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川吧 关注:64贴子:637
  • 0回复贴,共1
坐街
农村坐街是一项社交方式。也是一种消遣活动。多以老汉们为主,老娘娘们不多。老汉们不能到地里动弹了,前后晌就在街上坐着,或叨啦,或胡议论,或侃大山,或闭目养神,或晒太阳,打法时光。劳作人一般是晚饭后,或红火时候也到街上少时一下。坐街的地点一般比较是中心或村里的红火地方,交通聚散地,戏台院里,庙根前,十字街,街口,堡门处,商店铺面边。
坐街比较随便散漫,不像串门,一对一,针对性强,不说干坐的显得尴尬,说活也有主题,有说有对。坐街人数多起码是四五个,可说可不说,随便,有时有主题,有时没有,东一下,西一句,上句说了下句不定什么时候才崩出来。有时说的很热络,抢不上话茬子。有时很冷清。有时半天不说话也不会觉得无聊和尴尬。人数多了还分小群,关系好的凑的近,见不得的,离得远。说到一起的切切私语,偶尔想和离得远的说一句,就探出脑袋说的声音大。如果是想让大伙都听见,就声音高些。总之坐街就是个大场场,什么人也去,也比避讳,共和之处。
或走或挪或拄棍,或人掺扶,还有让人背的。体力好的站着,弱的坐着,马扎,圪榄的,根花,檐地,对窝,石头都是坐的东西。在不大一会儿的或站站,或圪蹴一下。长者居中,晚辈年龄小的,身强的外围。有时老伙伴几次不出来人们就议论怎么了。
外面人、出门后回来,路过坐街处总要驻足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或散根烟,人们就夸奖有礼貌,人恭礼发的。不然就被评价为没礼数。
路过村里,遇到坐街的往往也要打个招呼。老者们多数也乐意回答个问路,寻门的。俗话见人不施礼多走二十里。
老娘娘们一般不坐街,她们多离得家不太远,巷廊头起,三五成群为主。
吃饭时人们端上碗到巷廊头起,丁字的处聚集说话有比较紧密相关的主题。冬天人们到饲养处夜坐。这几种形式都是劳作人为主。和退出劳作的人坐街形式和内容都不同。


IP属地:山西1楼2019-05-02 19: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