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吧 关注:16,232贴子:301,500

元代文人信息征集,望万能的吧友给以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姚枢(1201-1278)元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治汗。
1235年,皇子阔出领兵攻南宋,诏姚枢同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流诸书,始攻习理学。
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
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国之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今湖北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订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士承旨职位。
1280年,姚枢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就选择了河南辉县作为他最后的归宿。元世祖忽必烈还给他加封了许多美名,陵墓很是排场,还派大小官人专门为他守墓。


1楼2019-04-29 21:30回复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去世,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3楼2019-04-29 21:55
    收起回复
      金莲川时期还是整个元代哦,可以从全元文里面的作者梳理起。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5-04 16:50
      收起回复
        郝经(1222—1275),字伯常,始祖郝仪由太原迁至潞州(今长治市),八世祖郝祚又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郝经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业儒、匮徒不仕,教授乡里,为一郡望族。郝经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学有方闻名。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乃马真后二年(1243)以后,他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在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张柔家中富有藏书,郝经尽得观览,眼界更加开阔,学识上也有了极大长进。在贾、张二世侯家做教师期间,郝经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元好问遂相与论作诗作文法。郝经赞赏元好问的学问和为人,称其为“一代宗匠”,并执弟子礼。郝经多次拜见赵复,与他交游论道。赵复十分赏识郝经,称“江左为学读书如伯常者甚多,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者,盖亦鲜矣”。有资料称元好问十四岁跟郝天挺求学六年,后来为郝天挺写墓志铭。


        7楼2019-05-05 00:51
        收起回复
          张柔,(1190年~1268年),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人,金末元初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 元太宗四年(1232年),奉调伐金,随速不台围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守将降,张柔独至史馆运走《金实录》和秘府图书;又访耆旧望族,护送北归。


          10楼2019-05-05 01:14
          收起回复
            许师敬(约1255—1340年),字敬臣,谥文穆,元朝河内李封村(今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是元朝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历法学家许衡的第四子。许师敬编著《皇图大训》,教授皇帝及皇太子;勤俭治国,使天灾频生的泰定时期呈现治平盛世,卓有政绩;精通汉蒙两种语言,尤精于书法艺术,留有墨宝传世。“伯里合不花墓碑铭(公姓忽神,讳伯里合不花)”和”元蓟国公张应瑞墓的先茔碑“。


