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2018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阵痛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但是现实就是——无痛分娩难推行。
产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然而中国目前无痛分娩使用率仅为10%。
在不少医生和产妇眼里无痛分娩是一件“不划算”的事。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倡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试点,目前广州市分娩镇痛率仅约20%,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宋兴荣医生称,人力、医保限额、传统观念等都是影响推广的因素,“思想守旧的家婆和老公可能会不同意,亲妈很少阻碍。”宋医生称,医院一般会尊重产妇,忽略家属意见,但还是会协助做劝说工作,“家庭和谐也很重要”。
无痛分娩又叫“分娩镇痛”,即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得到休息,第二产程中积攒了体力,更有利于完成分娩。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通知,遴选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之后将在全国推广。分娩疼痛不仅仅是心理和身体上的煎熬,也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无痛分娩,这种生而为人的尊严,却只有 10% 的中国妈妈能享受……
为何无痛分娩推行难?
一、调查显示缺乏专项收费,麻醉医师人数少是主要因素。
“综合性医院麻醉科需要承担各个科室的手术麻醉任务,很难分出人力到产房去做‘看上去不那么紧急’的分娩镇痛工作,而产妇则需要麻醉师24小时全程监护。”辽宁抚顺市某三甲医院麻醉医师陶敏说。目前我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按每万人需要2.5个麻醉医生的国际标准,中国至少还应配备30万人。
很多妈妈表示,自己很想做,但是所在医院没有,有的妈妈在生产前被告知,麻醉师不够,做不了。根据新京报的调查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
无痛分娩的技术门槛其实并不高,但医院没有全面普及无痛分娩的原因,还是在于钱太少。无痛分娩费用不高,对医院来说,可做可不做。麻醉医生需要24小时待命,一台手术却只能被分到50块钱。如果能提高给麻醉医师的待遇,还会有人不会愿意干么?」麻醉医师不爱做,医院开展不主动,让中国的无痛分娩推进普及和应用举步维艰。
二、因为不了解和偏见,她们没有选择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在中国推广了20年,对于大众的普及度却太低。对于无痛分娩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是让很多待产妇原本可以享受却没有选择无痛分娩的因素之一。
杭州的陈女士孕晚期35周,这位一直从事着医学科普的准妈妈,在孕初期就坚定地选择了无痛分娩,而让她觉得诧异的是,她所在的100多人的本地同孕期妈妈群中,知道并选择了无痛分娩的妈妈并没有几个。很多妈妈都听过,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最可叹的是,还有一个妈妈私下找到我,说无痛分娩有副作用,劝我改主意。
三、更大程度上导致无痛分娩难以开展的原因,是来自于大众对女性生产疼痛的执念和偏见。
这种偏见,漠视了作为母亲的尊严,绑架了太多的妈妈,仿佛生孩子痛就是应该的,不能遭受疼痛和苦难不是好妈妈。将本应享受有生产尊严的产妇们,狠狠地挡在了无痛分娩的门外。
我们要知道,无痛分娩帮助女性减少的并不是不必要的痛苦,那么无痛分娩会影响孩子吗?
无痛分娩这种方法,能让产妇一直保持清醒,它阻断的只是局部的感觉神经,不影响宫缩也不影响腹肌力量,可以让产妇在清醒的情况下,持续主动配合宫缩用力,不影响分娩时间。而且由于是局部麻醉,麻药进入血液的量非常少,更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无痛分娩能把分娩疼痛从十级降低到可以忍受的三级左右的轻度疼痛,体验过无痛分娩的妈妈,都是这样形容的全程基本无痛。
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无痛分娩实施的比例大概为85%,拥有几十年的无痛分娩经验。但在中国,只有10%的幸运妈妈可以享受到这种技术。近年来一些国内妈妈们为了减少分娩之痛,选择赴美生子。
相比国内无痛分娩,美国的无痛分娩有什么优势?
一、美国无痛分娩讲究全程无痛,让待产分娩妈妈可以真的不痛,而不是部分时段不痛或减痛分娩。
二、美国无痛分娩浓度低,可以做到生产过程中不痛还可以使劲,产程不延长,而且重复性高。
三、美国无痛分娩在美国已经拥有几十年的沉淀,经过中国大数据检验,安全性高,母婴均受益:大大减少了剖腹产率、产钳率、产后输血率、侧切率、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危重病房入住率、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
四、美国无痛分娩技术还讲究团队全面合作,应对产房各种突发事件,为母婴保驾护航,比如5分钟即可剖腹产技术。
五、美国无痛分娩技术,已经在中国证实了几十万例可以降低剖腹产率,可以免去剖腹产一刀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比剖腹产的费用低。
六、美国无痛分娩有国内经常忽视的细节服务。生产完成后美国医生会给我们冰敷外阴,既帮助产妇消肿又能减轻撕裂的痛感,因为产后第一次排便会疼痛,他们还会提供软化大便的药,甚至先把手搓暖,再来按压检查你的肚子。
产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然而中国目前无痛分娩使用率仅为10%。
在不少医生和产妇眼里无痛分娩是一件“不划算”的事。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倡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试点,目前广州市分娩镇痛率仅约20%,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宋兴荣医生称,人力、医保限额、传统观念等都是影响推广的因素,“思想守旧的家婆和老公可能会不同意,亲妈很少阻碍。”宋医生称,医院一般会尊重产妇,忽略家属意见,但还是会协助做劝说工作,“家庭和谐也很重要”。
无痛分娩又叫“分娩镇痛”,即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得到休息,第二产程中积攒了体力,更有利于完成分娩。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通知,遴选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之后将在全国推广。分娩疼痛不仅仅是心理和身体上的煎熬,也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无痛分娩,这种生而为人的尊严,却只有 10% 的中国妈妈能享受……
为何无痛分娩推行难?
