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树的追逐:
美鱼和美鸟第二次相遇在海边,原因正如我在第一节所划分的那样,海空交界是现实与虚幻的境界线。
那么,最后理树追回美鱼,理论上也只能去实与虚的境界线,即镜面或者海边(但没有镜面这个选项),所以如果充分理解了剧情,就不会选择美鱼经常呆的中庭(最开始我就选错了……)
接下来,到了海边,为什么最后理树能把美鱼拉回来呢?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我无话可说,但作者的意图显然指向最根本的东西——西园的心愿。
现在,“不被现实束缚”,已经演化为“追求永恒的孤独”。
所以这里给出一个新版本:得到自己的幸福,一方面“身处永恒的孤独”,同时“和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系”。
这不是比开始更矛盾了么……或者说,听上去和无理取闹差不多了。但马克思有言: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虽然不能被消灭,却可以被解决。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理树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功地解决了现实问题……总之就是,理树满足了西园的期待。
关于“和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系”,很好理解。理树和美鱼的感情已经相当牢固,羁绊已经深入内心,他也通过了美鸟的考验,没有被迷惑,可见其坚定。另外,和LB众人一起玩乐的时候,也建立起了一些联系。虽然美鱼自己长期以来忽视自己的社交渴望,但理树和LB还是让她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关于孤独,我在“天之青,海之蓝”这一节,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
“就算感情再好,只要两个人的灵魂没有合并,他们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所谓不同的人,必然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所以说“即使西园不去追求,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孤独的”,即使身处现实社会,在伙伴身边,在爱人身边,我们依旧孤独,不可能阅读别人的灵魂,也不可能被别人完全理解。
理树最后悟出了这个道理,并告诉了美鱼。领会并赞同了这个观点的前提下,美鱼才可能同意回归现实。
感情很重要,但仅凭羁绊就超越一切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切实地解开心结。
所以,有了以上两点之后,理树把美鱼拉回来,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心愿已经满足了。
理树一直给我一种“无法理解事情变化”的印象,但最后关头大爆发,成为了情感达人,以至于我曾经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扮猪吃老虎。
但理树最天才的地方,不是提出了“孤独和羁绊可以共存”,而是对其进行升华,提出了“正因为孤独,我们才追求羁绊”,看到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矛盾的两方面,不但是彼此兼容的,更是彼此依存的。一方面,孤独反而是追求羁绊的动力,另一方面,因为现实中不擅长建立羁绊,转而倾向于孤独。
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孤独和羁绊实现了深层次的联系,我们既生活在羁绊之中,也存在于孤独之中。
世界是多彩的,它因此而有吸引力,但是我们不可能与之融合。另一方面,观察到的世界,只属于自己的认知,但它可以和别人的世界有交集。
我们再来看看美鱼自己作的和歌,内容依旧是前往天海之间,但落脚点却是“常夏之岛”,是温暖热闹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出,孤独和羁绊统一的想法,确实被美鱼认同了。
说到这个层次上,美鱼能不回心转意么。
不过最后关头,理树抓住的,并不是白鸟,而是它的影子。那时候,美鱼和美鸟的立场已经互换,美鱼作为本体,位于天海之间,其影子(美鸟)则是倒映在海面(现实)上。
从性格上来看,美鸟是侧重交流的,美鱼则侧重于孤独,想要抓住西园,从影子(也就是美鸟)着手,无疑更为容易。
“要美鱼不要美鸟,或者,要美鸟不要美鱼”都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少了哪一个,都不是真正的西园,一定会走向Bad End。
其实美鸟还提出过一种方案,就是理树陪美鱼一起,前往天海之间,两个人遗世而独立。看起来既孤独,又有羁绊(因为是两个人),好像也能满足美鱼(所以说,美鸟其实很明白美鱼的心愿,因为她自己就是……)。
但理树最后否决了这个提案,部分原因是他不愿意放弃自己和LB之间的联系。
那么最后美鸟去了哪里呢?这个问题已经不难回答了。
既然心愿实现了,美鱼和美鸟也就统一了,美鸟融入西园的精神世界,回归虚幻。所以说,两者始终都会在一起,最后时刻,她们的声音也是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