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吧 关注:533贴子:1,246
  • 6回复贴,共1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神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理一下思路,我决定说一下——
看百家讲坛介绍王荆公,说到神宗小官家,()放三张截屏你们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0 12:08回复
    神宗小官家继位的时候是十九没错,可说芳龄……这就……就不太好了吧……
    言归正传,神宗小官家登基以后踌躇满志,力图变法强国,就想找有经验的富弼商量,锋芒毕露的神宗在富弼眼中就是小学生呀,人一眼就瞧出你想干什么。于是富弼耐心劝告他,希望他不要把帝王的心思表露在脸上,当时神宗小官家不以为意,心说:我如果不表明态度,那天下有识之士谁会为我所用,我又怎么知道我有多少同道中人啊!事实证明,富弼是预言帝,他说了,变法最后变了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0 12:15
    回复
      后来,东宫臣属推荐了与他私交甚好的王安石,经过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神宗小官家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偶像王安石。
      不论是人品,还是文采,亦或是对变法大计的看法,无一不让年轻的小官家折服的。
      神宗小官家还对介甫公说了真心话,称自己想学李二凤,王安石则耐心劝导:何不学尧舜?小官家大点气头。自此,神宗沉迷于王安石无法自拔,处处袒护——(以下的截图来自楼上宋思服的小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0 12:22
      回复
        中间变法的曲折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王安石两次罢相,我偏爱王安石与神宗小官家,自然带着有色眼镜来看——神宗小官家收到辞呈可定不同意(当然,哪个宰相罢相还不得三辞)可我相信神宗小官家是真舍不得介甫公,可没有办法,变法好像出了点儿问题,他俩都感觉到了,神宗一向是进中求稳,因此,他这次依然要放缓脚步,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王安石退下去是很好的,他不在局中,能看得清楚一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介甫公怕是做不到了,介甫公本就有一身傲气,君臣二人都害怕变法像仁宗皇帝时半途而废,因此变涌现出大批投机钻营的小人,两人身在局中,兀自不知。
        当然,不会识人是两人的共同的短板。而那些小人呢?利用二人紧张变法的心理,肆意妄为,构陷忠良,再扣上一顶反对变法的帽子,弄得朝廷乌烟瘴气,这些,王安石退居后方才看清,可那时已经没用了。
        官家再不是那个唯王安石命是从的官家,官家走的路越来越偏了……
        王安石你不痛心吗?这些小人都是你提拔的,这个时候在残害天子。
        神宗走得越来越远了,是,他想富国强兵,他以民为重,可自己、自己倾注一生的变法被小人利用,还浑然不知,这一切,都是他没有识人之明啊。他甚至被士大夫骂为昏聩之君,他顶住压力,维系着自己的变法,维系着自己的信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20 12:40
        回复
          永乐大败,彻底摧毁了他的心神,随之而来的便是病痛。
          在漫漫长夜里,他回想起初时那一对君臣,怀揣着相同的信念上路,携手共进,怎么就落得如今的地步?
          好好的变法,硬生生在他手里发展成党争。
          他告慰祖庙,期待得到一些安慰,可是,他看到的却是祖宗们怒其不争。
          多少年的宵衣旰食,多少年的委屈,一下子倾泻出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0 12:45
          回复
            他忧愤而死,之后,党争之势愈演愈烈,多少怀揣着相同理想的士人背道而驰,多少高风亮节的士人被吞没。
            他感叹,你我皆局中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20 12:47
            回复
              意难平啊,意难平,自王介甫罢相后,神宗独自一个人挑起变法的重担,却捉襟见肘,被一群小人利用新法,排除异己,变法越来越像是党争。永乐大败,神宗一蹶不振,弥留之际才看清楚。司马光等人回朝,同王安石当年一样,再一次走上了偏激的道路,章子厚和苏子由都因宦海沉浮,慢慢地离最初的自己越走越远,已经开始学着官场角逐了,子由俨然变成了元佑党重要人物,子厚也变成了支持新法的唯一一个人,他们互相整治对方,早已忘了他们正身处党争这个大漩涡中……唯有苏子瞻,以前不明白苏子瞻有何过人之处,如今已然明白,苏子瞻的赤诚之心,在那时真是弥足珍贵。他们曾经可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啊,怎会如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0 20:56
              回复