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演给我们亲爱的教授短短的20分钟时间里(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到20分钟~),几个主要的场景:
1.蜘蛛尾巷。原著贝拉和纳西莎是晚上拜访,电影改成了下雨的傍晚。原著中贝拉和斯内普唇枪舌战的那一段多精彩呀,电影里一句都没有了。电影直接描述了关于德拉科任务的那一段,可谓“紧抓要点”,但失去了看原著时对斯内普到底是哪方面的人的谜团的猜测。这一段中纳西莎对儿子的爱心是原著想传达给读者的重要细节,和H7中最后马尔福家的倒戈有呼应作用,但本人觉得电影中纳西莎根本没有表现出原著中的焦急、紧张以及在斯内普答应立下牢不可破誓言后的激动而泣。
2.项链事件。不得不说,项链事件中斯内普用魔杖挑起项链的那一幕确实很萌,这大约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教授的镜头了。紧接着对哈利的嘲讽也是非常的有意思。这个片段很好,唯一的遗憾是短了点儿。
3.从聚会上带出德拉科。在走廊上把德拉科推逼到墙上,告诉他自己立下了牢不可破誓言,遭到德拉科不友好的对待。这个动作也是非常的帅,那种想说又不能说,想阻止又无法阻止的心态从说话的语气中一一表现了出来,遗憾的是这个片段全部是远景,就为了让后面那个波特出现一下子。
4.神锋无影事件。这个桥段原著也非常精彩,也是很长的一个桥段,可惜电影只缩减成一分钟左右的情节,斯内普看见波特用神锋无影伤害了德拉科居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传达给观众的眼神也不是愤怒,而更接近于疑惑与悲哀,更没有追查波特咒语的来源。那个“唱歌似的咒语”,恕我直言,听起来更像念经……不过我想真的编成有旋律的咒语估计难度也很大,也难保一定好听吧。
5.罗恩中毒事件,教授站在那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句话都没有说。前天看见有个帖子说这个桥段教授有一大段台词的,可我没听到。不知道怎么回事情。
6.天文塔(校长室?)和邓布利多的对话。这个桥段表现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这里的邓布利多语气是如此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在威胁斯内普:你不想干了?对不起,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由不得你选择。让我心疼不已。后面斯内普看见波特后一甩袍子那个细节还是很有型的。
7.最后的索命咒。不知道编剧为什么要搞这个教授对哈利“嘘”的改编,是不是想表现教授实际上是邓布利多的人,是好人?可这样哈利不是变成傻瓜了吗?这明显是一个保护他的行动,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尤其是紧接着斯内普又杀了邓,他前后如此矛盾的表现,哈利这么一个对很多细节都非常敏感,“一点就通”的孩子怎么会对此无动于衷呢?无论如何也要想一想斯内普为什么不对付自己还放了自己,保护了自己?再说那句索命咒。原著中描写“斯内普粗犷的脸上刻着深深的厌恶”(大意),对于斯内普来说,这是多么关键的一刻呀,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多么的复杂呀,我个人觉得电影中并没有表现出来。
后面斯内普带着食死徒离开,简直是旁若无人(霍格沃茨的学生老师都哪去了),只有哈利一人追了出去,斯哈二人在一片空旷的地上有两句简单的对话。以下是大概的对话,可能记的不全,顺序也不对,原谅我的记忆力吧:
哈利:“他是那么信任你!”
“神锋无影!”
斯内普:“用我发明的魔咒来对付我?我就是混血王子。”
哈利:“你是个懦夫!”
1.蜘蛛尾巷。原著贝拉和纳西莎是晚上拜访,电影改成了下雨的傍晚。原著中贝拉和斯内普唇枪舌战的那一段多精彩呀,电影里一句都没有了。电影直接描述了关于德拉科任务的那一段,可谓“紧抓要点”,但失去了看原著时对斯内普到底是哪方面的人的谜团的猜测。这一段中纳西莎对儿子的爱心是原著想传达给读者的重要细节,和H7中最后马尔福家的倒戈有呼应作用,但本人觉得电影中纳西莎根本没有表现出原著中的焦急、紧张以及在斯内普答应立下牢不可破誓言后的激动而泣。
2.项链事件。不得不说,项链事件中斯内普用魔杖挑起项链的那一幕确实很萌,这大约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教授的镜头了。紧接着对哈利的嘲讽也是非常的有意思。这个片段很好,唯一的遗憾是短了点儿。
3.从聚会上带出德拉科。在走廊上把德拉科推逼到墙上,告诉他自己立下了牢不可破誓言,遭到德拉科不友好的对待。这个动作也是非常的帅,那种想说又不能说,想阻止又无法阻止的心态从说话的语气中一一表现了出来,遗憾的是这个片段全部是远景,就为了让后面那个波特出现一下子。
4.神锋无影事件。这个桥段原著也非常精彩,也是很长的一个桥段,可惜电影只缩减成一分钟左右的情节,斯内普看见波特用神锋无影伤害了德拉科居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传达给观众的眼神也不是愤怒,而更接近于疑惑与悲哀,更没有追查波特咒语的来源。那个“唱歌似的咒语”,恕我直言,听起来更像念经……不过我想真的编成有旋律的咒语估计难度也很大,也难保一定好听吧。
5.罗恩中毒事件,教授站在那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句话都没有说。前天看见有个帖子说这个桥段教授有一大段台词的,可我没听到。不知道怎么回事情。
6.天文塔(校长室?)和邓布利多的对话。这个桥段表现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这里的邓布利多语气是如此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在威胁斯内普:你不想干了?对不起,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由不得你选择。让我心疼不已。后面斯内普看见波特后一甩袍子那个细节还是很有型的。
7.最后的索命咒。不知道编剧为什么要搞这个教授对哈利“嘘”的改编,是不是想表现教授实际上是邓布利多的人,是好人?可这样哈利不是变成傻瓜了吗?这明显是一个保护他的行动,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尤其是紧接着斯内普又杀了邓,他前后如此矛盾的表现,哈利这么一个对很多细节都非常敏感,“一点就通”的孩子怎么会对此无动于衷呢?无论如何也要想一想斯内普为什么不对付自己还放了自己,保护了自己?再说那句索命咒。原著中描写“斯内普粗犷的脸上刻着深深的厌恶”(大意),对于斯内普来说,这是多么关键的一刻呀,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多么的复杂呀,我个人觉得电影中并没有表现出来。
后面斯内普带着食死徒离开,简直是旁若无人(霍格沃茨的学生老师都哪去了),只有哈利一人追了出去,斯哈二人在一片空旷的地上有两句简单的对话。以下是大概的对话,可能记的不全,顺序也不对,原谅我的记忆力吧:
哈利:“他是那么信任你!”
“神锋无影!”
斯内普:“用我发明的魔咒来对付我?我就是混血王子。”
哈利:“你是个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