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由来已久,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数据新闻在日益革新的技术支持下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形态。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媒体尝试利用数字的罗列作为辅助新闻报道的工具,数字的加入使新闻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观念的变革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变化,数据在传媒领域中逐渐由配角发展为主角。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在众多数据新闻研究者们的释义下演变为“数据即信息”,数据成为了从业者开发新闻价值的源泉。
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自己的专著《大数据时代》中提到:“人类储存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 4 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 9 倍”[1],“大数据”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开发价值的概念之一,它的飞速发展革新了人们关于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领域,大数据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式渗透着人们的生活。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搜索记录、购买记录、浏览历史等看似价值平凡的信息,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开发后续服务、挖掘商业价值的珍贵数据。近几年,随着“今日头条”等以用户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新闻搜索引擎产品上线,通过分析阅读历史、地理定位、搜索习惯等海量用户数据,便于产品方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定位推荐。可见,大数据参与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是省去用户自行做出选择,让用户在其有所需求的某一方面能够更加方便。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数据以“主角”的形式出现在新闻内容中,新闻工作者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数据驱动内容的生产,使其衍生出强大的内容生产潜力。因此,在以内容生产为王的传媒领域,大数据逐步成为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世界各大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开辟专门的数据新闻板块,并推出品牌化的数据新闻系列报道。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各级主流媒体也开始尝试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数据新闻转型。所以数据新闻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日渐更新的科学技术让数据新闻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数据辅助报道新闻,到精确新闻,再到今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数据新闻”,数据驱动型的数据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了今天新闻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报道形式,数据新闻就成为了传统电视媒体把控和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与平面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相比,电视数据新闻的制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在呈现方式上,电视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更为繁琐和复杂,采编人员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还要将大数据的可视化成果与视频画面结合,这就涉及虚拟画面与真实画面的统筹兼顾,甚至特殊化的拍摄手法,以求数据的完美呈现。
在报道的规模和形式上,由于数据新闻需要投入相对来说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成本,与报业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对于数据新闻常态化、周期性呈现的特点相反,电视媒体的数据新闻一般都以系列、成组报道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且报道周期较短。
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高一级的主流电视媒体,是数据新闻在传统电视媒体播出的先行者。央视在走数据新闻品牌化战略的同时,探索出新的主题宣传报道生产流程,为国内其它地方电视台提供了借鉴。《内蒙古新闻联播》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党媒电视新闻栏目,在近几年的多个重大活动节点,如自治区党代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召开之际,均推出了大型系列数据新闻主题宣传报道,与中央电视台同一类型的主题宣传性报道相对比,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这一类地方媒体凸显出一些理念、思维上的弊端,除去数据源不够权威和充足、可视化技术不够完善等原因,其采编人员对于数据新闻真正的意义和概念尚不是很明晰,制作流程存在多处短板,整体实践过程明显缺乏理论框架的指导。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新闻报道的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同一类型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梳理国内已经实践了的数据新闻报道的特点和优势,并总结出国内地方电视台数据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数据新闻的创新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同时为我国未来的大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数据新闻的集中研究起始于 2010 年,但对于数据新闻的最早实践从上世纪就开始了。从现有相关著作可以看出,国外针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偏重于实践与方法论,多数专著都是基于已有成功案例梳理出最接近于实际意义的数据新闻操作方法和可视化实践路线。英国《卫报》在 1821 年 5 月 5 日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数据新闻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篇数据新闻,分析了当年萨尔福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和他们的年度开支数据。而后,《卫报》成为世界范围内数据新闻的先行者,国外众多数据新闻类研究文献,均以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作为案例展开分析。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卫报》之于其它媒体最主要的借鉴意义在于其开放的数据资源平台、基于全球热点展开的数据新闻专题报道及其独立的数据新闻团队。
1980 年,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其大数据专著《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2011 年,麦肯锡公司发表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使得大数据概念在传媒领域得以进一步的深入。
同样是 2011 年,来自 BBC、《卫报》、《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的众多从事数据新闻行业的记者们聚集在伦敦“Mozilla”大会,共同探讨完成了一本数据新闻实践手册《数据新闻手册》(Data Journalism Handbook),这本手册尝试集多家观点为一身去解释数据新闻的概念,展示了各大国际知名媒体的数据新闻操作经典案例,以及分析数据和可视化呈现的方法介绍,业务性较强,致力于为数据新闻的实践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意味着数据新闻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在世界传媒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被视为全球数据新闻和数据可视化的领军人物、谷歌公司的趋势数据主编分析师西蒙·罗杰斯同年出版的著作《事实是神圣的:数据的力量》以卫报为分析案例,介绍了传统纸媒在制作大数据新闻时的分析、整理、可视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报纸是如何通过数据“讲故事”的。
