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吧 关注:1,459,156贴子:7,708,835
  • 8回复贴,共1

【365天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年前,励志吧陪我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年。
当时开了一个考研打卡帖,坚持了一年,最终取得了理想的考研成绩,实现了大逆袭,感恩这段时光。
最近,打开贴吧后台,发现自己的考研坚持帖竟然被删了,心中五味陈杂。
7年后的今天,决定开一个阅读记录贴,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也是记录自己的奋斗历程,希望这个帖子能一直持续下去。


IP属地:北京1楼2019-06-17 17:54回复
    19年至今,已经阅读了18本书,主要是:
    阅读学习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刻意练习》、《学习之道》(芭芭拉)、《学习之道》(维茨金)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疯传》、自控力》、《人性的弱点》
    职业规划类:《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
    写作类:《文心》、《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方法》、《如何写影评》、《爆款文案》
    投资理财类:《财富自由之路》、《小狗钱钱》


    IP属地:北京2楼2019-06-17 18:00
    回复
      2025-05-10 20:20:45
      广告
      今天读完了《快速阅读术》,2019年读完了18本书,本书主要有几个核心理念:
      1) 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快速阅读,这是大前提。
      2)复制100%,不如邂逅1%。
      3)明确阅读目标,搜寻关键词,合理利用跳读。
      4)不能一味的求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快慢结合,阅读会是一件享受的事。
      思考:今天1小时就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因为之前阅读过多本相关书籍,关于阅读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再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更多的是书籍内容与大脑中知识体系的碰撞,旧知识快速回顾,新知识精读并思考,认同的纳入知识体系,所以书读起来会很快。
      “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
      2019年6月17日


      IP属地:北京3楼2019-06-17 18:02
      回复
        今天开始阅读《影响力》,这是2019年阅读的第19本书。
        先浏览了书籍目录,书籍主要内容偏重于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有大量相同模块。
        比如,第3章承诺和一致,类似于《社会心理学》第6章合理化行为的需要;
        第4章社会认同和第6章权威,类似于《社会心理学》8章从众;
        第5章喜好,类似于《社会心理学》第11章亲社会行为。
        看完了第1章,影响力的武器,揭示了生物对某些触发信号会有固定化的应激反应。
        具体来说,这些应激反应,其实就是社会心理学一直研究的内容和人性的弱点。
        在生活中,大量商家利用这些心理学知识和人性的弱点,来谋取更多的利益。
        思考:
        1)书越多越薄。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知识量储备的增加,发现同领域很多书籍有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所以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
        同时,这些反复出现的内容是获得大量作者认同的,大概率是该领域的核心,需要多加思考运用。
        2)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心理学知识。
        最近读了几本运营、营销、文案方面的书籍,发现底层逻辑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心理学知识,不一定是去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而是明白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人性弱点,可能被社会情境影响的部分,做一个明白人。
        2019年6月18日


        IP属地:北京5楼2019-06-18 18:09
        回复

          今天继续阅读《影响力》,这是2019年阅读的第19本书,看完了第2章「互惠」和第3章「承诺和一致」。
          先给予,再索取,更容易达成,这就是基于互惠原理。人们不习惯于认知失调,所以有保持言行一致的愿望,这就是承诺和一致。
          思考:
          1)在看《穷查理宝典》时,查理·芒格曾提到美国大部分的心理学知识都是无效的,当时十分疑惑,最近有所领悟。
          在学习心理学知识时,应该注意这几点:
          a.大部分的心理学原理都是有其适用边界的,它们不是真理,不是对所有的人群都适用,在学习和运用的时候,要思考是否适合该应用领域和人群。
          b.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群的行为习惯也不断的改变,以前的心理学知识未必适用。比如,互惠原理里面提到的案例,送小礼物达成目标。在现代生活中,地铁里送小礼品让扫二维码 ,商场里给优惠券拉回头客等,大量的互惠应用案例使人们的警惕意识大幅提高,其效力大大降低。不加修饰的互惠应用,不在适合,需要精细化操作,找准适用人群和需求。
          2)作为正常人群,如何防止自己被别人利用心理学知识套路,很重要的一点是明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这样面对非需求的诱惑可以直接拒绝, 买对适合需求的互惠,可以正确的权衡利弊。
          3)心理学知识对正常人群起效的概率更大,对非正常人群,比如小人、老赖等,起效的概率更小,因为非正常人群突破了自己内心的底线,无视了外在的压力,所以很多心理学原理在这里是失效的,比如承诺和一致,可能这也是坏人活千年的原因之一。
          2019年6月19日


