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浩群吧 关注:89贴子:990
  • 14回复贴,共1
现实生活中,凡是人就有人的局限性,但神仙是个例外,神仙可以达到完美境地;因此,我们不是神仙,但我们可以朝着神仙这种境地靠拢,或者说与神仙境界相结合。
平日里,让你变成神仙,那是难上加难;但在睡境中,人却有望达及神仙境界。睡神仙指的是与神仙那种状态相结合。想到神仙,我们会想到神仙之逍遥,也会想到神仙之快乐;但你没见到过神仙,你又如何知道神仙是逍遥的,也是快乐的呢?说到底,神仙是我们渴望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而已。说神仙,其实指向的还是人的生活,人的境遇,人的追求。
平常人向往神仙境界,想让自己快乐似神仙,本质上是让自己摆脱人世的烦恼与纷扰,从而获得人性的解放。但平常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是有那么多的困境与烦恼。
苦海无边,一切烦恼无不肇始于心的无明,一切颠倒皆因贪嗔痴而起。无明火起,人则烦躁不安,心乱如麻。睡神仙就是与神仙那样的状态结合,就是让自己的心像大山般稳固。心似明月,意如空,能从世俗欲望羁绊中超越出来。睡觉的高境界体现在不受外境的干扰上,你能如此,你就是睡神仙。


1楼2009-07-16 17:55回复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别看那些武功高手整天刀光剑影的,那些人也是人,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也要睡。无论遇到怎样的险境,一个人能于睡觉中随时醒来,保护自己生命之周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高手。有的武功高手,甚至能在睡梦中随手出招,类似梦游似的,这又是一种本领了。我们不是这样的武功高手,但我们也可琢磨一下武功高手那样的本领是如何来的,我们能不能在睡境中让自己的生命更为周全一些呢?有的人睡着睡着就死了,有的人睡着睡着就被泥石流吞没了,有的人睡着睡着就被人取走了性命。从古到今,与睡觉有关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太多。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我们不可能成为武功高手,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睡觉更具安全性。因此,睡觉前,要检查一下家里的门窗是否关好。家里的煤气是否封闭严实,家里的水火之事是否周全,心里的感觉是否祥和等等。有时候,心里面无缘无故地发毛,乃至心慌不已,这时候不要急着睡觉,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找到原因了,理顺身心了才可安详入睡。


    2楼2009-07-16 18:15
    回复
      2025-05-14 15:01:07
      广告
      睡觉意味着和世俗功名利禄等拉开距离,从而深入进单单属于自己的,需要自己单独面对的独特时空中。你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共享一次睡眠,你也不可能和另一个人结伴进入同一睡眠时空中。从本质上说,睡眠与死亡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自己打理自己,自己面对自己,自己了结自己;区别仅仅在于睡眠可以不断地被重复,人可以不断地从睡眠中醒来,而死亡却是一次性的,不能被反复经验;有些人所谓死而复生的经历,其实只是从临近死亡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其实不是死而复生,死了就死了,对于死亡之后的事情,活着的人体验不了,也无从体验。佛教讲轮回,讲转世,而这对于平常人来说,只能当作美丽的童话来听,因为无从体验,那就只好当作一种说法而存留于心了。
      有智慧的人往往将睡眠当作分水岭,站在睡眠这个立场上审视平日里的行为举止以及精神追求等,甚至会将睡眠当作死亡来理解,既然自己要走向另外一种时空状态了,那么,在平日这个时空中一些看不开的事情就要看开,平日这个时空中看不淡的东西就要看淡,平日这个时空中的放不下的东西就要放下;因为要深入另外一种时空了,回头一看,该看开的是该看开了,该看淡的是该看淡了,该放下的是该放下了。先哲说,回头是岸,懂得回头,人才会真正收获到与天地合一的祥和与平静,才会真正收获到心灵的宁静与安逸。从这个角度说,睡眠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每当自己即将入睡时,都该告别一些喧嚣与烦杂,告别一切烦恼与痛苦,从而让自己轻轻松松入眠。