一、调查显示缺乏专项收费,麻醉医师人数少是主要因素。
“综合性医院麻醉科需要承担各个科室的手术麻醉任务,很难分出人力到产房去做‘看上去不那么紧急’的分娩镇痛工作,而产妇则需要麻醉师24小时全程监护。”辽宁抚顺市某三甲医院麻醉医师陶敏说。目前我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按每万人需要2.5个麻醉医生的国际标准,中国至少还应配备30万人。
很多妈妈表示,自己很想做,但是所在医院没有,有的妈妈在生产前被告知,麻醉师不够,做不了。根据新京报的调查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
无痛分娩的技术门槛其实并不高,但医院没有全面普及无痛分娩的原因,还是在于钱太少。无痛分娩费用不高,对医院来说,可做可不做。麻醉医生需要24小时待命,一台手术却只能被分到50块钱。如果能提高给麻醉医师的待遇,还会有人不会愿意干么?」麻醉医师不爱做,医院开展不主动,让中国的无痛分娩推进普及和应用举步维艰。
二、因为不了解和偏见,她们没有选择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在中国推广了20年,对于大众的普及度却太低。对于无痛分娩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是让很多待产妇原本可以享受却没有选择无痛分娩的因素之一。
杭州的陈女士孕晚期35周,这位一直从事着医学科普的准妈妈,在孕初期就坚定地选择了无痛分娩,而让她觉得诧异的是,她所在的100多人的本地同孕期妈妈群中,知道并选择了无痛分娩的妈妈并没有几个。很多妈妈都听过,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最可叹的是,还有一个妈妈私下找到我,说无痛分娩有副作用,劝我改主意。
三、更大程度上导致无痛分娩难以开展的原因,是来自于大众对女性生产疼痛的执念和偏见。
这种偏见,漠视了作为母亲的尊严,绑架了太多的妈妈,仿佛生孩子痛就是应该的,不能遭受疼痛和苦难不是好妈妈。将本应享受有生产尊严的产妇们,狠狠地挡在了无痛分娩的门外。
我们要知道,无痛分娩帮助女性减少的并不是不必要的痛苦,那么无痛分娩会影响孩子吗?
无痛分娩这种方法,能让产妇一直保持清醒,它阻断的只是局部的感觉神经,不影响宫缩也不影响腹肌力量,可以让产妇在清醒的情况下,持续主动配合宫缩用力,不影响分娩时间。而且由于是局部麻醉,麻药进入血液的量非常少,更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无痛分娩能把分娩疼痛从十级降低到可以忍受的三级左右的轻度疼痛,体验过无痛分娩的妈妈,都是这样形容的全程基本无痛。
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无痛分娩实施的比例大概为85%,拥有几十年的无痛分娩经验。但在中国,只有10%的幸运妈妈可以享受到这种技术。近年来一些国内妈妈们为了减少分娩之痛,选择赴美生子。
相比国内无痛分娩,美国的无痛分娩有什么优势?
一、美国无痛分娩讲究全程无痛,让待产分娩妈妈可以真的不痛,而不是部分时段不痛或减痛分娩。
二、美国无痛分娩浓度低,可以做到生产过程中不痛还可以使劲,产程不延长,而且重复性高。
三、美国无痛分娩在美国已经拥有几十年的沉淀,经过中国大数据检验,安全性高,母婴均受益:大大减少了剖腹产率、产钳率、产后输血率、侧切率、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危重病房入住率、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
四、美国无痛分娩技术还讲究团队全面合作,应对产房各种突发事件,为母婴保驾护航,比如5分钟即可剖腹产技术。
五、美国无痛分娩技术,已经在中国证实了几十万例可以降低剖腹产率,可以免去剖腹产一刀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比剖腹产的费用低。
六、美国无痛分娩有国内经常忽视的细节服务。生产完成后美国医生会给我们冰敷外阴,既帮助产妇消肿又能减轻撕裂的痛感,因为产后第一次排便会疼痛,他们还会提供软化大便的药,甚至先把手搓暖,再来按压检查你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