            12楼2019-05-05 01:47
            收起回复
              附上一篇碑文
              忽神伯里合不花碑
              大元故镇国上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副都万
              户赠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护军追封云中郡公谥襄
              懋忽神公神道碑铭并序
              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翰诰同修国史孛术鲁翀撰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许师敬书
              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起岩篆额
              公姓忽神氏讳伯里合不花其先蒙古部人高祖博鲁温诺
              延佐
              太祖圣武皇帝剏业有大功子孙遂以弓矢韔箙侍御
              乘舆长宿卫其职曰火而赤曾祖考塔察而一名倴盏以弓
              矢侍御
              太祖天兵克燕赵命为燕南断事长官岁壬辰
              太宗皇帝伐金拜行省都元帅将所分卫士及诸王驸
              马蒙古诸翼汉军自河中府渡河破潼关取陕州葵巳春正
              月朔旦降陕帅赵行省东行降洛帅马行省并河玳瑁寨主
              任元帅民豪苏汴王居贾珍阎海支显等以次纳欵皆使按
              堵以集民众以所得兵士益部曲攻金金主弃汴涉河走归
              德遂之蔡秋偕大兵袭蔡筑垒示持久遣使于宋徵兵□金
              人危蹙冬破蔡西城元帅犯天石先登按兵缓进欲生致金
              主俄鼓噪四合金主自缢幽兰轩甲午春正月金亡元帅奏
              金人既灭宋人迫我何以隄籞请亘大河南北东自曹濮西
              抵秦陇分兵驻守镇中原遏宋寇
              制允由是京兆凤翔秦巩等二十四州迤逦抚定乙末秋宋
              人寇淮元帅将众南征丙申春二月息州主帅崔太尉□□
              降光息□地皆定诏以息民瑇瑁寨户口赐元帅农佃养老戊戌攻寿州薨
              于军祖考别里虎台继佩弓矢事
              宪宗皇帝袭长部伍壬子秋七月授行省兵马都元帅印将
              领四万户蒙古军马并诸翼汉军征收淮汉未附郡县薨考
              密里察而事
              世祖皇帝继佩弓矢中统元年授大河以南统军五年授保
              甲丁壮射生军达鲁花赤至元四年袭蒙古军万户功襄樊
              薨泰定元年赠明威将军洪泽屯田万户府达鲁花赤上骑
              都尉追封平阳郡候妻博罗海平阳郡夫人公叔父宋都台
              袭攻襄樊十年吕文焕降十一年从大兵收鄂岳授昭毅大
              将军收归峡下江陵以兵镇潭州十二年兵攻江州授都元
              帅佩虎符兼江东西大都督破建州获斩万将军抚辑民
              庶七十余户次塔水擒骁将熊飞并偏校五十余人抵龙兴
              主帅刘运使帅众降绥辑士民秋毫无犯南康吉灨袁瑞临
              抚建广南东西道次第皆降十三年冬十月薨公之兄阿鲁
              灰袭将元军战克有功十八年授江西道都元帅薨十九年
              公始袭父兄旧职峒獠董辉等叛讨平之授昭勇大将军蒙
              古军万户佩以三珠虎符三十年以蒙古军戍湖广从平章
              政事刘二霸都讨叛寇所至宁戢元贞元年将蒙古军二千
              人扈从上都秋八月加镇国上将军职仍旧赐王□带弓刀
              鞍辔岁扈北幸大德三年从
              武宗皇帝北征著劳绩
              诏以所部兵屯田称海六年授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
              副都万户仍屯田九年以北方宁晏
              诏有司资力还河南岁扈 乘舆上京延祐元年秋八月
              一日薨葬平阳解州闻喜晋原乡甘泉镇西原之茔泰定元
              年赠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护军追封云中郡公谥襄懋夫
              人讳完者姓剳剌而氏封平阳郡太夫人子男三人长昔里
              伯吉次昔里吉次嵩寿昔里伯吉延祐二年夏四月袭明威
              将军佩三珠虎符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副都万户四
              年秋九月特加怀远大将军泰定二年秋八月进定远大将
              军今至再元之二年夏五月进昭毅大将军性简重明亮
              善抚士卒四府两翼将吏畏其威而服其德可谓能子而贤
              于□其家者也夫人宝□封平阳郡夫人盖赏论之帝天下
              之兴也必有绝世之才同德之佐翼世运隆丕基尚矣
              皇天眷祐
              太祖皇帝受命而出襄懋公之高曾英迈材武感会风云开
              开辟疆宇为佐命元功□及公之祖考父兄继兵师效忠力光
              振世业六世八传皆有令闻河山带砺诒庆无疆遡其所自
              来干戈熾焰玉石不分之际智勇仁义德及民物信可见矣
              是宜铭铭曰(此处多为赞语,因字符限制,略。)
              至正五年岁次乙酉十一月戌子 日
              孙昭勇大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蒙古军万户
              八撒儿子昭武大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副都
              万户惜礼伯吉立石
              弟李文通
              许昌石匠祝景新镌


              13楼2019-05-05 01:52
              收起回复
                康里巎巎[náo](1295~1345)蒙古族(康里部),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字子山,号正斋、恕叟。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书名世。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14楼2019-05-05 02:25
                收起回复
                  窦默(1196-1280)
                    元初理学家。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位邯郸市东)人。初名杰,字子声,又字汉卿。金末,避乱河南,从名医李浩学铜人针法;又南走德安(今湖北省安陆县,位随州市东南),习读宋人理学著作。元兵陷德安,杨惟忠招集儒释道之义。他应召北归至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位广平县东南),与姚枢、许衡等讲求理学。后又返回肥乡,教授生徒以经术之学。元世祖忽必烈为藩王时,曾召见问治国之道,使其皇子皆从之学。即位后,被元世祖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晚年又加至昭文馆大学士。卒。封魏国公,谥文正。


                  15楼2019-05-05 02:58
                  收起回复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仁寿郡公,谥号“文靖”。曾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16楼2019-05-05 03:08
                    回复
                      揭傒(xī)斯(1274年6月10日—1344年8月19日),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


                      17楼2019-05-05 03:09
                      回复
                        柳贯(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1] ),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


                        18楼2019-05-05 03:10
                        回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


                          19楼2019-05-05 03:10
                          回复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20楼2019-05-05 03:11
                            回复
                              杨载(1271—1323年9月15日 [1] )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21楼2019-05-05 0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