      4楼2009-07-17 16:02
      回复
        上天给人身安排了睡眠,不仅安排下睡眠,还将睡眠与我们每一天相关联,关联度如此之高,从生到死,让人像钟摆一种,不断地在醒与睡之间进行转换。睡眠像环扣一样,把人生长长的链条环环相扣。我们应当信赖上天,相信上天让人睡眠是有深意的,睡眠绝非无益的耗费。从提升生命品质角度说,睡眠可能更接近于生命品质的最优化与最完美。睡眠与入定相当,入定的过程意味着身心状态从无序调整到有效,平常人不必专门修炼入定的功夫,只要每天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睡眠,那他同样能收获到与入定相当的身心修养效果。
        善睡的人不因世间的烦杂而扰乱心态,不因世俗的烦恼而睡不着觉。善睡者睡着了也是身心祥和的,不会昏天黑地的昏睡。


        5楼2009-07-17 16:18
        回复
          小时候,爱到水里玩,虽然胆小不敢到深水区游泳,却也喜欢到浅水区游泳。在大河的旁边常有一些沙坑,有一些沙坑水深能到脖子处,夏日里,我们就去那儿游泳。游水累了,就手脚舒展开,仰面朝天,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阳光温润时,竟能在水面上睡着了,尽管睡的时间不长,很快就醒过来了,但的确是睡了一会儿,现在想一想,那感觉还是很美。
          人在都市中生活,难得亲近大自然,耳目所及不是噪音就是汽车尾气,人常会在心中反问自己,念书考学,离乡背井,来到都市工作,生活是好了,可经受了这么多年的城市污染,究竟是为什么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呢?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没法取得完全的自由。不过,如果你真自由了,你又能如何呢?于是,我想到了优美的湖水,湖水边有一座宁静的小别墅,人住在其中,可以写作,听音乐,读书,打坐等等。黄昏时分,可以到湖水中划动木浆,在湖水上放纵视野,也可以听着轻微的水声,躺在木板船上睡觉。


          9楼2009-07-17 16:57
          回复
            小时候,爱到水里玩,虽然胆小不敢到深水区游泳,却也喜欢到浅水区游泳。在大河的旁边常有一些沙坑,有一些沙坑水深能到脖子处,夏日里,我们就去那儿游泳。游水累了,就手脚舒展开,仰面朝天,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阳光温润时,竟能在水面上睡着了,尽管睡的时间不长,很快就醒过来了,但的确是睡了一会儿,现在想一想,那感觉还是很美。
            人在都市中生活,难得亲近大自然,耳目所及不是噪音就是汽车尾气,人常会在心中反问自己,念书考学,离乡背井,来到都市工作,生活是好了,可经受了这么多年的城市污染,究竟是为什么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呢?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没法取得完全的自由。不过,如果你真自由了,你又能如何呢?于是,我想到了优美的湖水,湖水边有一座宁静的小别墅,人住在其中,可以写作,听音乐,读书,静坐等等。黄昏时分,可以到湖水中划动木浆,在湖水上放纵视野,也可以听着轻微的水声,躺在木板船上睡觉。


