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12年在一次组稿会上提交的小说片段,是在09年的旧稿基础上改出来的,最终没被采用,我就把它保存在了自己的个人贴吧里。
当时收到组稿总编的两条建议:一、写“对话体”需要更强的笔力;二、尽量避免在小说里以大篇幅对话的形式讲设定或者讲道理。
当时只觉得这是行业内的经验之谈,为的是避免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情况,所以我虽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但还是想着将来笔力有进步时再做尝试。
后来因为学业繁重,我放弃创作,转向研究,得以阅读大量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写小说就像是种水果,而道理就像维生素,我们种出来的水果自然含着维生素,但我们没办法直接从地里种出维生素片,也没有这个必要。换个角度说,文学家像是农民,哲学家才是医生,他们提供给世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在小说里以大篇幅的对话讲道理,其实就像在水果里塞入维生素片一样,从生产角度讲太过简单粗暴,而从食用角度讲,味道和口感也不会太好。
生产出这样一个东西来,当然算不上成功,但却还有消费者喜欢,这其实主要是靠同行衬托。当市场上充斥着千篇一律的个大水多没营养的催量催熟型水果时,正常水果就算塞了维生素片也一样会获得一部分人的青睐。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个基本事实的成立:水果如果不夹着药片,肯定会更好吃,好吃很多倍。
剑来开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果子,又甜又脆还带着一股清香,经常吃得人潸然泪下。后来开始注射维生素口服液,口感和味道都有所下降,不过还是很好吃。但是从书简湖开始就是真正塞药片了。塞药片也不是完全不能吃,把药片拿出来之后仍旧比市面上大多数果子强,但到了北俱芦洲之后,塞药片之余还大量注水,这就真有些难以下咽了。
网络文学有其独特性,故事篇幅大,创作时间短,更新速度快,而且利润与字数直接挂钩,所以再好的作者也难免会往作品里掺水,这点在阅读之前就应做好准备,没啥可抱怨的,但边讲道理边注水,效果真的是很差。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烽火最近一段时间好像在闹情绪,反复地讲同一个道理,善恶也好,规矩也罢,明明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换个场景换个人又再讲一次。就算“讲道理”是他的创作审美和创作志向,但正常来说也不会盯着一个道理反复讲,这是现实生活中在跟谁赌气吗?
不管什么原因,其实还是应该好好地讲故事,尤其对于烽火这种笔力超拔稳健的作者来说,故事讲好了,道理自然就在里面,而强行把道理塞到故事里,最后肯定得不偿失。这个就像“剑气十八停”一样,算是大家一步一个血脚印,摸索出来的规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