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佛法的本质
◎关于“真理”
自古以来,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真理。
但是,没有谁敢说他找到了真理。
简单的讲,真理就是事实真相。或者叫本来面目。
◎佛陀的真理
1、佛陀发现了缘起与无常。
就是所以的事物,或者叫现象界,都是缘聚缘散的,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总是要坏灭。
2、生命充满了苦难。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3、不生不灭的灵觉自性。
佛陀讲缘起,讲无常,讲苦——都是在唤醒迷途中的众生。从而发起出离心和成就佛道的心。
◎人世间的所谓快乐
人世间的快乐——就是众生在生命过程中,不断追求感官刺激和感官享受的过程。
就其实质而言,也是缘起的无常法。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感官刺激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相对的。甚至是建立在别的生命的痛苦上的。比如追求口腹之乐的吃肉。比如婚外情,总要伤害到别人。
所以,乐——其实就是“苦”的因。
◎关于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的实质就是——自作自受。
道理很深,没有悟道的人是没有办法完全明白的。
勉强用文字来说,就是“起点就是终点”,“种瓜得瓜豆种豆得豆”。
深刻的原因是——众生都是在自己的大圆觉性中吃喝拉撒、生死苦乐,而自己却不知道。
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自己。所以说,迷了以后就是自作自受。觉悟了以后,“空空无大千”,唯一清净觉性而已。
◎佛教修行的目的和次第
1、修行目的
修行的目的就是成佛。
那么,什么是佛呢?清净觉性就是佛。
佛是一体三身——本体就是自性佛,也就是法身佛。从法身佛而出生报身佛与化身佛。
报化身佛——都不是真佛。只是度众生方便示现的。也属于缘起法。
只有法身佛——才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超过一切语言名相和数量。在尘不染,灵光独耀,如如不动。
修行的目的——就是修行者自己要亲证自己的法身。禅宗叫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明心见性。
◎修行的次第
修行分两种——
1、没有明心见性的修行。
这种修行,主要是严持戒律,读诵经咒。必须依靠已经明心见性的老师。
否则,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堕落邪魔外道。
或者,盲修瞎炼,走火入魔而断送自己的法身慧命。
2、明心见性后的修行
这叫悟后起修——是正修行路。
悟了以后,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因为,刚开悟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虽然是人,但是,还不能自己行走、吃饭、应对。力量太弱了。所以,还需要“善护念”的功夫,在生活中历境验心。直到觉性自在而神通。
◎最为重要的提示
明心见性(成佛)——是要靠悟的。不能靠修的。
因为,真如本性,圆满无缺——不需要你再去造作什么。
我们许多佛教徒,就是死在这里的!
——以为,靠自己的不断的累功积福,行善放生,念经念咒……可以觉悟成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成佛——没有方法。因为,成佛不属于缘起法。
《金刚经》云:“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法如来可说”。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心回归清净。
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有妄念,有情感,有习气。
所以,修行就是不断的减损这些毛病。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真理”
自古以来,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真理。
但是,没有谁敢说他找到了真理。
简单的讲,真理就是事实真相。或者叫本来面目。
◎佛陀的真理
1、佛陀发现了缘起与无常。
就是所以的事物,或者叫现象界,都是缘聚缘散的,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总是要坏灭。
2、生命充满了苦难。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3、不生不灭的灵觉自性。
佛陀讲缘起,讲无常,讲苦——都是在唤醒迷途中的众生。从而发起出离心和成就佛道的心。
◎人世间的所谓快乐
人世间的快乐——就是众生在生命过程中,不断追求感官刺激和感官享受的过程。
就其实质而言,也是缘起的无常法。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感官刺激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相对的。甚至是建立在别的生命的痛苦上的。比如追求口腹之乐的吃肉。比如婚外情,总要伤害到别人。
所以,乐——其实就是“苦”的因。
◎关于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的实质就是——自作自受。
道理很深,没有悟道的人是没有办法完全明白的。
勉强用文字来说,就是“起点就是终点”,“种瓜得瓜豆种豆得豆”。
深刻的原因是——众生都是在自己的大圆觉性中吃喝拉撒、生死苦乐,而自己却不知道。
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自己。所以说,迷了以后就是自作自受。觉悟了以后,“空空无大千”,唯一清净觉性而已。
◎佛教修行的目的和次第
1、修行目的
修行的目的就是成佛。
那么,什么是佛呢?清净觉性就是佛。
佛是一体三身——本体就是自性佛,也就是法身佛。从法身佛而出生报身佛与化身佛。
报化身佛——都不是真佛。只是度众生方便示现的。也属于缘起法。
只有法身佛——才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超过一切语言名相和数量。在尘不染,灵光独耀,如如不动。
修行的目的——就是修行者自己要亲证自己的法身。禅宗叫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明心见性。
◎修行的次第
修行分两种——
1、没有明心见性的修行。
这种修行,主要是严持戒律,读诵经咒。必须依靠已经明心见性的老师。
否则,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堕落邪魔外道。
或者,盲修瞎炼,走火入魔而断送自己的法身慧命。
2、明心见性后的修行
这叫悟后起修——是正修行路。
悟了以后,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因为,刚开悟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虽然是人,但是,还不能自己行走、吃饭、应对。力量太弱了。所以,还需要“善护念”的功夫,在生活中历境验心。直到觉性自在而神通。
◎最为重要的提示
明心见性(成佛)——是要靠悟的。不能靠修的。
因为,真如本性,圆满无缺——不需要你再去造作什么。
我们许多佛教徒,就是死在这里的!
——以为,靠自己的不断的累功积福,行善放生,念经念咒……可以觉悟成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成佛——没有方法。因为,成佛不属于缘起法。
《金刚经》云:“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法如来可说”。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心回归清净。
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有妄念,有情感,有习气。
所以,修行就是不断的减损这些毛病。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