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上录取案例的真实性有待鉴别
我就看过某个公司官网上,当年晒出来几个耶鲁法学院的录取。
请问,你们是否知道耶鲁法学院一年录取几个学生?又录取几个中国学生?近10年一共录取过几个中国学生?都是什么背景?
因此,不要被留学机构中国顶尖案例所征服,而是要静下心来,让他们帮你分析下你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
2.看公司名气和规模也是个误区
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大公司比较可信,因为大公司的分工一般都非常明确,会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客服人员会有非常成熟的接待流程和对抗性答疑,加之他们对行业的未知,再看看规模较大的办公场所,很可能直接签约交钱了。
但咨询水平是不能用这些来衡量的,一般大公司“各管一段”的模式也常常会让你的后期服务与期望产生落差。
一旦成为大公司的签约客户之后,学生很可能就成为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 看似非常正规,但留学申请恰恰需要的是个性的塑造,这种各司其职的脱节工作法很难为申请者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
再加上由于人力有限,很多新人在大公司就会被推上咨询师的岗位,他们掌握的信息甚至不如学生和家长。即使遇到有经验的咨询师,由于客户承载量过高,也无法有充足的精力为你服务。
如果选择了大的留学机构,不要随便接受公司指派的咨询师,最好能和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所以,我认为公司规模不能视为选择留学机构的一个主要参考因素。越是大的公司,越是可能管理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
3.招生官及名校背景导师也是个误区
现在很多家机构推出了招生官服务,名校背景导师一对一服务等等。比如申请商科,对面的咨询师会非常轻松地告诉你,我们有众多毕业于美国顶尖大学商学院的导师,甚至他自己就是美国商学院毕业的。
在这种气场下,估计没有几个人不折服。不可否认,这些咨询师在对美国课程及学业的了解上确实专业,但申请是个复杂的过程,仅仅了解美国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远远不够。
一个优秀咨询师,包括定位分析能力、背景提升计划制定的能力、文书写作能力,甚至责任感,案例经验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过咨询和创的学生向我介绍,他在咨询某家机构的时候,确实体验到了咨询师在美国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专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巧妙地掩盖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缺陷。
同时要警惕,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是你的咨询顾问, 他的精力更多的是在前端咨询和销售上。
4.比价格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很多家长和学生不太了解整个行业和服务区别,在各个留学机构走了一圈,发现大家介绍的都差不多,于是就果断选择最便宜的机构。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后果非常严重。殊不知整个留学服务的过程和细节千差万别,虽然有的机构价格便宜了很多,但服务很可能是一文不值的,还不如自己DIY。还有一些机构直接开出了天价,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就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认为这肯定是最高端的服务。
但是它的性价比真的高吗?你了解过这个老师的从业经历吗?真的能给你带来帮助吗?留学咨询行业也符合市场的性价比规律,如果只看价格,不仅浪费钱财,也浪费了时间,最终很容易导致申请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