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吧 关注:782贴子:28,287
  • 1回复贴,共1

孙中山妇女解放思想论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男女平权思想
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指出:“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
辛亥革命后,广大妇女革命热情高涨,孙中山积极支持。如他曾拨款5000元支持女界共和协济会的成立并指出:“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自共和民国成立,将合全国以一致进行。”他高度评价了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往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辞艰险;或慷慨助饷,鼓吹舆论,振起国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并肯定了该会“谋联合全国女界,普及教育,研究法政,提倡实业,以协助国家进步,愿力宏大,志虑高远,深堪嘉尚”。
1912年3月2日,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命令内务部颁文严禁买卖人口:“今查民国开国之始,凡属国人咸属平等……嗣后不得再有买卖人口情事,违者罚如令。其从前所结买卖契约,悉与解除,视为雇主雇人之关系,并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同年3月13日,他又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妇女缠足。他认为缠足危害严重:“害家凶国,莫此为甚。”一针见血地指出:“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姓,生理所证,岂得云诬?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问,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世务?”要求“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如有故意违反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就是要实行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的权利。1924年4月4日,他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上再次阐述了民权主义:“我们主张民权革命,便铲平那些阶级,要政治上人人都是平等地,就是男女也是平等。所以我们革命之后,便实行男女平权……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要全国男女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号召大家:“要把我们民权主义中所包括男女平等的道理,对二万万女子去宣传,在女子一方面建设民国的国基。”
孙中山把广大妇女视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支持妇女参与国家政治,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上升为男女平权,较之维新派只是将男女平等局限于家庭之中是具有根本区别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22 22:11回复
      二、妇女教育思想
    妇女教育权是妇女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由于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女子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女学以便传教。1898年,维新派经正善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经正女学(中国女学堂),为妇女受教育提供了机会。20世纪初,女学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妇女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孙中山一贯重视妇女教育问题,主张兴办学校,提高妇女素质,其妇女教育思想主要有:
    (1)建议多设学校,加强自身教育。孙中山在广州博济医院读书时就树立了女子必须接受教育的观念,认为妇女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最终实现男女平等。1890年,时为香港西医书院学生的孙中山,结合当时的社会现象,在《致郑藻如书》中不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反映了当时妇女教育极其不被重视的状况:“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否则反此。呜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人。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为了扩大妇女受教育范围,达到“妇儒(孺)亦皆晓诗书”的目的,他主张多设学校,建议“每户百家,设男女蒙馆各一所,其费随地筹之,不给则总会捐助”。
    (2)重视师范教育。兴女学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孙中山支持女子办学。他曾从临时政府资金中拔出1万元帮助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令教育部核办创办女子蚕桑学校、金陵政法女校等,指出:“凡有教育,应予提倡,乃足以启文明而速进化。该女代表既能募资设校,热诚可嘉,自当照准”。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视察时指出:“然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师范,此师范学校所宜急办也。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中国女子虽有二万万,惟于教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问者甚少。处于今日,自应以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同年12月,他在松江清华女校发表演说时指出:“今在建设之初,吾辈亟当致力于社会,多办学校。贵校于女子教育既有此基础,务望力事推广,成松江女学之模范,中国女学之模范,则兄弟有厚望焉”。
    孙中山认为,妇女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妇女只有接受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妇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妇女与男子才有可能平权,才能与男子共同建设国家。在他的支持下,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着力改革封建教育,进一步贯彻男女教育平等思想。主要改革措施有:开创了初等小学男女可以同校的先例;女子可以接受高等师范等学校教育,增加了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教学内容上,除个别课程外,男女一律等同。此外,教育部还积极倡导在全国各省开设女子小学、中学、师范、专门学校等。此外,孙中山还认为女子受教育对其争取参政权有积极作用,他指出:“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22 2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