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触日刀的朋友可能一开始会对打刀,太刀,忍者刀等等词汇存在很多疑惑。至少本人年轻时由日本的动漫和游戏作品接触日本兵器时对于这些名词是困惑了很久的,而且后来由于国内资讯相对有限,所以大部分时间仍然是一知半解。后来在国外留学时接触了武神馆这个相对比较易学而且开放的“准古流”日式武术组织,才终于对一些疑惑豁然开朗。特此来贵吧灌水分享,请勿责怪。
对于这些刀的不同理解必须从日本历史阶段的层面进行理解。我日本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小白,仅仅非常粗略的概括对本人的理念解释必要的部分。
日本刀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战乱时期和和平时期。这个在日本历史上可以粗略地分在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
战国时代时期,武士进行大规模战斗相对更加频繁,因此穿戴铠甲骑马进行战斗也更加频繁。太刀也因此在这个时代更加盛行。
太刀的主要特征有:
1.有专门的挂索和绑绳,佩戴时刀刃与地面基本平行,刀刃向下悬挂在大腿位置。这样利于在骑马时把刀拔出。
2.刀刃从刀根到刀尖有很明显的渐细造型,这减轻了刀刃的总体重量,把刀刃的重型向后移。同时较长的刀柄使得刀柄重量加大,进一步后移重心。因此太刀的重心更加适宜单手挥舞,利于乘马作战,因为另一只手需要握缰绳。
3.渐细的刀刃使得刀尖更尖,利于穿刺穿戴铠甲的敌人,更容易刺入铠甲的间隙。主要目标在胸甲和裙甲的连接处,裙甲和面甲见缝隙,以及腋下没有铠甲防护的位置。
4.总体长度相对后期的打刀更长,刀刃弧度也更大,很多时候弧度会过渡到刀柄,导致刀柄也是有一定弧度的形状。
武神馆的太刀剑法主要来自九鬼神伝流,默认对手同时穿戴铠甲,因此大部分挥舞动作并不是为了斩切而是把太刀当成钝器进行击打,大部分挥舞动作仅限单手,很多时候会用刀背来击打来避免对刀刃造成过度损伤。主要的杀敌方式是刺敌人的铠甲缝隙弱点。个人估计其他流派可能会有更加专注于更加传统的双手持劈斩攻击方式。但鉴于太刀的的使用环境而言,太刀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