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团打车遇险”引发的网约车乱象
自5月26日使用美团打车深夜无故被司机拉到一废弃场所,且多次沟通无果,直至拨打110才平安到家后,我与美团的抗争一直纠葛至今(详见6月2日起微博)。过程中,综合长久以来方方面面的讯息,更觉此次事件不过冰山一角。相比个人得失,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醒大家来关注网约车乱象。
一、都是资本惹的祸?
创业需要资本的助推,但同时也易被资本绑架。投资人数亿资金助创业者烧钱抢市场,看中的显然不是盈利分红,而是最终的上市退出。这也就是为什么滴滴和美团迄今为止未越过止损线,却一直能以独角兽姿态获得那么多投资机构青睐的原因。
王兴加入打车战场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原有的故事与市场不足以支撑高估值的下一轮融资或上市,所以才要抢新的市场份额、新的流量入口和盈利可能。然而,是资本给的时间不够,还是美团耐心不足?美团打车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对乘客人身安全做好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匆匆上马。才会导致乘客遇险,且遇险之后投诉无门。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网约车乱象频生。政府看到了,并采取了措施,勒令网约车必须本地车牌、本地户口司机。本意是保护乘客安全,责咎到个人。对网约车平台来说却是巨大的打击!截止2017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2.87亿,而合法网约车却只有10万。这10万司机还是由神州、滴滴、易到等瓜分,如今再加入美团……
因而每当有问题和投诉发生,平台向乘客致歉并给予补贴、声称严惩司机,而实际上据一位司机亲口透露:平台根本从不找他们麻烦。反而一味鼓励现有司机多多介绍合规司机,并给予奖励及各种不处罚保证。
于是,打人、杀人、胡乱把乘客拉到不知名的荒僻场所意图不轨等现象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对司机来说,最严重也不过被封账号,无法于平台接单。他们在平台方犯错的成本近乎为零。犯错没有代价或代价极其轻微,人才敢于不断犯错。
三、高额补贴催生安全隐患
美团加入打车市场后,补贴战再度打响。司机们从原本向平台交费,变成了每拉一单皆享受平台高额补贴。高收益使得一直被法规禁止在外的外地牌、外地身份证司机也跃跃欲试。于是,借他人车牌和身份登记,一个账号多人使用等手段层出不穷。平台只有在接到客人举报后,才会做出处理。而最早的预查排患工作几乎是不存在的。像一位司机说的,少一个司机,他们(平台)就少挣好多钱。符合规定能开网约车的本来就少……而对于用户来说呢?如果连车主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人身安全谁来保障?
四、挣钱模式,谈何初心?
都说创业需要“初心”。但资本催生的创业讲求的是模式,是商业。因而令平台“多挣钱,少承担法律责任(尽量规避隐患责任)”是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平台对司机完全没有控制力,有奖无惩。便是惩罚,也很弱——平台既不是公检法,也不是司机实际供职单位。甚至于连司机注册信息是否真实一致都无法确认。当乘客乘车遭遇风险或问题,平台方又能承担起什么样的作用和责任呢?
五、关键词是否应该存在?
在平台公司的系统设置里,有一项叫“标签”。本意是为促进顺风车司机接单与成交率。但可能有人不知道,空姐遇害案里,“标签”是最大的始作俑者。若一个司机冲着“肤白貌美、大长腿”且“好说话”这样的标签去接单,没有一丝想入非非的可能有多少?在此,也要提醒诸位乘客:乘车一定坐后排!也不要与司机过多交谈,过多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六、祸患发生,责任如何界定?
这点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悬案了。平台与用户之间没有安全保障的协议,与司机之间没有安全约束的协议。法律方面也没有明确这样的公共平台方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之,整个市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乱象。模式的创新对于创业者和资本来说是好事,初期确实也能给大家带来些便利。但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它就不可避免地对这个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为网约车平台,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亿万国人出行的便利,更有亿万国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如今,网约车乱象频发的当下,平台是否也应适时做出些反思,对社会和民众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呢?
