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宋词选,上面收录了一首小山的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当时觉得这首词挺不错的,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所以对小山词并未产生强烈的兴趣。其实主要是我太孤陋寡闻,对晏几道都没有什么了解,就知道他是晏殊的儿子。而晏殊我也只是通过语文课本才知道的(好像是初一语文课本上选了一首浣溪沙)。
去年九月份我有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闲的无聊玩电子词典,无意中就点开了文学鉴赏里的绝妙好词。然后就看到了那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心里忽然一震,好像做梦一样~~我赶紧把那首词抄到本子上,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然后就找来小山词全集,越看越沉迷其中.......有时候我就想我看到的这些词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的话怎么这些神来之笔那样不受重视,不被人提起,以前都很少听说过?像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些句子已经被人们一遍遍地分析过了。不可否认,这些诗确实好,理应受到重视。而像“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时光不解年年好,叶上秋声早。”,“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彻”,“人去日,燕西飞,燕归人未归”这些句子怎么很少有人提起呢?难道他们不优美?不通俗?没感情?是人们只重视诗不重视词呢,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小山的词好像一颗颗埋在海底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