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凶”神话意象的当代电子游戏角色形象诠释研究 -陈明言 -重庆大学
论文摘要:
“四凶”作为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其元神性为“恶”兽,汉魏以后逐渐转化为驱恶逐邪的神明,其中“穷奇”、“饕餮”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普遍应用的驱邪纳祥的瑞兽。值得关注的是,在科技文明日益发达、艺术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今天,来自上古神话的“四凶”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字游戏设计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借助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支撑,在这些游戏作品中,“四凶”的神话意象有了较大的当下转换和生发。传统古老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的“上古神话意象”,通过电子游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演绎的创作现象引起了笔者关注。“四凶”神话形象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文本描述、绘画雕刻样式、影视角色形象、游戏角色形象等多种形式的转换过程。从文本到图像,从实物图像到虚拟图像,从静态图像到动态图像,每一次转换都意味着是“四凶”神话意象应用空间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其形象的重新诠释。“四凶”神话意象在游戏中进入了数字娱乐的应用空间,成为了游戏角色,其形象的塑造也经过了新的设计转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和以往的转换不同,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媒体艺术语言具有强大的形象诠释能力,它不仅可以重现其它所有的表现形式,拓展和弥补其它表现形式的局限,同时更是以强大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对“四凶”神话形象进行数字艺术的重构与再造。分析2000年以来含有“四凶”角色形象塑造的近百部游戏作品,无论是游戏故事背景的创意来源和“四凶”游戏角色的概念设定,还是“四凶”角色形象的视觉表现,很多“四凶”游戏角色形象的塑造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者们对“四凶”文化内涵的解读和对传统固有的成像模式的超越,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样本。这不仅是市场在面对欧美“魔兽世界”设计风潮席卷下的跟风创作,更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寻找自身民族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品格的共同互动结果,体现着华夏子孙将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重新诠释的文化自觉。通过对“四凶”游戏角色形象特点分析和“四凶”神话形象的新媒体艺术的设计再造方法与路径的梳理归纳,笔者认为“四凶”游戏角色形象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当代审美现代性语境建构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心理的隐形导向影响、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四凶; 神话意象; 游戏角色; 设计诠释;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