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吧 关注:9,061贴子:184,541
  • 64回复贴,共1

听说陆逊在石阳杀良冒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祚无三世,及孙而灭”?
你怎么看?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15 19:18回复
    反正我觉得不是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15 19:19
    回复
      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我们敬爱的老裴的话就算了吧,他的话十句顶多参考一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5 22:12
      收起回复
        我不同意的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冒了个啥“功”?陆逊,孙权,陈寿三个里面有一个觉得是“功”的吗?最近闲的没事重新去看了某乎的某问题,感觉想笑……俩人互怼啥时候看都可有意思了,哈哈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15 22:45
        收起回复
          臣松之说的,看看就好。那么多忠良还被灭满门呢。。。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18 16:45
          收起回复
            这个被杨文理借题发挥捏造出来的历史发明的原始文本就是裴松之在陆逊传里突然发起的极为突兀的素质三连,裴松之在陆逊传里用来做注的史料有《吴书》《吴录》《会稽典录》甚至于连《陆氏世颂》、《陆氏祠堂像赞》和陆机为陆逊所作的《为陆逊铭》都安排上了,由此可以认为裴松之在注引《陆逊传》时可以采用的史料广博,按理说既然有此神论,理应有据可依,能拿出关于陆逊害民的其他记载才行,然而并没有,三段“臣松之以为”前后都有明文引录的史料来源,独独在襄阳撤退一事上暴论,由此我们可以默认裴氏之论的唯一文本依据只能是陈寿所作的《陆逊传》的原文。
            裴松之的暴论:【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于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余殃哉!】
            那么《陆逊传》的原文写的很清楚:
            【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弈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余人。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邻境怀之】
            那么同样根据文本理解,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陈寿突出陆逊有智谋的一个案例,专述陆逊在极度不利的境地能够全身而退之功,而全然无法得出裴松之所言“方舟顺流,无复怵惕”,除非是其对荆州地理一无所知,要不然他理应知道不敢追击的只是陆逊眼前的襄阳守军,但陆逊率领的是陆军,诸葛瑾带领的是水军,从襄阳要安全撤往江夏沔口的话,沿途的石阳、安陆等地必然是要保证能安全通过的,否则前有阻截后有追兵,陆逊仍然难逃被前后夹击遭遇大败的结局,因而【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便是陈寿简述的陆逊的布局。
            然而裴论中出现的三大漏洞是:
            其一、裴氏言“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于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可见裴松之是知道《陆逊传》原文中陆逊所揭示的当前所处的“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不利形势的,对于主力已退,自己孤军的情报又尽为敌军获知,那么此时如陆逊一样采取虚实之道令敌军对所获取的情报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不敢贸然行动来给自己创造撤退机会无疑是最明智的举动,因而陆逊以进为退虚张声势的扬言继续攻打襄阳利用“敌素惮逊”的心理吓退意图追击的魏军仅仅只是解决了眼前襄阳守军不敢追击的问题,但是仅仅靠此的话,陆逊无法去赌襄阳守军一直被她的虚张声势吓住后续会不会识破自己的行动展开追击,因而陆逊一方面“徐整部伍”,“步趋船”不紧不慢的撤退做出令襄阳守军认为的洋装撤退意图诱敌的假象,另一方面秘密派出周峻、张梁所部阻击江夏郡各魏军据点,防止撤退中的吴军被截击。因而我们可以断定,裴松之仅仅只看到襄阳守军不敢追击就下了陆逊已然脱困的结论,对于陆逊所言的【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以及【(若)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视而不见,我不觉得裴松之的军事水平能够跟陆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对于陆逊担忧的问题连胡三省都能准确推断出来,【◎胡三省曰:谓敌既知权还,料逊兵当退,已分守要害之处,欲以遮截逊所部兵,既无进取之气,而有遮截之虑,则其意恐动,将至于或降或溃也。】因而裴松之在此哪怕说的体面一点,也逃脱不了读书不精的嫌疑。
            其二:裴松之接着说“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对于裴松之张口就来的“奄袭小县”,卢弼直接驳斥【本传言“石阳市盛”,胡三省亦云“石阳繁富”,何得谓之小县?】,而且裴松之自己明明知道是魏人“自相伤害”,却横生出陆逊“荼酷”魏民的结论,若其属实,则裴松之一拿不出史料确证,二又无法解释前有害民之举后又作秀遣还所俘民众的陆逊的行为,其可得乎?老百姓们都不是傻子,假如我们以最坏的恶意揣度陆逊,陆逊确有害民之举,此后假仁假义放其归国,那么逃出生天的魏国百姓竟无人控诉陆逊的恶行(魏方并未见陆逊害民的任何史料),就算是屈服于陆逊的威压有过什么“君子协定”,那么他们安安稳稳过日子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行不行?如何安全归国之后居然还有【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邻境怀之】的行为,这难道是【臣松之以为此无异残林覆巢而全其遗卵,曲惠小仁,何补大虐?】可以定论的吗?
            其三:裴松之甚至堂而皇之的祭出因果论武器恶毒的评价陆逊【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余殃哉!】,不懂用兵之道却言陆逊违之,解释不了如何失律谰言必应,还将陆逊后代被夷灭简单粗暴的归结为他所捏造的陆逊害民所遭受的报应之上,这种言论已经不能单纯用可笑来形容了。因为随便举出两例裴氏的无耻谰言即不攻自破:试问被庞会尽灭关氏家的关羽又是遭的什么报应?试问曾经在徐州大肆屠杀的曹公竟逃脱了“祚无三世”的惩戒,又作何解释?
            裴氏非贾诩、陆逊之论尤为乖谬,一哂。


            IP属地:上海6楼2019-08-21 18:59
            收起回复
              这事属于典型的移花接木式造谣,裴松之的原话是“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也就是说裴松之认定的也是魏军和民众自相伤害,和谣言中的“裴松之认定陆逊拿老百姓人头领功劳”根本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差别跟人和猴子的区别还大,仔细看裴注从头到尾也没提过任何一句吴军杀人了,裴注的意思是陆逊偷袭了石阳导致魏军图图了自己人,所以陆逊要负责。当然了这个逻辑也挺神奇的,但是这跟知乎说的是一码事吗?所以这事纯粹就是蜀乎把自己臆想嫁接到裴注里面去缝合出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神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10-31 11: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