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是教育家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措施之一,是办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思想,也是办学原则。他鼓励学校的各种思想萌芽,学习吸收各种有利于发展繁荣的内容,这一措施不仅对大学的学术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思想潮流。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但并不是研究某一家或者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某些人指定的学问。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它们自由发展。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内容拓展
【内容声明】
以下内容是提供参考,背景知识参考来自历史书籍、考研书籍、百度等,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记忆。每天看一看,加深记忆。2020考研加油,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出纠正,谢谢!
【记关键词】
蔡元培—北大指导思思想,也是办学原则—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
这个名词解释比较重要,蔡元培这个教育家也很重要,在后面会继续提到。蔡元培提出很多教育思想,五育并举、思想自由、教育独立,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背景知识】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视教育,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比例极低,如1920年前后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仅占1.2%左右。仅此有限的预算内经费还常被侵占挪用,也不能如数到位,导致教育经费奇绌,教育事业陷于难以为继的程度。
五育并举:
1. 军国民教育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
蔡元培名言图片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3.公民道德教育
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4.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5.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写在最后的话——毕业季有感
总是在怀念过去,高中时怀念初中,大学时怀念高中,毕业后又时常想起大学,但是过去就这样过去了,再也回不去。”青春就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刚刚适应彼此,熟悉彼此,就要各奔东西。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是否还会相见?我们都无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眼前的时光,为了不后悔,趁着阳光正好,趁着你我未老,趁着青春还在路上,趁着花还未凋,梦还未碎,做几件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事情吧!
是教育家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措施之一,是办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思想,也是办学原则。他鼓励学校的各种思想萌芽,学习吸收各种有利于发展繁荣的内容,这一措施不仅对大学的学术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思想潮流。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但并不是研究某一家或者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某些人指定的学问。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它们自由发展。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内容拓展
【内容声明】
以下内容是提供参考,背景知识参考来自历史书籍、考研书籍、百度等,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记忆。每天看一看,加深记忆。2020考研加油,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出纠正,谢谢!
【记关键词】
蔡元培—北大指导思思想,也是办学原则—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
这个名词解释比较重要,蔡元培这个教育家也很重要,在后面会继续提到。蔡元培提出很多教育思想,五育并举、思想自由、教育独立,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背景知识】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视教育,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比例极低,如1920年前后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仅占1.2%左右。仅此有限的预算内经费还常被侵占挪用,也不能如数到位,导致教育经费奇绌,教育事业陷于难以为继的程度。
五育并举:
1. 军国民教育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
蔡元培名言图片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3.公民道德教育
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4.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5.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写在最后的话——毕业季有感
总是在怀念过去,高中时怀念初中,大学时怀念高中,毕业后又时常想起大学,但是过去就这样过去了,再也回不去。”青春就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刚刚适应彼此,熟悉彼此,就要各奔东西。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是否还会相见?我们都无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眼前的时光,为了不后悔,趁着阳光正好,趁着你我未老,趁着青春还在路上,趁着花还未凋,梦还未碎,做几件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