            10楼2009-07-17 17:36
            回复
              人人都要睡觉,现在的人要睡觉,古时的人也要睡觉,平常人要睡觉,圣贤也要睡觉;但能将睡觉一事解释得明明白白并非易事。从古至今,睡眠高手都推崇向右侧睡这种睡法,佛教中称这种睡法为吉祥卧,道家睡功也讲究向右侧睡。如果在众多睡觉姿势中搞个投票的话,相信右侧卧能稳居第一,名列榜首,不仅如此,右侧卧甚至会一枝独秀,将众多的睡眠法排斥出去。实际上,除了右侧卧以外,别的卧法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若在某些特定日子,你感觉身体向左卧舒服,乃至趴着睡才舒服,那你完全可以先这么睡着,而后找一找原因,看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睡。身体往往比人大脑还有智慧,平日里你整天向右侧睡,偏偏到了某个阶段,感觉向右侧很难入眠,甚至很不舒服了,而只有向别的方向睡才舒服,这也不要紧,你可以把这当作身体发出的一种语言,你可以经由这一语言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人的身体常常会阴阳失衡,一些脏器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判定。有些人喜欢趴着睡,趴着睡对应到人的精神也是喜欢将头埋起来,类似鸵鸟喜欢将头埋在沙土中似的,一般说来,有着较大精神压力的人,会喜欢趴着睡。另外,身体内部气机的变化也可能促使其趴着睡,所以,当你喜欢趴着睡的时候,应当将此现象好好解读明白,从精神状态到身体状态,从心理到生理都可以好好梳理一下。
              打开心结才能得自在,自己梳理明白了自己的身心语言,相应的,人就会通过优化身心状态,重新校正自己的睡眠姿势。
              实际上,除了婴儿在母亲羊水中,是或仰或俯的,仰与俯应该是人类睡眠的应用选项。问题在于,人出生之后,脱离了羊水状态,睡前硬床面上,仰面而睡及俯身而睡都不太卫生罢了,但如果能将床好好改良一下,仰卧与俯伏不再严重影响人身心健康的话,那也是值得一试的。
              实际上,人睡在渔网般柔软的吊床上,仰卧在其中,身体自然卷起,跟婴儿于母亲羊水中的状态很接近,依照我的修行经验,这种姿势就很容易深入甚深功态。
              当然,平日里,在一般的睡床上,我们还是该采用右侧睡之吉祥卧姿,这么睡,心脏在上方,保持舒适轻安状态,比较符合人体结构学原理。趴着睡,心脏受压,心脏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人体健康。佛家一些人称仰天而睡为死禅,称趴着睡为阴禅,都不太好。右侧睡,身如弓,一手放在耳门附近,一手顺式向下,放在左胯上即可。


              12楼2009-07-17 18:19
              回复
                佛家将睡眠看作是人之大欲,所谓财色名食睡,位列五欲之五。人生五欲属于人生最基本的几种欲望。从佛家立场上看,这几种欲望障碍了人们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认识,人若想解脱痛苦烦恼,就应从这五种欲望的牵绊中解脱出来。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让人彻底放弃这些欲望,而是说不能让这些欲望牵着人的鼻子走,人不能做欲望的奴隶,而应调和欲望,平和身心,从欲望的束缚与禁锢中解脱出来。
                佛家反对的不是睡觉本身,而是反对过度的贪睡,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该将其大好时光用在贪睡上而荒废了修行。
                在佛家看来,人的一生,无论做什么,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担柴洒扫等,倘能觉而不迷,净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极好的修行。一个修行者不可贪睡,贪睡者被贪念所拘束,被睡魔所控制,将大好人生耗费在过度的睡眠上,在佛家看来,这无疑是愚痴之举。
                相由心生,贪睡的人会有愚痴、昏昧之相。现代生理学虽然主张人应当睡眠充足,但也有所限定,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睡八小时即可。
                佛教中国化之后,禅宗发展壮大开来。禅宗大德讲究饥则食来,疲则眠。主张随遇而安,随缘自在,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悟道者,许多行为在平常人看来,多有不可理喻之处,就如济公和尚之疯癫,常人无法理解,禅宗大德说疲则眠,其着眼点在于“睡禅”,睡与禅结合,同样是睡觉,睡与禅的结合让睡觉发生了质的飞跃。平常人在睡境中依然为欲望所牵绊而妄想颠倒,但若将睡觉与禅结合起来,那么,人在睡境中同样是遵守了戒、定、慧而得大自在。
                睡觉与禅的智慧相结合,其要旨在于人于睡觉时,仍有独照、觉察意识在,也就是说,会留有几分警戒意识在,不能让自己睡得昏沉,也不能让自己睡得散乱。睡得昏沉,人就失却了警戒之心,警戒之心没有了,各种魔境便纷至沓来了,另外,人对外界环境也少了觉知,容易遭受外来侵害。
                对治昏沉,应当开启大智大慧之门。在佛家看来,睡眠属于粗昏沉,睡眠与禅定结合,便是让粗昏沉有所调伏,以利于修行人在睡境中把持得住身心修养。人为什么会昏沉?一是身疲劳,身体疲劳了需要睡眠,可上年纪的人,其身体衰弱到了极点,反而不想睡了;这时候的不思睡,不是精力充沛的原因,恰恰是身体衰弱所衍生出的问题,是一种大昏沉。心疲劳也能造成昏沉,一个人灰心丧气到了极点,总想着睡觉,怎么也睡不够,这也是一种大昏沉。
                睡觉很散,看上去像是睡在那儿,实际上睡得很浅,浅睡眠与失眠相仿佛,这种状态持续久了,人就会上火生气,火气上冲,神魄难安。


