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之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我很是喜欢!相对于一些晦涩艰深的诗作,无异于是一股清流,一枝素兰。
不久前读到他的一首《听夜筝有感》,深有感触,特写于此,与众友分享。
先看首联:“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这显然是在写其任职江州司马期间,夜闻筝声,座中泣下,泪湿青衫的那一幕。其时白居易虽身遭贬谪且华发新生,但雄心犹存。被落寞的筝声感染,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虽是仙音,亦不忍卒闻!
再看尾联:“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如今已是银丝满头,欺霜赛雪,历尽沧桑,壮志消磨贻尽,看透红尘,水如死水,已无波澜,如此情形下,任你的筝声再如何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我早已充耳不闻,就算弹上一整夜,我亦是无动于衷。
读白居易此诗,最大的感受便是:哀莫大于心死!由起初对筝声的不愿闻,到最后的弹到天明亦任君,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变化啊!这是两个境界,前者虽遭受挫折,但尚留希望在心中;后者则已忘物忘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已漠然。于我而言,我更倾向前者,毕竟,还心存憧憬,毕竟,还有喜怒哀乐……
不久前读到他的一首《听夜筝有感》,深有感触,特写于此,与众友分享。
先看首联:“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这显然是在写其任职江州司马期间,夜闻筝声,座中泣下,泪湿青衫的那一幕。其时白居易虽身遭贬谪且华发新生,但雄心犹存。被落寞的筝声感染,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虽是仙音,亦不忍卒闻!
再看尾联:“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如今已是银丝满头,欺霜赛雪,历尽沧桑,壮志消磨贻尽,看透红尘,水如死水,已无波澜,如此情形下,任你的筝声再如何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我早已充耳不闻,就算弹上一整夜,我亦是无动于衷。
读白居易此诗,最大的感受便是:哀莫大于心死!由起初对筝声的不愿闻,到最后的弹到天明亦任君,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变化啊!这是两个境界,前者虽遭受挫折,但尚留希望在心中;后者则已忘物忘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已漠然。于我而言,我更倾向前者,毕竟,还心存憧憬,毕竟,还有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