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轼吧 关注:13贴子:224
  • 0回复贴,共1

台湾的蔡国真教授在《追寻与传释》中,评述朱轼与颜李实学的渊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清儒学案》记载,朱轼之交游有方苞、扬名时等人。与方苞尤为交笃,方尝以《周官余论》十篇之三示之,朱持至上书房,手录曰:“当吾世有此异人,而上竟不闻知可乎?”此外,朱轼曾问士于方苞,两人交情深厚可见。时恕谷先生李塨与颜元提倡践履之学,朱轼案临蒲城时曾往访李塨,并自谓神交恕谷二十年。则李塨亦当入其交游之列。
在学术思想方面,朱轼、杨名时形成的网络,是以程、朱思想为根底,提倡化知识为力行之学。朱轼于康熙四十八年提督陕西学政时,以张载“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学为诸生摩刮;史传言其笃信程、朱之言,以躬行自儆,乾隆御制诗称其:“每为阐经旨,汉则称贾董,宋惟宗五子,恒言不在言,惟在行而已。”朱轼为乾隆讲学,以宋五子理学为内涵,而以践行为督促,亦尝自言:“顾惟士所贵读书者,穷理格物,明善以复其初耳,非欲其博文强记以资口说、工文词已也……然制艺之设,所以阐发六经之微言,必于圣贤义蕴精研熟习,体察于身心之间,而实有所得而后能津津言之有味,此取士之法,所以寓课行于衡文之中,以求得真才实学而用之也。今之士,朝夕讽诵,未尝体察于身心,及搦管为文则多方揣摩曰,如此而元,如此而魁,是以文章为邀荣之阶,儒其名,市井其心,可耻孰甚乎?”可见,朱轼的学术倾向与清初实学之主张并无大别。
朱轼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备受荣宠,生平事功卓荦,大抵以水利实业为主;又谓神交恕谷,核之以其交游及生平行事,朱轼确然谓力学笃行之士。著有《家仪》、《历代名臣名儒循吏传》、《广惠编》等,尤精于三礼。
以时间先后之次来看,李光地极称宋儒,其盛赞朱子之处,在于朱子能“反复于知行”;而朱轼、杨名时论学,一申“践行”,一重“力行”,则此三位儒者,犹不失东林重实行之遗风;至方苞,则唱言“济于实用”;而李塨所代表的颜李学派,更是屡以“有用”、“无用”评论学术。于此已可见出东林时期之“实行”式的“实学”,已渐入清儒“实用”式的“实学”。犹有可说者,李塨后来学术兴味往“道问学”靠近,正正契合了前述钱穆“舍实行而言实学”之评论及陈祖武“实际问题的探讨让位于经史诸学的笃实讲求”。



1楼2019-04-30 12: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