                17楼2009-07-17 22:45
                回复
                  2025-05-14 14:55:07
                  广告
                  古来大德圣贤,在睡眠方面虽然没有多少明示,但主要的意思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在陈抟等人所留下来的与睡眠养生有关的诗句中便有所体现。先哲认为,人睡眠最紧要的是抱元守一,守住一口真气。把睡眠当作一条河流的话,河的源头一定要清澈无比,故而睡觉前,应当让自己保持宁静状态,心要清,神要凝,心头起恭敬心。信佛的人,可以于睡前拜佛,并与佛菩萨之祥和慈悲相结合,而让自己不于睡境颠倒,不受阴魔所侵。
                  在传统文化浓郁的年代,人们喜欢将修行活动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睡眠。持之以恒的修持、修行,可以获得身心调和之果报。喜欢拜佛的人,起床后可以拜佛,睡觉前也可以拜佛。可以将拜佛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拜佛修的是恭敬心、虔诚心,同时,拜佛也是很好的养生健身方法,持之以恒的拜佛,对人的身心修养有好处。
                  实际上,如果人真信,真能坚持的话,就是天天拜一棵树,恭恭敬敬地拜,对调和身心也有好处。问题在于,拜一棵树,人很难坚持下来,但拜佛有强大的民众信仰的基础,所以,有一定智慧的人不妨让自己顺随这股文化的力量,而让自己的心有所依托,让拜佛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拜佛的人生,可以是艺术化的人生,也可以是诗意化的人生,如果人能祥和而智慧地对待拜佛的话。


                  18楼2009-07-18 15:41
                  回复
                    无论你信佛与否,都可以在睡前念一会儿《阿弥陀经》、《金刚经》这样的经典。经典之所以称作经典,就因为经典浓缩了人类智慧之精华,若非如此,经典也就不能称作经典了。睡前,你看一部打打杀杀的影视剧,心怀战栗与恐惧,带着这样的情感、情绪入眠,宛如水流,源头不清,源头浑浊,也就难以指望有高质量的睡眠了。
                    修炼太极拳的人知道,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无极桩衍化出来了,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源头虚静空明,才能衍化出缠缠绵绵之阴阳变化来,如果源头乱了,后面的也就容易颠三倒四了。所以,善睡的人一定要注重睡前阶段的身心修养。
                    此外,睡觉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是睡觉,在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睡,效果是不一样的。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行为应当与大自然的阴阳变化保持步调一致。所以,顺天而为就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古时候,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将这十二时辰依照春夏秋冬划分,那么,古人将亥时、子时、丑时也就是晚21点到凌晨3点划在了冬季,也就是说这三个时辰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无论是从养生角度,还是从大自然阴阳变化角度说,冬季皆主收敛、收藏,倘若冬季不收敛、不收藏,那么,春夏便少了生机与活力。对人来说,亥时到丑时,是一天当中最好的睡眠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一天蓄养气血、调整气血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如果人不睡眠对人体气血的调整将会造成很大的干扰。从中医子午流注来看,亥时是三焦经旺盛的时间,而子时是胆经旺盛的时间,丑时是肝经旺盛的时间,三焦主气,肝胆主血,这时候睡觉的确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调整。