2013 年,西蒙·罗杰斯出版的专著《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成为了不少媒体人钻研数据新闻的必读书目,罗杰斯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英国《卫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的经典数据新闻实例,为媒体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可视化借鉴经验。罗杰斯认为,数据新闻引领着一场信息透明化的全新运动,它让我们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并终将改变世界。罗杰斯提出的数据新闻相关方法论,被认为是颠覆了传统新闻业的生产流程。
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自己的专著《大数据时代》中提到:“人类储存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 4 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 9 倍”[1],“大数据”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开发价值的概念之一,它的飞速发展革新了人们关于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领域,大数据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式渗透着人们的生活。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搜索记录、购买记录、浏览历史等看似价值平凡的信息,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开发后续服务、挖掘商业价值的珍贵数据。近几年,随着“今日头条”等以用户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新闻搜索引擎产品上线,通过分析阅读历史、地理定位、搜索习惯等海量用户数据,便于产品方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定位推荐。可见,大数据参与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是省去用户自行做出选择,让用户在其有所需求的某一方面能够更加方便。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数据以“主角”的形式出现在新闻内容中,新闻工作者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数据驱动内容的生产,使其衍生出强大的内容生产潜力。因此,在以内容生产为王的传媒领域,大数据逐步成为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世界各大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开辟专门的数据新闻板块,并推出品牌化的数据新闻系列报道。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各级主流媒体也开始尝试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数据新闻转型。所以数据新闻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日渐更新的科学技术让数据新闻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数据辅助报道新闻,到精确新闻,再到今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数据新闻”,数据驱动型的数据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了今天新闻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报道形式,数据新闻就成为了传统电视媒体把控和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与平面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相比,电视数据新闻的制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在呈现方式上,电视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更为繁琐和复杂,采编人员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还要将大数据的可视化成果与视频画面结合,这就涉及虚拟画面与真实画面的统筹兼顾,甚至特殊化的拍摄手法,以求数据的完美呈现。
在报道的规模和形式上,由于数据新闻需要投入相对来说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成本,与报业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对于数据新闻常态化、周期性呈现的特点相反,电视媒体的数据新闻一般都以系列、成组报道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且报道周期较短。
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高一级的主流电视媒体,是数据新闻在传统电视媒体播出的先行者。央视在走数据新闻品牌化战略的同时,探索出新的主题宣传报道生产流程,为国内其它地方电视台提供了借鉴。《内蒙古新闻联播》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党媒电视新闻栏目,在近几年的多个重大活动节点,如自治区党代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召开之际,均推出了大型系列数据新闻主题宣传报道,与中央电视台同一类型的主题宣传性报道相对比,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这一类地方媒体凸显出一些理念、思维上的弊端,除去数据源不够权威和充足、可视化技术不够完善等原因,其采编人员对于数据新闻真正的意义和概念尚不是很明晰,制作流程存在多处短板,整体实践过程明显缺乏理论框架的指导。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新闻报道的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同一类型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梳理国内已经实践了的数据新闻报道的特点和优势,并总结出国内地方电视台数据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数据新闻的创新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同时为我国未来的大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数据新闻的集中研究起始于 2010 年,但对于数据新闻的最早实践从上世纪就开始了。从现有相关著作可以看出,国外针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偏重于实践与方法论,多数专著都是基于已有成功案例梳理出最接近于实际意义的数据新闻操作方法和可视化实践路线。英国《卫报》在 1821 年 5 月 5 日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数据新闻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篇数据新闻,分析了当年萨尔福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和他们的年度开支数据。而后,《卫报》成为世界范围内数据新闻的先行者,国外众多数据新闻类研究文献,均以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作为案例展开分析。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卫报》之于其它媒体最主要的借鉴意义在于其开放的数据资源平台、基于全球热点展开的数据新闻专题报道及其独立的数据新闻团队。
1980 年,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其大数据专著《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2011 年,麦肯锡公司发表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使得大数据概念在传媒领域得以进一步的深入。
同样是 2011 年,来自 BBC、《卫报》、《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的众多从事数据新闻行业的记者们聚集在伦敦“Mozilla”大会,共同探讨完成了一本数据新闻实践手册《数据新闻手册》(Data Journalism Handbook),这本手册尝试集多家观点为一身去解释数据新闻的概念,展示了各大国际知名媒体的数据新闻操作经典案例,以及分析数据和可视化呈现的方法介绍,业务性较强,致力于为数据新闻的实践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意味着数据新闻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在世界传媒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被视为全球数据新闻和数据可视化的领军人物、谷歌公司的趋势数据主编分析师西蒙·罗杰斯同年出版的著作《事实是神圣的:数据的力量》以卫报为分析案例,介绍了传统纸媒在制作大数据新闻时的分析、整理、可视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报纸是如何通过数据“讲故事”的。
2013 年,西蒙·罗杰斯出版的专著《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成为了不少媒体人钻研数据新闻的必读书目,罗杰斯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英国《卫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的经典数据新闻实例,为媒体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可视化借鉴经验。罗杰斯认为,数据新闻引领着一场信息透明化的全新运动,它让我们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并终将改变世界。罗杰斯提出的数据新闻相关方法论,被认为是颠覆了传统新闻业的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