照片被标注视觉中国版权所有惹争议,黑洞图片版权到底归谁?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后不久,有网友发现,在号称拥有全球优质正版视觉内容平台的视觉中国官网上,这张黑洞照片被标注为视觉中国版权所有的编辑图片,并称此图来源为欧洲南方天文台,如用于商业用途,请咨询客服代表。


1楼2019-04-13 10:19回复
    那么视觉中国是否真取得了这张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版权呢?标注照片来源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在回复国内媒体采访请求时明确表示,该组织从未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和组织,视觉中国也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他们。面对众多质疑,视觉中国随后发表的声明称,是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的编辑类使用授权,虽然声明中也提到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但也同时强调该图片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
    说到这儿,大家首先比较关心的是,黑洞图片版权到底是归谁呢?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迁分析:
    “对于这个事件,首先要判断的就是黑洞照片它是不是作品?根据网上的报道,黑洞照片是经过复杂计算,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公式来推算出一个图像,那这种照片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摄像机来拍摄的照片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它就是一个事实本身很难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他不是作品,它当然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了,也就无所谓版权许可的问题。
    但退一步讲,如果他确实是作品,图片网站要对它进行许可,前提就是他获得了这张照片原始的版权人给予的授权。同时授权许可合同还应该允许图片网站来进行分发许可,如果这家网站仅仅声称自己从某家新闻社取得了许可,但是它不能证明这家新闻社是有权给他发许可的,那么它的许可就成为一个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按照专家的分析,黑洞照片版权之争首先要确认一个问题,那就是黑洞照片是否属于作品,因为它特殊的制作过程,黑洞照片的属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2楼2019-04-13 10:19
    回复
      昨天(12日),天津市网信办成立工作督导组进驻视觉中国网站,就存量信息、日志留存、信息审核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对相关问题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指导督促公司进行整改,对失职工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同时针对近期图片类有害信息多发的情况,天津市网信办已经启动了属地图片类违法违规信息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各网站各环节的图片类有害信息进行集中排查清理,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同时,视觉中国昨天(12日)发布致歉信,称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针对有网友举报存在不合规图片问题致歉信当中说,视觉中国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职责,目前问题图片已经全部下线,并将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
      其实,著作权并不是一个新词。出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以来很多著作权人都缺少保护版权的意识。近些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著作权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然而,这也使得一些企业或个人钻了版权保护的空子,将开放版权或曾经版权不规范的作品“占为己有”,再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甚至讹诈。据媒体报道,有的图片机构一年要打数千个著作权官司,赔偿标准动辄“每张照片一万元”;某图片机构的财报显示,因诉讼带来的利润,已经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5楼2019-04-13 10:20
      回复
        正常的版权诉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助于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但一些机构和个人趁著作权侵权裁量尚不完善、不规范之机,将著作权维权异化为一本万利的暴利生意,甚至衍生出一条由照片拍摄者、行业协会、图片公司、律师等组成的灰色利益链,则背离了版权保护的初衷。对此,刘俊海认为,增强著作权法的可操作性,是优化版权保护生态的有益途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著作权法应当说相对来说比较完备,但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还得有一段路要走,这就是让著作权法具有可塑性,用百姓的话说就可以用著作权法来打官司,而且这个条文应当具有可裁性,法官能够用来裁判案件将来判决之后还是获得执行。我觉得只有增强著作权法的可操作性,让他成为每一个网民每一个企业每个新闻媒体在运用图片的时候都应当共同享有的一种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间的话,我觉得给我们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有百利而无一害。”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实就是在鼓励更多人自主创新。至于维权行为,则要合法化、规范化,让以版权之名、图利益之实的行为不再发生,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


        6楼2019-04-13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