                    22楼2009-07-18 17:40
                    回复
                      寺院里面,通常都是凌晨四点做早课,这就意味着,出家人该在凌晨四点之前起床、洗漱了。佛教不反对睡觉,但却主张少睡,由于寺院里面所规定的睡眠时间正是人体最需要睡眠,也是人体最佳睡眠时间,所以,只要依照这样的作息睡眠,该是暗含了善睡之理。佛家摒弃的是贪睡,在佛家看来,过多的睡眠,过度的安逸,容易滋生淫欲之心,此外,将太多的时间用于睡眠,也容易荒废了大好的修行时光。寺院里面,一般晚上九点半就熄灯休息了,这种做法比较切合人体生物钟的节奏。对世俗人士来说,为了工作,有的人不得不挑灯夜战,对这部分的人来说,如果非要熬夜的话,不妨先在晚上9点左右入睡,到凌晨3点(或凌晨2点)左右起床做事,这样一调整,事情也做了,而对身体的影响又不大,可以说是比较尊崇了人体养生规律。古时候,练武的人习惯于闻鸡起舞,通常寅时就起来练功了,起得也很早,而一天下来照样神采奕奕,精神状态绝佳。


                      23楼2009-07-18 18:21
                      回复
                        南怀瑾先生有个说法,他说佛家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佛家是讲出世的,它的精义是睡眠。儒家像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儒家是讲入世的,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它的精义是生活。此三者,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但我们平时是把它们割裂开来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睡眠是睡眠。通过修习佛学、道学、儒学,只要让工作、生活、睡眠浑然一体,回复其本原,就已经悟道了。南先生的说法,一是重视了睡眠的价值,他将睡眠与工作、生活并提,尤其强调佛家文化与睡眠一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有超脱于世之妙;二是表明睡眠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若将睡眠与工作、生活等打成一片,返朴归真,人生便非常圆满了。


                        25楼2009-07-18 21:22
                        回复
                          古来大德圣贤,在睡眠方面虽然没有多少明示,但主要的意思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在陈抟等人所留下来的与睡眠养生有关的诗句中便有所体现。先哲认为,人睡眠最紧要的是抱元守一,守住一口真气。
                          以狮子吉祥卧的姿势躺好后,双眼自然合起,舌尖轻触上腭,上颚区域有个小小的圆点或圆坑,舌尖可以与此点相触。人体有许多不为人熟知的小秘密,将舌尖与此点相通,可以上达天门,下至地户,令天门地户相通相合。用《易经》六十四卦来说,即为地天泰。


                          27楼2009-07-18 21:53
                          回复
                            抱元守一,对习惯念佛的人来说,“一”可以理解为一心一意念佛,于心中恭恭敬敬地默念“阿弥陀佛 ”;对别的人来说,“一”就是清净自然,神不外驰,可以在心中缓缓默念“松散通空”或是默念“嗡啊吽”。实际上,无论念什么,只要人能令人心神安定即可,但人类文明衍化至今,诸如“阿弥陀佛”这样的佛号承载了人类无比美好、无比崇高的因子,念诵之不仅可与佛菩萨之大慈大悲、大愿大行、大智大慧相结合,亦可与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及一切圣贤之心通达,真的是功德无量。念诵是无声无相的,念的时候只是在心里面默念,并让自己的耳根与之相合,自己听自己的念佛声。需要注意的是,嘴巴不要张开,唇齿安详,面带微笑。有口水的话,可以分三次慢慢咽下。起初,可保持自然呼吸,呼吸顺畅之后,亦可吸长呼短,下巴微收,头微缩,就像白鹤休憩时的样子。


                            28楼2009-07-18 22:11
                            回复
                              2025-05-14 14:49:07
                              广告
                              睡前念佛是极好的身心修养方法,念佛得吉祥,念佛得自在,这种念佛入睡法纯以心行,切合抱元守一之旨,行之纯熟,混元一气贯通身体上下内外,能令人身体轻安舒适。
                              平常人睡觉就是睡觉,不加丝毫干预,将睡觉完全归到本能上,这是不太智慧的做法。真正明智的做法是,既不干扰人体的自然运行规律,同时又能对睡眠有所干预,将最佳的身心调养功夫用于睡眠,使得睡眠不再是本能式的活动,而是浸透着人类大智慧的性命双修的过程。如果人睡觉的时候,一点自我行持的功夫都没有,那么,凌晨二点钟过后,到了阳伏而阴盛之时,人的七情六欲活跃开来,混元一气便大受干扰了。


                              29楼2009-07-18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