自5月26日使用美团打车深夜无故被司机拉到一废弃场所,且多次沟通无果,直至拨打110才平安到家后,我与美团的抗争一直纠葛至今(详见6月2日起微博)。过程中,综合长久以来方方面面的讯息,更觉此次事件不过冰山一角。相比个人得失,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醒大家来关注网约车乱象。
一、都是资本惹的祸?
创业需要资本的助推,但同时也易被资本绑架。投资人数亿资金助创业者烧钱抢市场,看中的显然不是盈利分红,而是最终的上市退出。这也就是为什么滴滴和美团迄今为止未越过止损线,却一直能以独角兽姿态获得那么多投资机构青睐的原因。
王兴加入打车战场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原有的故事与市场不足以支撑高估值的下一轮融资或上市,所以才要抢新的市场份额、新的流量入口和盈利可能。然而,是资本给的时间不够,还是美团耐心不足?美团打车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对乘客人身安全做好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匆匆上马。才会导致乘客遇险,且遇险之后投诉无门。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网约车乱象频生。政府看到了,并采取了措施,勒令网约车必须本地车牌、本地户口司机。本意是保护乘客安全,责咎到个人。对网约车平台来说却是巨大的打击!截止2017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2.87亿,而合法网约车却只有10万。这10万司机还是由神州、滴滴、易到等瓜分,如今再加入美团……
因而每当有问题和投诉发生,平台向乘客致歉并给予补贴、声称严惩司机,而实际上据一位司机亲口透露:平台根本从不找他们麻烦。反而一味鼓励现有司机多多介绍合规司机,并给予奖励及各种不处罚保证。
于是,打人、杀人、胡乱把乘客拉到不知名的荒僻场所意图不轨等现象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对司机来说,最严重也不过被封账号,无法于平台接单。他们在平台方犯错的成本近乎为零。犯错没有代价或代价极其轻微,人才敢于不断犯错。
三、高额补贴催生安全隐患
美团加入打车市场后,补贴战再度打响。司机们从原本向平台交费,变成了每拉一单皆享受平台高额补贴。高收益使得一直被法规禁止在外的外地牌、外地身份证司机也跃跃欲试。于是,借他人车牌和身份登记,一个账号多人使用等手段层出不穷。平台只有在接到客人举报后,才会做出处理。而最早的预查排患工作几乎是不存在的。像一位司机说的,少一个司机,他们(平台)就少挣好多钱。符合规定能开网约车的本来就少……而对于用户来说呢?如果连车主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人身安全谁来保障?
四、挣钱模式,谈何初心?
都说创业需要“初心”。但资本催生的创业讲求的是模式,是商业。因而令平台“多挣钱,少承担法律责任(尽量规避隐患责任)”是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平台对司机完全没有控制力,有奖无惩。便是惩罚,也很弱——平台既不是公检法,也不是司机实际供职单位。甚至于连司机注册信息是否真实一致都无法确认。当乘客乘车遭遇风险或问题,平台方又能承担起什么样的作用和责任呢?
五、关键词是否应该存在?
在平台公司的系统设置里,有一项叫“标签”。本意是为促进顺风车司机接单与成交率。但可能有人不知道,空姐遇害案里,“标签”是最大的始作俑者。若一个司机冲着“肤白貌美、大长腿”且“好说话”这样的标签去接单,没有一丝想入非非的可能有多少?在此,也要提醒诸位乘客:乘车一定坐后排!也不要与司机过多交谈,过多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六、祸患发生,责任如何界定?
这点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悬案了。平台与用户之间没有安全保障的协议,与司机之间没有安全约束的协议。法律方面也没有明确这样的公共平台方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之,整个市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乱象。模式的创新对于创业者和资本来说是好事,初期确实也能给大家带来些便利。但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它就不可避免地对这个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为网约车平台,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亿万国人出行的便利,更有亿万国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如今,网约车乱象频发的当下,平台是否也应适时做出些反思,对社会和民众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