          IP属地:北京6楼2019-06-19 18:24
          回复
            今天读完了《影响力》,这是2019年读完的第19本书。
            今天阅读了《影响力》的第四章到第七章。
            第四章「社会认同」和第六章「权威」都在讲述“从众”这一社会现象。
            第五章「喜好」揭示商家如何利用喜好来谋取利益。
            第七章「稀缺」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供大于求的极端情况。
            思考:
            1)心理学知识被如此广泛的利用,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
            有的人利用心理学知识谋取利益,有的人被别人利用心理学知识在其身上谋利,有的人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控自己的生活不随便被别人利用心理学知识牵着走。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明白别人是怎么一步步引导你掏出口袋里的钱,你才能控制自己不乱花钱。
            2)心理学知识有其应用形式。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大致都是那些,但是商家却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做出无数的变形。
            旧的形式,被大众识破,其效力就不复存在,需要在基础上做出形式的创新,这就是营销、运营等职业做的事。
            3)心理学知识有其适用边界。
            心理学知识不是定理,不是普适的,所以那些生搬硬套、不做分析的注定失败。
            于是,营销者都会做用户画像的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找到最合适的营销方法。
            大部分的知识,都有其适用边界,也可以称之为局限性。
            学习的过程如果不思考这些知识的适用边界,大概率会遇到知识失效,认知困难的情况。
            2019年6月20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20 18:27
            回复
              今天开始阅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是2019年阅读的第20本书。
              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
              今天浏览了目录,看完了第一章。
              根据目录,可以发现,本书以10个经济学核心词汇展开,分别是稀缺、成本、需求、价格、权利、耐心、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协调。
              第一章标题是稀缺,先阐述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经济学,接着以经济学的基础是什么引出稀缺,在稀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引出选择、区别对待、歧视。
              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以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解释经济学规律。
              思考:
              1)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关于稀缺,本书第1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在《影响力》的第7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曾提出,每个人都应养成的普世智慧之一就是培养多元思维模型。
              2)掌握故事的正确运用。
              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在得到十分畅销,。
              除了他的个人魅力之外,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用一个故事,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因。
              留意微信公众号的爆款文章,可以发现情感类的爆款文章大都包含了许多恰当的故事,用来烘托情绪。
              好的故事,可以将道理更生动的表达出来,可以寄托一类人的共同愿景。
              所以,除了读故事之外,还要学会讲故事,学会正确的运用故事。
              2019年6月21日


              IP属地:北京8楼2019-06-21 19:14
              回复
                今天继续阅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是2019年阅读的第20本书。
                今天读完了第二章「成本」,从成本讲到价格,从价格到供需关系,再到资产,最后引出科斯定理。
                最让我觉得有收获的,也是科斯定理,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在交易费用最够低的前提下,资源谁用的好就归谁。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交易成本足够低,而现实生活中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易成本,资源的流通很多时候受交易成本的阻碍。
                思考:
                1)许多知识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共通的。比如,科斯定理和供需关系的底层逻辑,可以这样理解,在交易费用足够低的前提下,资源需流向最需要他的人。
                这样,就可以发现,做两件事是可以赚钱的:
                a. 尽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
                b. 发掘需求,将商品卖给需要它的人。
                阿里巴巴利用支付宝解决第一个问题,利用淘宝解决第二个问题。
                2)经济学的知识,有些适合用来解决社会问题,有些可以应用在自己的身边,知识有其适用边界,但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当你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将其细化应用于某一场景,这时宏观也可以是微观的。
                2019年6月24日


                IP属地:北京9楼2019-06-24 19:03
                回复
                  2025-05-10 20:14:45
                  广告
                  今天继续阅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是2019年阅读的第20本书。
                  今天读完了第三章「需求」和第四章「价格」。
                  人性和社会情境共同推动人产生了需求,书中从经济学角度总结了需求的三个定律,可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一块看。
                  有需求,有供给,就有了市场。市场中需求的一致就产生了竞争,竞争可以有很多规则,而最有效的竞争规则就是价格。
                  自由的价格可以起到调控供需,平衡市场的作用。
                  思考:
                  1)学习不仅要知道理论,还要知道落地的技巧。
                  供需关系及价格,在初中的政治课中就学习过,本书从一些新颖的角度展开叙述,但是核心知识是不变的。
                  宏观的知识大同小异,而细化下来如何去定量定性的分析,更是一门学科要掌握的知识。
                  比如,一个城市的居民住房,如何去判断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从哪些社会现象或者从哪些指标去判断。
                  都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那么一件商品的价值,通过怎样的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出其价值,即估值。
                  2019年6月25日


                  IP属地:北京10楼2019-06-25 1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